艸咩咩 wrote: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收藏評分回報
看來真的得在兩種液體混合後
再隔水加熱讓結晶溶掉會比較成功(?)
怪不得我昨晚試作完、分瓶時還納悶著
怎麼把那些已經結出來的晶體做分瓶
回家再把它們處理處理
希望可以像各位的作品一樣、結出漂亮的晶體
...(恕刪)
除了在第一樓 有製作的教學影片之外,這裡還有 一個製作的過程教學。 製作過程 有一些不一樣, 原料成分的比例 也是不一樣。
觀察 影片之後發現.... 其原料成分的比例 不一定要很精確,一樣可以成功的,只要是 原料正確,就很容易成功的 !!
影片中所提供的成分比例是:
蒸餾水+酒精 總共 300ml,比例是 1:1( 影片中是使用 50% 酒精濃度的 伏特加酒,超豪氣)
硝酸鉀 10g
氯化銨 10g
樟腦塊 28g
關於 氣象瓶的原理,硝酸鉀 與 氯化銨 是溶於水,所以是可以在水中 攪拌至清澈。
樟腦 可溶於酒精,但是.... 不容易 溶於水。 所以 樟腦在酒精 酒精當中,可以攪拌至清澈,但是.... 樟腦一碰到水,就會有乳化的白色結晶出現。
然而.... 酒精 卻又可以溶於水,酒精與水 本身都是透明無色的。 樟腦在 酒精與水的混合溶液之中,可以透過加溫 來加速 樟腦的溶解。
艸咩咩 wrote:
樓主大人您好
我因為是化學的門外漢
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昨天試作後我要清洗燒杯
杯底還有些混合液體
碰到自來水馬上浮出不少白色晶體
想請問的是
水加的多、晶體出現越多?
酒精加的多,液體會較澄澈?
這是什麼現象哩?
謝謝
...(恕刪)
1. 我在 6樓的發文中有遇到一個經驗,不同的玻璃瓶,會因為材質、大小及厚度不同,除了透明度不一樣,對於溫度的敏感度會不一樣,同樣尺寸的錐形燒瓶,其白色結晶的程度,有很大的不一樣。 建議....換一個厚度薄一點的玻璃瓶。
2. 您的天氣瓶 所放置的位置,也會影響 及結晶的型態、結晶的速度 也會不一樣。
建議您試著 放置在 冷氣吹得到的地方、窗戶旁、汽車的駕駛台、陽台..... 只要是通風的地方
經過一夜之後,在隔天的一大早 去看看結晶的狀況。
如果是泡過溫水之後 變成透明清澈狀態 (大約35度),在 25度的室內溫度 1小時之內,就會有一些白色的飄雪出現。
3. 如果您的氣象瓶 有出現結晶,就是應該成功了,並不需要 去改變 酒精、水的比例。
因為 天氣瓶 會對於溫度的改變,而產生一些結晶的改變,所以.... 放置在 室內的通風口,可以感應白天與夜晚的溫度變化的地方,可以感受比較明顯。
lhp0627 wrote:
請問p大~
小弟也做了一個天氣瓶,可是前一陣子溫度比較低的時侯
也看不到結晶體,不過放到冰箱的冷凍庫約半小時,就會出現像綿絮般的結晶,小弟是想請問p大,是否曾觀察過大概多少溫度結晶會開始出現?
是不是多加一點點水,可以幫助結晶早點出現呢?
感謝回應哦~
...(恕刪)
我用 試管做了幾個氣象管,貼黏在 玻璃門、窗戶上面,結晶的改變 會因為白天、夜晚 有很大的差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