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很久之前收到IBM贈與的IBM 10周年紀念郵票 還有連帶裱框最近整理房間的時候翻出來的沒想到保存得還不錯請問這個還有價值嗎??因為小弟對於這類的東西實在是門外漢查資料也是無從查起 感謝各位版友謝謝
這種大概類似個人化郵票類型,以收藏來說並不具價值,因為票面並不是以IBM設計為主體,應該是紀念性大於價值吧~所以板大應該可以好好收藏當作回憶!!目前郵市並不熱絡~大都以興趣收藏為主,若要論價值性,目前以民國100年來說,可能要民國五十年代包含以前的郵票才屬於比較熱絡的流通,後面就以此類推....其他由高手補充!!
留著做紀念就好價值就是票面上的50元,除非能找到要一起買框的買家這類郵票收集的人少,也不稀有,也沒有研究價值,年代也不久遠,所以沒有增值的必要條件Yu_Yang wrote:目前郵市並不熱絡~大都以興趣收藏為主,若要論價值性,目前以民國100年來說,可能要民國五十年代包含以前的郵票才屬於比較熱絡的流通,後面就以此類推....其他由高手補充!! 目前的郵市可是熱絡的很,大陸市場崛起,帶動國郵古典票行情倍數成長而台灣自己的郵票,早期的古畫古物類也行情大漲,價格是以前的兩倍以上另外,受到陸客影響,老蔣類和風景類也漲不少
James wrote:郵票要有限制發行量的才有一些價值,這些年的郵票都沒有限定發行量..... 更正一下你的說法,所有的郵票都是有發行量的郵局的發行量會按照需求制定現在新郵的發行量比二十年前發行量最大時少了很多很多現在新郵發行量和四五十年前的發行量差不多了
IamGreener wrote:目前的郵市可是熱絡的很,大陸市場崛起,帶動國郵古典票行情倍數成長而台灣自己的郵票,早期的古畫古物類也行情大漲,價格是以前的兩倍以上另外,受到陸客影響,老蔣類和風景類也漲不少 說得好!這真的是郵市的現況.....很多老台郵都一直在創新高.....經過這一兩年,如果行情沒番個兩三倍以上的,那就該好好檢視一下手中的收藏品,是方向錯誤?還是純粹只是用來欣賞及怡情......
IamGreener wrote:更正一下你的...(恕刪) 看來是我Lag了,因為在我印象中,民國七十年初集郵風氣很旺,那時我也收了不少郵票。(民國49年至70年初的小全張郵票都蒐集了一套)後來有一陣子郵局發行的郵票量暴增,台灣的集郵風氣也冷下來(少了排隊的樂趣,我也不想集了)......看來手上的一些郵票已經又翻身了,呵呵!一些散票這一張是蒐集到年代最久遠的小全張,再往前的小全張就開始價格暴貴...買不起了這一張是花最多時間才蒐集到的,找了一年多
James wrote:看來是我Lag了,因...(恕刪) 恭喜了!您那些票品大多不是屬於怡情類的.....那張駿馬圖小全張如是回流品,行情應有30個國父..其他小全張雖是二線的,但漲幅也不小....那張唐太宗要是能找到其他3位同伴,且還保持青春美麗的話,那就更恭喜了....因為我上個月才剛從某個通訊拍賣,又熱騰騰的拍回一套邊角四方連帝王相回流品,這次連佣金花了超過70張小朋友....
James wrote:請教一下,回流品的定義是..... 回流的意思是從國外買回台灣中美斷交以前,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理事國,也算大國,所以中華民國的郵票,全世界收集的集郵者不少現在台灣生活比較富裕,所以慢慢的再從國外郵商把那些流亡海外的郵票買回來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又靠近赤道,濕氣重,不利郵票保存歐美國家氣候較乾燥,郵票比較不容易氧化、黃點、脫膠...簡單來說,就是從國外買回來的郵票,品相較好,所以回流品就是品相好的保證這點我是覺得很奇怪啦,回流不回流,都買家說了算,沒有根據按照自己需求去挑想要的郵品就好了,再漂亮的郵票買回來,沒有保存好,也是會發黃所以我主要都收集舊票和無膠票,沒品相問題郵票是可以洗,重新上膠的,弄好像新的一樣...PS.那張帝王像0.8元,沒什麼價值,重點票是其他三張帝王像現在價格太高了,雖然他真的很漂亮,很有代表性,但畢竟數量太多了,等需求的人少,跌下來很快的,十幾年前就有不少人吃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