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現了! Razer 2代, Copperhead


拆開包裝

盒子的內容物如下

來來來, 近看 Copperhead, 鍍金的接頭喔

來一張 o-toro 照

性感的蛇頭

比上一代更纖細的屁屁

翻過來...就是這個 2000-DPI 的雷射! 還有看起來蠻酷的說明書

說明書正面跟產品的 '出生證明', 這個是第 1598/10,000隻製造的, 出生日期是 08/01/2005喔

就是這些傲人的 spec, 讓人家不敗也難呀


發功照!!! 我買的的是 Anarchy Red...紅色的蠻有質感, 要等到晚上帶回家試試看才知道夜間的視覺功能

上方 logo 照, 那個 logo 還會 fade-in, fade-out 喔

正面發功照

當然...最後不能沒有的 Mobile01 傳統...疊疊樂! 滑鼠都是曲面, 花了我好一番功夫



今天帶回家測試看看, 改天再來 po 用後心得, 還有她跟大姊 Diamondback 的比較

***差點忘了講, 這個花了我 $80圓大洋 (USD)...從紐約坐飛機過來的***
==== 我是分隔線 ==== 我是分隔線 ==== 我是分隔線 ====
遲來的使用心得:
話說入手這隻 Copperhead 以來已經測試了好一段時間, 該是來分享她的好與不好的地方了~ 首先, 功能上 ---
Pro
---
1. 提供可程式化的按鍵共 7個, 不過其中兩個是左右鍵, 一般來說不會拿來程式化, 所以嚴格說起來只有 5 個可提供程式化
2. 一共有 5 個 profile 可以儲存, 每個 profile 的設定都可以不同喔 (下面會提到更多)
3. 內建記憶體, 所以設定可以跟著跑, 不用重新設定 (也可對應 Mac 喔)
4. 質感一極棒, 大大的滑鼠按鈕很適合玩 game
Cons
-----
1. 如果熱鍵拿來做解析度切換的話, 就無法程式化了....(少了一至兩個按鈕)
2. 每個熱鍵只能儲存 5個 instruction...也就是說...每個熱鍵只能做最多五個動作 ><"
3. 時間差的功能跟本沒用...硬性規定只能放入 0.5s 的間隔, 玩魔獸的時候派不上用場, 玩 FPS 的時間差也不適合內
4. 雷射定位在一般的桌面會飄, 用黑色的滑鼠墊有幫助
外型設計
---------
跟一代的 Diamondback 比起來, Copperhead 的熱鍵配置位置更爛, 想要用到滑鼠右側的按鈕時候手要弓起來...按沒幾次就準備要抽筋了 T_T
滑鼠有點扁, 不像是 MX1000, MX518 系列的那麼 '豐滿', 玩 game 久了手心懸空太久...蠻累的 (依個人有不同)
除此之外, Copperhead 的 UI 跟軟體設計得還真是不錯, 美觀, 而且容易上手. 既然搭載了 32KB 的內建記憶體, 每個熱鍵只有 5個功能似乎有點 '雞肋' -- 好用雖好用, 但是無法發揮巨集的真正精髓, 希望下次 Razer update firmware 的時候可以把 the five-instruction limit 解除封印! 到時候 Razer 就真的是滑鼠王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