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這幾天朋友進了幾把國內少見的ASP Agent Lever Loc 16吋甩棍,問我有沒有興趣,還可以讓我第一順位挑選,這麼好的條件,不用說我當然是非常地有興趣啦!於是約了時間直接現場看。
之前在ASP官網上看到Agent的資料時就對它感興趣,最主要是「Agent」這個名字太挑動人心了,這個字翻譯成中文一般來說是指「代理商」、「經紀人」、「仲介」這種商業上的職務,但也有「幹員」、「間諜」等軍事上的意義,而這Agent甩棍,正是為了幹員、間諜、調查員、臥底等從事秘密又危險的工作者所設計的,而這幾個工作給人的感覺就像「真是棒」一樣,周旋於醇酒美人與生死危機之中,可說是男人的浪漫。雖然說這是有點不切實際的幻想,幹員的工作其實沒那麼浪漫,而且也不是說擁有這Agent甩棍,就能讓人像史密斯幹員上身似地神功附體,就像我有個朋友專門愛收海豹部隊的裝備,但他沒有海豹隊員那樣矯健的身手,只有海象般的身材。
幻想歸幻想、現實還現實,不過這棍子本身還是頗值得玩味的,我很好奇這號稱專門為特工幹員、臥底間諜設計的甩棍,跟一般警衛保全用的甩棍在各方面有甚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喜歡買些特別的東西回來賞玩,看看設計者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下,能有甚麼巧思把產品做得跟別人不一樣,這個過程往往能帶給我很大的樂趣,我覺得這就是真正的「玩味」呀!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第一張圖吧!記得之前我曾經說過甩棍是「軍品」而不是「精品」,因此大多都不重視表面處理跟完工度,但這ASP Agent看起來卻非常地精品,表面處理得非常乾淨漂亮,比之前介紹過的GAS海軍版更勝一籌。整個看起來像是一隻特大號的鋼筆,握柄長約19cm、直徑約22mm,較尋常甩棍細不少,上頭還有個背夾,真可說是收納狀態下最不像甩棍的甩棍。我想把甩棍做得如此精品化,應該也是順應幹員工作的需求,畢竟把一根太過粗曠的短棍帶在身上反而太過顯眼,若是一根貌似高級鋼筆或手電筒的東西就不會顯得太過突兀了。

握柄材質為7075航太鋁材,還有壓止滑紋,握起來的感覺意外地還不錯,原本以為這種純金屬材質、又比較細的握柄握起來會冰冷生硬,甚至有點扎手,誰知握起來的感覺還挺滑順的,就像在握鋼筆一樣。背夾是用類似C型夾的原理跟握柄上的凹槽嵌合,握柄上有八個凹槽,原則上背夾可以自由在這八個凹槽上換位置,不過一般來說應該都是放下圖的那個位置。「AGENT」字樣印在背夾的內側,還真有梗呀!彷彿象徵著AGENT的身分必須藏在內側,不能曝光一樣。

背夾設計得還不錯,夾子裏頭留的空間很大,很適合夾在皮帶上。握持的時候就算背夾直接握在指凹或掌心的位置,也不會覺得刺手。

整個握在手上的感覺,跟在握一根白板筆的感覺差不多,感覺上還比KTV的麥克風小隻而且輕得多。看起來又有點像酷棍(Kubaton),其實在收納狀態下,這Agent很適合拿來當酷棍使用,長度剛好且強度夠,重量很輕。

本體重量232g(官方資料是230g),真的是很輕,我手上的甩棍大概就只有AM01碳素纖維甩棍(140g)比他輕,然後跟第二輕的BHX-1聚酯甩棍一樣重,以鋼鐵+鋁合金為材質的棍子來說真是非常地輕盈,代表著攜帶上的方便、與揮舞時的輕快靈活。以前嫌Monadnock太重的人現在有新的選擇了。

棍身展開之後,ASP AGENT字樣就毫無保留的出現在棍身上,AGENT的身分一旦被人知道,接下來大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下圖左邊那把是鍍亮鎳的、右邊那把是鍍黑鉻的。

全部展開來是這個樣子,出棍阻力跟一般的甩棍沒啥差別,不特別緊也不特別鬆,用甩開一般甩棍的手法與力道就能毫無障礙的出棍,這Agent的握柄跟第二節棍身在出口的前2cm左右處有稍微做收縮的設計,結果又是整跟棍子看起來線條很順暢,彷彿是一根沒有分段落的一體成形直棍子,只是從根部逐漸收窄到棍端而已,做出這種視覺效果的,目前看來只有EKA跟ASP Agent而已。另外甩開之後用力搖晃棍身,一樣還是會有點搖晃跟聲響,個人覺得是比老莫要來得小多了,不過我那老莫16吋剛入手時也挺緊實的,看來這種機械鎖定甩棍用久了也難逃鬆弛的命運呀。

跟我的老莫16吋合照一張,就可以輕易看出兩者的差別,老莫的三節棍身段落分明,Agent看起來線條洗鍊順暢多了,就外型來說我就很喜歡Agent,跟一般的甩棍幾乎怎麼看都一個樣比起來,我覺得ASP在造型上有下功夫,真的有把甩棍做到精品的水平。

Agent有兩種顏色,一種是鍍亮鎳、另一種是鍍黑鉻,都處理得很漂亮,色澤調得很好,亮鎳不至於太亮太刺眼,黑鉻也不會太過反光,讓人感受到一種內斂的金屬質感而不至於流於俗豔。我個人是兩種配色都喜歡,但若能選擇的話,我會要鍍黑鉻的握柄+鍍亮鎳的棍身,這樣的話收納狀態時深沉低調,甩出來時又可以看到金屬的光華閃爍,不過現階段要這樣搞大概只能同時入手黑銀兩色然後自己DIY換棍身吧!

