於是乎這些人給我幾個網址,要我從這幾個網站中選購裝備,每個網站至少買一樣,買的東西總價至少要五張毛主席以上我才准走人,我看了又看,總覺得很難下手,因為棍子我好貨看得夠多、手頭上也夠多了,刀跟燈的話我不講究,剩下一些還算有點興趣的小裝備就算全買也湊不到足以讓我贖身的金額,還差大約三張毛主席。
眼看著付贖金的期限越來越近,對刀燈沒啥研究的我也沒耐性在那邊仔細地看規格,反正就快速的瀏覽網頁,打算只要看到覺得看得順眼、價格也差不多的刀子就給他按下去,這種只靠第一印象來挑貨的方式倒也明快,兩下子就讓我找到中意的標的,就是下面這把:

乍看之下是把不怎麼起眼,好像是在哪個登山器材行都可以買到的尋常小直刀似的。不像我那些朋友選的,要不就尺寸特長特大的大刀、要不就造型誇張的像港漫中的上古神兵、再不然至少也是某些特種部隊曾經配備加持過的大廠名刀,這把刀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實不起眼,但看久了到也覺得頗耐看的。
不知怎地覺得這把刀的磁場跟我很合,我就是喜歡這樣簡潔純樸的風格,而且它的價格也符合預算,於是我就點選了這把,外加上一副戰術手套、兩把打算拿來送給小朋友當耶誕禮物的小手電筒,讓總金額加起來略微超過贖金底限,這才讓我得以重獲自由。
三天之後,我贖身的代價就寄過來了,其他東西先不看,直接切入正題吧!這把「大洛克直刀」的外包裝就跟他的本體一樣簡潔樸實,就一個完全沒有任何印刷的小瓦楞紙盒。

打開紙盒,裏頭只有用氣泡紙包住的刀跟皮套(因為嫌氣泡紙礙眼就把它丟啦)。

以它的價位來說,這皮套做得倒是不錯,還頗有質感的,皮套上印的字是廠商「鷹飛凌」的英文。近年來很多刀子的刀鞘都改成塑料的,雖然有著耐水耐髒好清洗等優點,但塑膠味太重,整把刀子的質感就大幅地被那塑膠刀鞘拖累了,皮套雖然要較花心思來對待與保養,但卻能大幅提升整把刀子的質感,皮革材質也提供了一種塑料難以取代的肌膚親近感,讓人樂於貼身配戴。

相較於甩棍套對於甩棍來說可說是可有可無,我覺得刀鞘對於刀子來說重要多了,那是因為甩棍要靠動能才有威力,沒套子包著它也不用怕它自身會傷人。刀子有鋒利的刀刃,若沒有能安全包覆住刀刃並妥善固定住刀身的刀鞘,會是非常危險的。這皮套的包覆性很好,扣帶的固定性能也很好,放在包包裡亂晃亂撞也不用怕刀尖會「破囊而出」,傷人傷己。

這把刀在它產品介紹上的重點之一,就是它號稱是純手工製作,表面鏡面拉絲處理。是不是真的「純手工」我不知道也不在乎,不過這表面鏡面拉絲處理就很吸引我,因為我很喜歡金屬原色光澤的質感,之前玩甩棍也是偏好選擇金屬亮面的棍子,但那種不算是金屬原色,而是在主體材質表面電鍍上去的亮面金屬光澤。而這把大洛克本身的材質是AUS-10不銹鋼,表面無須藉由電鍍來防鏽,鏡面拉絲所呈現出來的質感就是它本身最自然的原色,不用像表面電鍍處理的產品一樣擔心鍍層損耗後表面變得難看甚至鏽蝕的問題。這大洛克的表面其實要說到鏡面的程度是有點牽強,不過已經把金屬材質的原色質感給充分帶出來了。

握柄對於刀子來說,就像是鍵盤滑鼠對電腦的關係一樣,都是看來技術層次不高、個別成本佔整體成本比例極低的零件,但卻擔任起人與機械(工具)之間介面的重責大任,設計與選材的良莠可左右人對整個產品的評價,這大洛克的握柄設計得非常好,握感極佳,握感這種東西很難用文字來形容,若要用我有限的文字表達能力來說的話,就是它握柄的輪廓線條剛好可以貼符大部分成人手掌握起來時,手掌內側自然形成的凹凸曲線,絲絲入扣,一點兒突兀的感覺都沒有,握在手上就好像這把刀本來就是手掌的一部份那樣地自然。

