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藝雅齋》光輝的十年


       

 

和「玉雅集」的洪明仁老師相識,是在光華商場最風光的1990年代,他是台大地質系畢業的,對「石頭」頗有素養,迷上古玉之後,便不斷鑽研,十多年前便在建國南路的工作室開班教授古玉,玉界有些藏家都當過他的學生,尊稱他為「洪老師」。由於他和中國考古界及博物館中的古玉專家熟稔,所以每年都會組團邀約玉友們前往各博物館或考古研究所參訪,是台灣知名的古玉專家。2009年筆者受邀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以明清件為主的「光氣琳琅」玉器展,他特地在開幕上致詞,戲說當年我們在光華商場「搶玉」的盛況,也稱筆者的收藏為「文人收藏」。 

         


其實所謂「文人收藏」說穿了就是薪水階級,大件玉器、貴重的玉器買不起,只能買些小花片、小牌片、小圓雕自娛;當時在大藏家眼中,認為這些小型玉件都是利用製作大件玉器裁切下來的邊材、碎材去製作的,所以視這些小件為雕蟲小技的作品;所以,在1990年代以前,台灣的大藏家幾乎不收這種小玉件;而不少玉器掮客、古董店也不屑一顧;所以,1990年代初期,這些小件玉器乃大量流入光華玉市的地攤,使薪水階級的玉友們花個三、五百元,或三、五仟元便能買到玉質、做工都還不錯的明清玉器。偶而出現少數唐宋遼金的帽花、爐頂,或人物、動物圓雕,每件價格也不過數萬元;而好一點的和闐玉牌,也不過一至三萬元;殊不知這些都是古代士大夫階層----所謂「文人雅士」所玩賞的文物。 

       


中國人愛玉其來有自,所以和玉有關的成語、俗諺相當多;而中國儒家---包括孔夫子,都是屬於「愛玉一族」;是故「君子愛玉」早已深植人心。因此,現在中國經濟起飛之後,民眾會瘋這種「瘋狂的石頭」,一點也不足為奇!可是當中國人有錢了之後,卻發現市場上不少大擺件及文人把玩的小件,如不是早就流落國外,就是被港台「愛玉一族」的華人給買光了!各大博物館如不是靠持續從古墓中挖出的寶貝,和文革時期充公,以及後來海外藏家的捐贈,以玉石藏品聞名的北京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及南京博物館,可能就沒有那麼吸引藏玉人前往參觀。而台北故宮博物館,則拜國民政府之賜,從北京故宮把當年清宮舊藏的皇家珍品帶進台灣,才讓國內外觀光客能一飽眼福。

         


在1990年代中期,中國成立不少文物拍賣公司,也曾面臨玉器徵集的問題,因為不少大咖級的古玉藏家都在海外,尤其是香港和台灣,這些人又不缺錢,珍藏的東西收都來不及了,那會輕易出脫?所以,除了從民間廣泛「搶」貨外,也向台灣的藏家「挖寶」;而在民間,大家有錢了之後,又激起中國人愛玉的「基因」,掀起全民愛玉運動的熱潮。起先,這些「富」起來的新藏家以和闐新開採出來的玉石為蒐藏對象,因為好一點的明清玉較貴,數量也較少;以北京及南京的博物館來說,十多年前還有從民間徵集的古玉出售,如今已寥寥無幾,而且既醜又貴!不久,新一代「中國美術工藝大師」、「中國玉雕大師」出現,新雕的玉器及和闐玉原石,被炒得比老玉還高!耐人尋味的是不少文物公司的玉件拍賣品,竟有八、九成都是新玉仿舊送拍的!

         

 

不過,在中國,這股瘋玉的狂熱現象仍進行中,難怪最近不少玉友都十分感慨:還好有光華玉市「光輝的十年」,否則喜歡上玉只有乾瞪眼的份。

 



本文同步刊登於《 隱。久翼 》
2011-04-26 17:5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久藝雅齋 光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