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wrote:01的網友大家好~之...(恕刪) 根據香港古董商友人看完第1.2張照片表示:一眼即看出是"哥窯開片之筆洗",其餘第3張照片以後,都是粉彩瓶、粉彩碗、粉彩高腳杯。至於真假得看實物才知道。古董的藝術價值難以估計,端看買賣雙方敲定之價格而定。線上千萬別問價格。以下資訊google自廣州日報內容,請參考。------------------------------------文房四寶之一的筆洗是收藏家熱衷的珍品。哥窯筆洗因數量少而受到收藏家喜愛。鑒別哥窯筆洗除看釉瓷,應仔細觀察胎骨上的「火焰紅」與「跳刀痕」。現代有多種仿冒品,但對於彰顯制瓷工人技藝與功力的「跳刀痕」難以模仿。哥窯上品釉面昜光澤瑩潤,收藏愛好者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筆洗。它渾身布滿了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裂痕。收藏專家黃浩全說,哥窯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瓷的主要特征是釉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哥窯瓷體有厚有薄,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色沉厚細。凝膩的釉面間有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被稱為「金絲鐵線」。黃浩全表示,『昜開片』與『金絲鐵線』是哥窯瓷最典型的標志與特點,而面光澤如膚貌之微汗,是為哥窯上品。鑒別哥窯瓷的價值主要看三方面:釉色、器型、年代。具體方法是,首先應確認「身份」的真假。應從釉色光澤與瓷胎兩處著手。真正的哥窯瓷表面溫潤勻淨;普通仿制品,表面瓷貌光強烈刺目,俗稱「賊光」。其次是看瓷胎,可以將瓷器倒轉過來看底面,觀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紅」與「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窯瓷,由於瓷的含鐵量較高,在燒制過程中會爆出來,就變成了暗紅色俗稱「火焰紅」。而「跳刀痕」則是在泥胎制作完成後,昜用竹刀挖出中間部分,刮出來的痕跡就叫「跳刀痕」,比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練及高超的技術,現代很難仿制得出。-----------------------------------A夢 敬上 延伸閱讀樓下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