握柄的材質是一種叫做G10的複合材料,google了一下知道這是用玻璃纖維布與環氧樹脂重重壓合的複合材料,特性是堅固、絕緣、耐高低溫、耐酸鹼、耐衝擊,實際上握起來的感覺有點接近木材,由於材料之一是玻璃纖維布,因此表面有格子狀的紋路,提供了握持時的止滑效果,原本看照片以為這種握柄材質會像橡膠那樣柔軟有彈性,想不到還挺硬的,不過我倒是喜歡這種札實的握感,況且橡膠有個缺點,久了之後橡膠劣化會溶掉而變得黏手,屆時反而麻煩。有個朋友看到我選這把他也喜歡,因此他也訂了一把,說要入手之後把原廠的握柄拆掉,DIY換上自己珍藏的高級木材,說這樣至少會提升200%的整體質感,聽得我也想入手後凹他幫我換木柄,不過目前到是很滿意原廠G10握柄的手感跟完工度,木柄就等哪天原廠握柄受損到某個程度時再換好了。

這握柄握起來的感覺跟一般的小直刀比起來,比較偏寬扁一點,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刀子在使用時握柄比較不會在手中因為反作用力而翻轉,刀子可以握得穩穩的。

倒著握手感依然優秀,這樣拿著去把冰桶裡頭的冰塊敲碎,也不必擔心因為沒握好刀子,而發生手指握在刀刃上的慘劇。

我覺得下圖中握柄被食指跟拇指扣著的地方,那邊的線條設計得很好,食指那邊的內凹可以防止食指在用刀的時候不慎去碰到刀刃的風險,拇指那邊的內凹線條可以在切削的時候讓拇指搭在那邊,增加切削的力道與穩定度。

剛說拇指那邊的內凹處還有開五道止滑溝,這指滑溝開得不錯,倒也不是說開得多整齊對稱,而是他把邊緣稜角修得很圓潤滑順,過去把玩過不少有開止滑溝的刀子或玩具槍,缺點都是邊緣稜角沒修沒導角,把止滑溝搞得像鋸齒一樣,握久了不是破皮就是起水泡,設計上的美意都被粗糙的加工給抹煞了。我突然想起以前一個老前輩教我的品檢方式,就是閉上眼睛用手指尖沿著產品的各個邊緣、稜角、接合處摸過一遍,純粹用觸覺去感受產品的表面有無任何會刮手扎手的地方,我用這個方式摸了整把刀(當然,刀尖跟刀刃除外)一遍,還真的沒讓我摸到會刮手扎手的地方,所有邊緣稜角都修得很圓潤,不愧是號稱「純手工」呀。

突然想到手邊有兩把很久以前買的小直刀,而那兩把的表面處理都是石洗(震盪研磨),剛好拿出來跟大洛克合照一張,鏡面拉絲的質感果然還是最美的,不過就實用性來說,震盪研磨耐刮耐髒,鏡面拉絲其實是頗難維護的,容易留指紋不說,擦刀子的時候也得慎選材質,像我沒注意拿到沾著沙塵的布去擦刀,刀上就多了些細小的刮痕,鏡面拉絲還真是嬌貴,不過那漂亮的金屬質感,連擦刀子這種單調的事情都充滿著鑑賞的樂趣。

說了那麼多好話,但這把刀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很冏的是問題居然是出在性能上,刀子剛入手的時候按照慣例來削削A4紙,那利度只能說勘用而已,刀刃雖然可以順利劃開A4紙,但若要把A4紙削成長條狀卻非常地不順,整把刀的鋒利度好像不太均勻,不像我上一張照片中另外兩把石洗小直刀一整個鋒利順暢,雖然說這種小直刀的主要工作應該不是削紙,而說到削紙,不管哪種刀也比不上美工刀來得順暢,但心裡還是有點小失望。

這種小直刀我主要的用途,其實是每年大約兩次的戶外露營烤肉時,拿來切食材、拆包裝用,之前那兩把石洗小直刀都有擔任過臨時野外廚刀的工作,也勝任愉快,不過這回新買的這把是否能勝任這些任務呢?我看我還是拿那兩把石洗小直刀去露營吧!這把大洛克太漂亮了,我捨不得拿去野外惡搞呀。

