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古稱雙刃銅,周後始稱劍,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至尊至祥的寶物,代表智慧與勇敢。劍的原始作用本來是戰爭中的砍劈功能,可是,秦末和漢初開始運用騎兵作戰,使得刀應運而生,逐漸取代了劍在歷史舞台的角色,僅剩佩飾功能。在佩飾功能之後,劍又染上道家法器的神秘色彩,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年輕時都曾習過劍術,李白的「空餘湛盧劍,贈爾託交情。」代表了一種知己相交的深情與重託。由此可知,至少遠在唐朝時,劍已擺脫掉在戰場上肅殺的戾氣,重新取得一嶄新地位。
劍的美感藝術不僅在於劍身的鋒利銳執、劍首的精巧華麗、劍莖的稱手便利、劍格的講究照人,更代表用劍人仗劍而行的瀟灑、伏劍從容的無罣、書劍江山的俠氣、執劍天下的無畏,這些肝膽相照的畫面,掠過歷史長空,投入今生廳堂,鑄劍人雖已稀少珍貴,鑄劍心卻仍猶熾烈熱絡。鑄劍工藝師陳天陽即個中高手。
拜師和尚 學嶺南鑄劍法
陳天陽一九四○年生於台中縣沙鹿鎮,誕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中,四個月大,即隨家人遷居避難。十五歲就讀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時,巧遇七十五歲高齡的少林和尚了圓大師,一見投緣,就此放棄學業,拜入其門下,法號「青雲」,專學嶺南派鑄劍法,開始隨師雲遊各地。
在隨師學藝的歲月裡,一九五六年間的一個雨季,一連下了五十多天的雨,將師徒倆困在屋裡,日子過得清苦難捱,卻也鍛練出陳天陽吃苦耐勞的毅力,師父更以此告誡他:追求藝術成就的人,就是要禁得起物資匱乏的考驗。這樣的一段經歷,也幫助陳天陽安然度過一九七○年代的戒嚴時期。當時正值大陸進行文化大革命,台灣也施行戒嚴,對兵器的管制非常嚴格,雖然劍並未列入管制範圍,但是知道這種規定的人卻很少,一般人也以戒嚴時期刀劍少碰為妙,因此,從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七年,除官宦之家外,一般百姓根本不敢找他鑄劍。在那段漫長且身心皆困頓的歲月中,陳天陽最大的收穫就是體驗到「慢工出細活」的意義,在那段時間,陳天陽用手工打磨出七星劍身上的七顆星,有別於一般先鑽洞再灌銅的粗糙製法,鍊就出一把真正的七星劍和降龍劍,也因此奠定他在國術界的地位。
一份誠心,讓他無悔於千錘百鍊,從第一錘到最後一鍊,從一塊不起眼的生鐵到精巧劍身,數以千計的劍成刀成,在手中捧出一霽寒光,而背後銷之、毀之的卻百十倍於此。其獨特的十字型打法,橫直交錯的密實,使劍身向上彈動有聲,吟嘯入耳;劍身向下,彎度隨心所欲,削木破竹自不在話下。陳天陽強調:「打劍第一要有耐性,因為藝是一種行動的表現,術是一種內在的修養,所以打劍要專心不能分神。」鑄劍成功與否,完全憑藉鑄劍者一時的靈感,製作流程上,先依材質成份不同熔化混合後,再如揉麵粉一樣揉成一團,然後來回重疊打造,使鋼材在直豎、橫行面都層層密合,再磨打成鋼胚核心,如此反覆三十六次,務必使得劍身能夠承受千錘百鍊的考驗。三天冷卻之後,再以銅錘敲打,劍身柔軟而且不彎曲變形的,才能成為劍的雛形。
融入科技 跨入嶄新里程
經過鍊鋼、熱處理、錘打、冷卻之後,為了確保劍身材質的精密度,必須再經過大自然天候的考驗;將雛劍置於室外,接受日曬雨淋及露水侵蝕,或放入水井中凍結。如此經過一季或半年的試鍊,再重新取出錘打,經鏽蝕後的雛劍若無法承受再次打擊就丟棄不用,剩餘能承受的,則表示劍身已經達到去蕪存菁的地步,可鑄成金剛不壞之身。
鑄劍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春秋季節,約製作100把,鑄好要放在戶外吸收日月精華,以利熱脹冷縮約五年,通常可成功的僅數把而已。陳天陽強調,鑄劍需要具備身強體健、開闊心胸與情操的條件;在鑄劍時,也要注意本身的精神狀況、當時的氣候、不能有雜念,鑄劍前也要進行齋戒等儀式。
超過半世紀的鑄劍生涯,陳天陽因此領悟到人生哲學:「劍者檢也,乃檢點自己的行為,明是非,知禮義。」也就是說,劍術乃為一種學習做人處事道理;他所領悟的另一個道理是「劍對外護身,對內防心。」意指手中有利器而心中無殺意,手中無刀劍、心中有慧劍,慧劍斬心魔,才能真正文武合一,自利利人。
而對於「干將鑄劍,鐵汁不下,其妻莫邪竄入爐中,鐵汁出,遂成二劍。」的誇張傳說,陳天陽解釋,莫邪為丈夫鑄劍拔指甲剪頭髮,因為紀念感恩莫邪的偉大,之後打造出來的兩種劍,長柄的為干將劍,短柄的為莫邪劍,而非兩把劍。他也表示,真正的一把好劍,需經千錘百鍊、日曬雨淋,經過歲月淘洗、工匠細琢始成,唯有一步一腳印地學習與印證,沒有捷徑可走。 (文於傅琪庭)