棍頭特寫,這邊可以清楚看到第二節棍身收斂的地方,而Agent的第一節棍身連同棍頭的長度只有約9.5cm,比其他16吋甩棍的第一節要短個一吋左右,這跟它獨特的LeverLoc鎖定機制有關,算是Agent的一大特色吧。

當場拿老莫16吋跟Agent黑銀二色合照一張,這邊可以看出老莫16吋比較長些,因為雖然平平都是16吋,但這只是大略的說法,老莫16吋的實際長度43cm,幾乎可算是17吋的長度,而Agent就真的剛好16吋而已。

兩色握柄特寫一張,我不擅長拍照又拿手機拍,拍不出那個質感,但這Agent眼睛看得到的地方都算處理到很乾淨漂亮,跟高級鋼筆差不多一樣的水準,收納狀態下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很難把他跟甩棍聯想在一起。

再來一張:

說到鋼筆,我靈機一動,就把Agent插在我時常穿的TRU-SPEC戰術襯衫的胸前口袋上,想不到居然可以塞得進去,不過看起來跟一般的筆大很多而顯得突兀,更要命的是因為棍身比一般的筆粗很多,要插入口袋時就已經很不順手了,要抽出來時更顯得滯澀,試著快速拔棍出棍都非常地不順手,還差點把衣服給扯破了。若插在我常穿的TRU-SPEC戰術長褲的左右亮側小口袋中,Agent較細的口徑反而讓它容易從口袋中掉出來,雖然有背夾但背夾反而容易被戰術背包的背帶勾到而掉出去,看來這玩意兒的攜行方式得好好地想一想了,給裝備找一個穩當又可迅速展開的攜行方式,對我來說也是一大樂趣呀。

說到收棍,原本我以為這跟之前那把野人谷雷霆24吋一樣,是把棍頭順時針轉個半圈之後就解鎖,然後順勢推棍頭就可以順利收棍,但Agent不是這樣,它是不管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都可以解鎖,但轉的角度不定,是要連轉帶壓,把棍頭轉到某個類似「缺口」的地方就可以往下壓,但兩段棍身的解鎖是分開而不是連動的,因此第一段棍身收進來之後,還得繼續轉第二段棍身轉到缺口處才能繼續收下去,因此收棍動作不像老莫那麼一氣呵成,這有點遺憾,畢竟買這棍子的人多少會有點想要學「Agent」般地耍帥耍酷,收棍動作沒法乾淨俐落的話就有點不夠酷了,不過也有可能是我還沒找到它最順暢的收棍方式也說不定。
整體的使用感覺來說,因為它只有230g重,因此揮舞起來非常地輕快靈活,之前嫌老莫太重的人有福了,這把應該就是你們所追求的!但對我來說又嫌太輕了點,原因不僅是我已經習慣了老莫的重量,而較重的重量也代表著較大的動能,在跟一些重傢伙(如棒球棍、高爾夫球棍)對喀的時候,較重的棍子比較能夠格開、震開襲來的重傢伙,輕棍子在這方面就較吃虧了,比較沒辦法用硬擋硬架的方式防禦,只能靠輕快的特性閃躲攻擊,然後伺機反擊。這點倒是很符合「Agent」這個名字,Agent並不適合跟人做正面衝突,若在與人對陣時先把這把Agent給亮出來的話,那等於是太早亮出王牌了(其實大部分的防身器皆是如此),Agent的尺寸短、造型纖細優雅(相較於傳統甩棍),視覺上的震攝力道不足,不能像21吋以上的傳統甩棍那樣甩出來示威,只能靠隱密性出奇制勝,另外以它的分量要打出足以讓人暫時無法再戰的動能恐怕有點困難,在使用上也許得搭配使用些關節技才能順利制伏敵人。
另外我嫌Agent的握柄細了點,這樣握起來有點不太好施力,另外它是金屬握柄,這會讓打擊或承受攻擊時的反作用力直接傳導到手上,相較於老莫相當厚實的泡棉握柄,Agent這方面就顯得虛了點,但這就是身為Agent沒辦法的地方,我是想拿纏網球拍握柄的帶子來纏在Agent的握柄上來增加握感,但這麼一來纖細好攜帶的特性就沒了。
最後我選了鍍亮鎳的Agent,純粹是喜歡那個色澤。而且我的EDC應該還會是老莫16吋,因此不需要選擇較低調的鍍黑鉻Agent,但這並不是說Agent不好,而是我已經習慣了老莫16吋,而懶得去重新適應這把新棍子。但以純蒐藏的角度來看,這Agent系出名門、做工精良、造型優美、又有機械鎖定功能,是非常值得擁有的一根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