結論:基本上已這把大洛克的售價來說,其外觀上的完工度與性能表現都算很OK了,若不在意鏡面拉絲拋光容易刮花的問題,拿來惡搞也不會心疼,拿來把玩也很好玩。這把刀我暫時借給我一個朋友讓他玩幾天,雖然有點不捨但我這朋友他是磨刀的達人,我要順便凹他幫我磨這把刀,看到時候能不能大幅改善它的性能,這樣的話明年農曆過年回鄉烤肉時,我就要帶它上陣了。
話說上回買了大洛克直刀,有次出去跟幾個朋友烤肉時拿出來用,有個懂刀的朋友就說我拿的不是原廠貨,而是左岸山寨貨,他說這Big Rock直刀其實是刀匠Bill Harsey設計、美國GERBER生產,而不是甚麼「INFINER」牌的,說我怎麼會對棍子這麼講究,都買進口名牌的來用,刀子卻這麼馬虎,買左岸山寨版的還以為是正港貨。雖然我覺得東西好用就好,但也被他說得臉一陣青一陣紅,頗為尷尬。
後來某次在網路上無聊打著「Big Rock」下去搜尋,就被我找到GERBER原廠的網頁介紹,一看之下居然發現原來正港貨也「才」不到30塊美金,比左岸製大洛克直刀三張毛主席的價格還要便宜,因此我就很好奇,想知道一下正港貨是甚麼樣子,為什麼山寨的會比他還貴。於是就搭朋友海外網購的順風車,下單買了一把。
附上Gerber原廠的網頁介紹給各位參考一下,不過我並不是在這買的。
http://www.gerber-tools.com/Gerber-Big-Rock-Camp-Knife-22-01589.php
然而就跟之前幾次跟團網購一樣,因為別人訂的、暫無庫存的貨得等補完貨再一併出貨而陷入漫長的等待,漫長到我已經忘了有這回事的時候,朋友來電說貨到了要匯款!而每次剛好這種時候就是我最沒錢的時候,幸好這把刀並不貴,但加上要分攤的運費關稅,其實也沒比從淘寶網買來的左岸製大洛克直刀便宜到哪去,這兩把小直刀目前在國內似乎都找不到實體店家或網路商店在賣,要買的人得把運費成本考量進去。
廢話少說,直接開箱了!簡陋的原廠紙箱由於在大箱中被其他貨品壓著,到我手上時已經有些破損,不過除非是高價逸品,要不然我對於包裝紙箱都是收到貨檢查無誤之後馬上丟,用料爛點省成本也好。

打開紙箱後取出本體,只有刀子跟刀鞘而已,本體外居然沒有包覆氣泡袋甚至是塑膠袋,包裝上的成本省到極點,難怪可以如此低價。

跟左岸製大洛克直刀比起來,外觀上最大的差異就是刀鞘跟握柄材質不同,GERBER原廠採用尼龍布刀鞘,質感與手感上較左岸大洛克直刀遜色不少,能贏的地方大概就剩皮帶環較大,可以套在S腰帶、勤務腰帶等寬腰帶上,左岸大洛克直刀大概只能套在一般皮帶上而已吧。個人是比較喜歡左岸皮鞘的質感,至於原廠尼龍鞘,我也只能說賣那麼便宜不是沒道理的。

原廠尼龍刀鞘的內部有塑膠片襯墊,可防止刀刃割破尼龍布,這點還算用心,不過鞘口的縫合線已經有點綻開了,我只得用打火機稍微燒一下以防止災情擴大。

握柄材質也是兩把刀的主要差異,圖上是GERGER原廠握柄,材質是尼龍纖維,上頭再施以類似皮革漆的防滑塗裝,外加上突起的線條,握起來的感覺比左岸用G10材質製的無止滑紋握柄要來得牢靠舒適,但剛開始握的時候會覺得握柄黏黏的彷彿是膠水還沒乾的感覺,握了一陣子之後那黏黏的物質消失後才覺得舒適。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左岸G10握柄那種平順中帶點顆粒的握感,原廠的也不錯,但反而嫌太黏手了點。