這位是前兩蔣時代是總統府御任鑄劍師也是國寶級大師.
陳天陽 民國二十九年生於沙鹿,拜師為了圓和尚,法號為悟靈兼青雲.
自民國八十五年我國五千年來第一次民選總統前夕.
四位候選人專程訪青雲大師請劍,
這時李登輝選了蟠龍劍.
陳履安因讀"劍膽詩心"選了純陽劍.
郝柏村因是軍人出身選了三才劍.
而謝長廷選了伏魔七星劍,稱說要斬妖除魔..
這時青雲大師出現靈感..
純陽劍俠客格.三才劍將領格.伏魔七星劍是軍師格.而蟠龍劍是天子格.
果然李登輝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日就職時李連正副總統就職的紀念劍

承天劍

承天劍之黃金名銜牌

就職紀念牌
民國八十五年中旬中華民國直接民選總統制確定,為紀念此一有意義之創舉,
並傳習其開山祖師寶劍贈明君之精神,遂自創一把絕無僅有之傳世寶劍,
名曰承天劍,以贈第一屆民選元首。意在望其承受天命、道統,以順應民心、造福百姓。
此劍劍鞘特選紅豆杉製成,鞘口、護環、劍鏢分別精雕代表福、祿、壽之吉祥圖案。
鞘口、護環之間兩面分別精雕『中華民國第一屆民選總統紀念』以及『承天劍』古隸文樣。
護手為龍首圖騰,後環立體精雕四爪,取意古專制王權為五爪,而民選領袖因去其霸權而為四爪。
劍刃精選上才打造,柔滑明亮,彈性特佳。劍刃外之所有金屬,皆為黃金與純銅等多樣貴重金屬之合金,
精光內斂,華麗非常。(文於劍爐人生)
而本人在第一屆選舉後專訪陳天陽大師.
那時候本人只有十九歲..是個武術痴.....
沒有什麼經濟能力,才剛踏入社會工作初雛階,原本以為只有幾張小朋友就可請劍..
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鑄劍、手工、藝術、價值在哪....
才知道為何比XTR全套件貴三倍多,也有至尊上等極品也有到上百萬....
那時候本人概念不知也無法請劍..那時陳老師有三個約法..
一、來路不明、二、財大氣粗、三、殺氣太重者.
最後受邀陳大師泡個茶後閒聊就請回了.....
皇天不負天,努力存錢節時省用,終於約五年後,
受到陳老師的感動,同意將訂下鑄造請了一把蟠龍劍.

首先分享蟠龍劍的典故.
該作者青雲大師的開山祖師爺無畏和尚,在清朝乾隆年間任御鑄劍師。
曾打造象徵『銜天命以享百姓,應天道以興黎民』之『蟠龍劍』進呈皇上,
以提醒其戮力國命。
此劍有兩種形制.一則在護手上刻有蟠龍圖案者,稱為『御劍』,除供皇帝使用外,
若為表顯聖恩,御賜給有功大臣,或委派大臣帶天巡守者,亦用此劍,時稱文『尚方寶劍』。
因此,古有『見尚方寶劍如天子親臨』之說法。
另一種俗稱快劍或盲劍,為一般劍客或盲人使用,沒有護手,
鞘口用環形紋裝飾,正、反手皆可使用。
此劍刃質輕巧,運轉靈活,近身使用能長能短,以攻為守,威力無比,巧妙非常。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好武;傳聞曾為武僧;其一手太祖長拳,威震四方。
稱帝後,當代刀劍名匠,為投其所好、攀龍附會,多以其畢生精煉名作相贈,
惜多不為青睞,甚於宋後散落於市井。因此各階層皆有名器流傳,蟠龍劍便是一例。

劍首:為龍身紋、護手:龍爪、鞘口:三十六天罡、劍鏢:牡丹

成劍落款:為中華辛已年該大師簽名,算一算迄今快十年了.....

謝謝觀賞~
待續~下回介紹至尊至寶青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