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了我多年的制麵機,以前有事沒事就搬出來做新鮮意大利麵來吃,毫不嫌麻煩。在老家常常把廚房搞得都是麵粉,老奶奶在旁也覺得麻煩,吃個麵這麼累。搬來Vegas後,雖然也把這臺帶來了,不過一直放在櫃子裡。最近把它搬出來擦了一下,就打算介紹這臺機器給大家。
剛開始學做菜大概就是做意大利麵吧?當時反正隨便做隨便吃,都是買罐裝紅白醬,挑最便宜的乾麵。後來打了工後有錢開始出去吃好料,嘴巴就變得越來越挑。再來就是醬開始自己做,麵則選擇好點的牌子買。
後來食譜上的手工麵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黃澄澄的麵皮跟一般乾麵煮出來的顏色完全不同。突發奇想要嘗試自己做麵來吃。有天就找了機會去Williams-Sonoma 敗了一臺這個回家。
這個意大利制造的機器很重啊,小小一臺分量不輕,大概是為了要承擔稈麵時的轉力吧? 上圖中大的那個就是主身,下面那個分離式的組件是切麵機。

切麵機,有分兩種寬度,一種是寬的Fettuccine,和細的Tagliolini。如果要做Angel Hair,Spaghetti,Ravioli要另外加買配件。
我通常都是做Fettuccine,因為這臺機器切出來的Tagliolini的口感我不喜

這個洞是用來把制麵機固定在桌上的

手把是分離式,當你要切麵時可以連接到切麵機上。通常是固定在主機上桿麵皮用

轉碼,上面有1到6的設定,數字越大麵皮就越薄。制麵機本身越大它的設定數字就越多。餐廳級的制麵機有1-10的設定。一般來講Fettuccine轉到5就夠了。6是給比較細致的Ravioli 麵皮。

上面那個金屬板是用來放麵皮的。左下是固定鎖,可以插在主機上的洞。Ravioli Maker(另購)

固定鎖近照

我一開始就沒打算要買Imperia的Ravioli機,主要是不實用。所以我另外買了個Ravioli Maker,輕便簡單,也是意大利制造。用這個來做也差不到哪去,說不定還更好,比重量也只是1/10。
有興趣嘗試自己做麵的朋友們也可以來敗一臺,這臺大小比較適合家用。如果是我我會選餐廳級,一次能桿的皮多很多。不過這是個很好的入門機。千萬不要用水洗,用完後用微濕的布把殘留的麵粉/麵團擦掉,再用乾布擦干就好。

延伸閱讀我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