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logy wrote:
不單是台灣筆廠或小...(恕刪)
當大家都千篇一律的時候,利基點就消失了,比方無印良品用了施密特公版尖,其他三X堂或某某堂也用了公版尖,但價格是無印的N倍,這時候他們可以在上墨機制或筆桿材質、花樣上做功夫,吸引買家,也有可能針對公版尖另外打磨,以玆區別,因為我沒用過,所以不清楚採取何種方式,如果筆尖打磨後與公版尖書寫感受不同,那可能會比較吸引我這類的買家。
現在常見的台灣筆廠或素人個人工作室,往往都是在筆桿上下工夫,硬橡膠、珍稀木材等等,對尖倒是很少加以重視。
當然每個人玩筆的樂趣跟出發點不同,我玩筆就是要嚐試各種不同筆尖,然後體會各款筆尖的特點,因此我買筆首重尖款不同,材質跟上墨機制我是一點都不在乎。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跟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寫不到幾支筆,就說手上那支屌爆其他萬元級的筆,或是把大陸筆當成是「銀河系最佳選擇」了。
本人所言均為個人實際經驗或是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