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Kyosho(京商)mini-z敗家指南

最近mini-z的文章還真多
害我血液裡的敗家因子濃度急速上升
請問哪裡有mini-z的論壇或網站
如果有包括一些基本知識的是最好
玩這個如果沒有人帶的話會不會很難上手?
guy0605 wrote:
其實結構上RM跟MM差異在馬達座那邊
簡單講RM就是中置馬達(恕刪)


好像相反囉~MM是中置馬達,RM是後置馬達...

常常有人拿RM和MM二種車來比較~

"表面"上看起來MM是中置馬達(馬達位於前後輪軸之間),

理論前輪會分配到較大車重,因此前輪抓地力較佳....

(請想像一下摃桿原理,後輪軸是支點,馬達在後輪軸前,

相對前輪可分配到較多重量。)加上MM車較長的軸距,

所以轉向僻性和RM相比是比較不足~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是有比較高的服從性....(待續)


Luke Chen wrote:
最近mini-z的文...(恕刪)


可以到這裡看看http://www.x-model.com.tw/eshop/

其實它以前有個舊討論區,但是現在連結好像失效了...

在mini-z剛上市,各路玩法百家爭鳴的時期,很多技術性的討論

都在舊討論區。這家店可能是北部最專業的mini-z專賣店了...

但是...評價褒眨不一~先聲明我並不是推薦這家店,新手消費

建議在網路上多比價。當改則改,不要為了改裝而改裝....

不過他們的場地的確是全北部最棒的。因為這裡的人是把mini-z

當成比賽車在玩。心臟不夠大顆或小朋友不夠多的朋友不要輕易嚐試....


從使用DLSR的第一天...開始體會到眼睛的好!!
不然到pil來....拉拉拉
這裡有專家...
也有搞笑的話題
http://city.udn.com/v1/city/index.jsp?gid=3307
可以到這邊來發問,週末也可以一起來玩玩歐
audy617 wrote:
好像相反囉~MM是中...(恕刪)

抱歉...是我誤導了嗎?
因為現在都是用改裝馬達座.....
沒分什麼RM MM了...所以記錯了吧...抱歉
---新手上路 請多指教---
audy617 wrote:
可以到這裡看看htt...(恕刪)


這一家店剛好在我家附近,騎車五分鐘就到了(最近才曉得),改天去看看~
幸福~是靠爭取而獲得的~~希望能獲得永久的幸福~
guy0605 wrote:
抱歉...是我誤導了...(恕刪)


除非是用非原廠的,
不然!如果是用原廠改裝馬達座的話,
一樣是mm-中置馬達,rm-後置馬達。
Treo 680
請教 audy617 文中寫道

"表面"上看起來MM是中置馬達(馬達位於前後輪軸之間),

理論前輪會分配到較大車重,因此前輪抓地力較佳....

(請想像一下摃桿原理,後輪軸是支點,馬達在後輪軸前,

相對前輪可分配到較多重量。)加上MM車較長的軸距,

所以轉向僻性和RM相比是比較不足~

請問為何說MM是表面上看來是中置馬達,馬達在後輪軸前不就稱為中置馬達嗎?

又提到"前輪可分配到較多重量"為何如此與RM相比還是偏向轉向不足勒?

這小車可真是學問大
bioperl wrote:
請教 audy617...
請問為何說MM是表面上看來是中置馬達,馬達在後輪軸前不就稱為中置馬達嗎?
又提到"前輪可分配到較多重量"為何如此與RM相比還是偏向轉向不足勒?
(恕刪)


我認為主要是懸吊的關係...

因為mini-z的馬達和後輪軸是一個模組~馬達甚至是車身的重量並沒有
經過懸吊到達後輪這是第一點。再來就是mini-z的前輪和結構較完整的遙控
模型車或真車不同點在於無法調整預載(preload),只能調整軟硬度。

結論就是因為前輪沒有預載,後輪沒有懸吊,所以車子在過彎時不會有
"重心轉移",或是該說是重心轉移的現象我們很難感受的到。因此MM也好
RM也好馬達和後輪只能視為一個"總成",要討論馬達中置或是後置轉向特性
的差異意義其實不大。

還有一點就是,MM車的軸距和後輪輪距都比一代,1.5代,和二代的RM車來得寬~
這才是MM車被普遍認為轉向性能不若RM的主要原因。

但是~只要將前後輪的輪胎硬度作適當的搭配,讓後輪喪失一點抓地力或是讓前輪
多得到一點抓地力,MM的車的轉向性能也可以很犀利...

加上較長的軸距和較寬的輪距,MM的車仍然佔有一定的優勢~

從使用DLSR的第一天...開始體會到眼睛的好!!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