刀背上車的止滑溝也是有點差別,原廠的刻得較淺,左岸的科得較深。但原廠的科痕深淺間距非常工整,像是用機器自動刻的。左岸的就比較類似用手工刻製,深淺形狀稍有不同。

表面處理也是兩把刀外觀上差異甚大的地方,原廠是採用噴砂霧面處理,這種處理的好處是耐刮耐髒捨得用,就外觀上當然是沒有髮絲處理那麼漂亮,而髮絲紋處理的缺點就是容易刮花、且刮花了的話在視覺上與心理上都很難忍受,要不就收起來不用當純蒐藏,要不就殘殘給他用下去越刮越花,因此若是實用刀,個人傾向於採用噴砂或石洗震盪研磨的表面處理。

再來一張比較一下兩把刀的表面處理,髮絲處理在某些角度下會有類似鏡面的效果,在某些角度下反光較弱、髮絲紋較明顯,算是會隨著光線與角度變臉的一種表面處理,其實我還挺喜歡的,只可惜就實用上不好保養。

話說我這把左岸大洛克其實也有重新整理過表面的,因為今年農曆過年烤肉時我拿它處理食材,拿來切開香腸、雞腿表面好讓它們熟得快,後來烤到一半跑去玩牌刀子跟烤肉都交接給親戚處理,結果我打了個通霄第二天過中午才起床,去看刀時差點沒昏倒,因為刀子根本沒清洗,烤肉醬跟肉汁已經深深地咬在刀刃表面,我用鋼絲菜瓜布拼命刷,雖然沒生鏽但刀身上被污染的地方顏色已經有點變深、漂亮的髮絲處理也被菜瓜布刮得有如「一頭亂髮」,看得我真是心疼!後來我那磨刀達人的朋友建議我把握柄拆掉,重新拿砂紙拋光一遍,才讓它恢復舊觀,不過過程之累人,也讓我不想再來第二遍,這也算是我為何會想買原廠刀的理由之一,因為原廠刀的表面處理適合粗用,左岸刀我反而想拿來當蒐藏品,不再用了!

既然原廠刀是要拿來用的,我就先稍微測試一下,通常我都是先拿A4紙來做測試,雖然說未必每把刀的用途都是拿來削A4紙,適合削紙的刀未必適合做其他工作,但從削A4紙可以得知原廠開刃利度,若對這利度不滿意的話,就只有重新開刃一途了。

結果很不幸地,原廠開刃以我的標準來說實在是不夠利,削A4紙也可以削得拖泥帶水,沒辦法一刀到底,我的標準是右手持刀用斜30度角下去削A4紙要順暢地一刀到底,削開的紙邊緣要光滑沒有毛邊,這樣拿來切割才順暢省力且不易出意外,因為鈍刀子在切割時得多用力,不但耗費體力,且刀子再切開物體離開的那一瞬間也容易因為用力過猛而暴走造成誤傷意外,這把刀的原廠設定對我來說不夠「安全」,因此就需要重新磨刀啦。

苦練的磨刀技術、大筆投資的左岸黑寶石、紅寶石、白玉磨刀石終於有了回報,重新磨刀的鋒利度相當令我滿意,不但可以順暢地削A4紙,還可以「刨絲」呢。拿來切香腸、雞腿、熱狗等食材也可以在不刻意固定食材的狀況下,直接在烤肉網上加工了。以前曾經拿鈍刀在烤肉網上切割、劃開食材結果因為刀子鈍用力過猛而發生嚴重事故,從那之後我就發誓再也不拿鈍刀上場烤肉!但在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只能選擇原廠開刃很利的刀子,而今我已經可以把鈍刀磨成利刃,這感覺真是好呀。

總之這回因為種種的機緣巧合,讓我把大洛克的原廠刀買到手了,把它拿來跟左岸的大洛克相比,也是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從中可以體會到很多東西。這兩把刀其實半斤八兩、各有所長,一些小缺點也都還在相對其售價的可接受範圍內。就我個人來說,我喜歡左岸大洛克的質感,不管是髮絲處理的刃面、G10材質的握柄還是黑色的皮套,都勝過原廠。就實用性來說,原廠刀比較讓人「捨得用」。兩把刀的原廠鋒利度都不令我滿意,都得重磨,但左岸大洛克原廠刃角過大,要磨到好用的程度得花很多功夫(我朋友說當初他花了半天),而原廠大洛克的刃角設定的就剛剛好,因此不需要改刃角,只需要半小時左右的功夫,就可以磨到可剃毛的程度,因此我認為原廠大洛克比較實用,而左岸大洛克要搞到好用就比較花功夫,兩相比較之下,我會推薦原廠大洛克給需要用小直刀的人,但我也不後悔買了左岸大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