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求茶壺達人鑑識」


ak789coinage wrote:
真的,因為想說家裡...(恕刪)

2罐高梁.我就不信他多這3萬6會比較高興
我們就是要 更快更遠跨越人體的極限超越機械的力量..追上機車妹

weak小偉 wrote:
2罐高梁.我就不信...(恕刪)


哈哈,他好像沒喝高梁,可他很懂酒耶!

尤其威士忌、紅酒!

送酒恐怕費用更貴捏!
ak789coinage wrote:
哈哈,他好像沒喝高...(恕刪)

抱歉看了我的回文我好像造成誤會了
這連私訊一起放上來好了

A大這把壺當然可以買,是老壺沒錯.不過你朋友那有更好的壺,因為朋友讓壺三四把沒問題.我是怕你跟朋友要多了會翻臉
玩壺之人有好玩的地方,珍藏品不會輕易送人,也不會賣人.他隨便拿來送你的壺,等級都不錯.表示他有更好的壺
這朱泥大壺量不多,燒失敗率高.是值得留一把,這美感是個人喜好.這把大壺沒照朱泥壺的標準做,等級變成老商品壺了.
你前面PO那把薄胎窯溫足工有到底接的有用心,底提詩落款沒看到,如果是三刀法刻字,字漂亮的話那就更完美了.如果以商品壺來說你那把也不錯.一大一小這2把價格超過3萬6,不過你包3萬6他反而會不高興.他絕對不缺錢,這3萬6有跟沒有一樣,反而你能說出這2把壺你的觀點,把這2把顧到比放他那邊還漂亮.他看到你愛這2把壺他會比較高興.
我們就是要 更快更遠跨越人體的極限超越機械的力量..追上機車妹
小偉大,謝謝您的回覆! 我也私訊回覆您囉!! ^^


現在看了一看,又多了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文中您提到 (這把大壺沒照朱泥壺的標準做,等級變成老商品壺了!)

想請教小偉大,這把大壺不是標準壺那它可以歸類什麼壺呢??

如果按造標準做的話,它會變成不是商品壺???

不好意思! 再麻煩您囉!

ak789coinage wrote:
小偉大,謝謝您的回...(恕刪)

A大這我也不是很懂壺,你朋友就很利害了.
先說好我全是朋友教我的,拿很多壺當樣本解釋.不過我相信有很多地方一定是錯的.
我是以我學的認壺觀點,有錯不要怪我.
後來想想你這把收縮紋也真是大到很少見,沒燒壞也真是很難得值得收.這照標準做它還是商品壺不過會變成讓人稱讚的商品壺,商品壺會因作的人不同而不一樣.譬如宜興廠的標準壺每把都是便宜的商品壺,很多名家未出名前也是在做標準壺.技能那是天生的,隨便做都會比別人做的好看.同一批幾千把標準壺擺在一起,總能挑出幾把特別漂亮的.特別挑出來的壺就不是一般標準壺的價格了,型工土特別美的就隨人喊價了.這多花錢買這類的標準壺是很值得,朋友如果拿出當年好幾萬的名家壺時.就可以拿這最粗俗的壺出來比了.嘴巴唸著土看起來差不多好像比你的還好一點,這修整收飾也好像比你那把有下工夫.這把150買的,這不對感覺怪怪的你會不會被人騙了.
所以好的商品壺的收藏價值,絕對不輸名家壺.商品壺沒什麼真假問題,名家壺?????
我們就是要 更快更遠跨越人體的極限超越機械的力量..追上機車妹
weak小偉 wrote:
A大這我也不是很懂...(恕刪)


小偉大,謝謝您這麼熱衷的回答!!

小弟會好好珍視、惜用這兩把壺!!

聽朋友說,它那邊還有更大一些的朱泥壺! 也都是收縮紋很大的!!

如果有機會、且他願意的狀況下,我在拍來PO再01給大家欣賞!

這個朋友他涉略許多文物! 其中包含了宮廷風的和闐玉擺件、

過海幾家的字畫! 翡翠玉石、古畫、瓷等等 ...

我親眼見過他的一件宮廷和闐玉鼎,在佳士德拍了100萬人民幣,目錄也都還在,

他說他玩壺最顛峰的時候,家裡面有個300多支這種精品壺! 有些都在保利拍掉了!

目前據說剩餘100多支,可能是他藏太好了,我是沒看到那麼多,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



經01高人指點,

新增壺內各角度的收縮紋,









壺內收縮紋模起來也是微凸的!

模起來是垂直的條狀感!
ak789coinage大您好!
在下最欣賞您拍的第四張將壺倒扣在桌面的照片.
在這個版看那麼多標準壺的照片很少看人這樣拍過.
您是非常內行的泡茶老玩家!或者說您的朋友傳授過您非常好的泡茶知識.

已故製壺名家顧景舟來台展出作品受訪時曾說過鑑賞一支茶壺首先要看它的形"合不合理".
什麼是合"理"?茶壺是工具.一個好看但是不好用的工具價值就打折扣了.
茶壺的功能就是泡茶.合理的好壺才能將茶的精髓發揮出來.
而標準壺先不論其美感.在泡茶的功能上它應屬第一了.

再來我的觀點是茶壺是為泡茶而服務.就像相機是為攝影而服務.
壺身的設計奇,美.吸引眼球卻很難泡出好喝的茶湯.那它是雕塑藝術品比較適合蒐藏.
既然是為泡茶為您的口感服務的話.首先您要依照您最喜歡喝的茶去挑壺.
看看哪種壺最適合泡您愛喝的茶.

這支標準壺在第四張照片中看的出它合乎三點在一個平面上(壺嘴尖,壺口,壺把頂點).
如果您在正上方拍一張俯視圖的話.還可以檢視壺嘴,氣孔,壺把是否在一直線上?
在下還想看內部壺嘴與壺身相接的孔.這牽涉到它出水的順暢.
第三張的壺口邊緣不在焦點上看不太清楚.
我自己會用金鋼砂把這一圈跟壺蓋研磨過.使他們密合不透縫隙.
內部壺底的刮痕證明這隻壺作工很仔細.
工匠會在泥將乾未乾時以竹扒把底刮平.
雖然內面底部跟泡茶美感都無關.
不過工匠的用心就在小地方跟不容易見到的地方下功夫.

這支標準壺的型式確實少見.主要是它的扁身不像閩南潮汕老人茶的壺具風味.
以手製茶泡開後的形狀來說.球形壺身最不妨礙茶葉吸水後的舒展.
扁身壺可能在壺蓋的上頂力會多一些.

壺嘴胎土的厚薄很均勻.又顯示出工匠的技藝與用心.
壺蓋邊緣及外部壺底邊緣(圈足)的同心圓刮痕應該是手拉坏轉盤留下的.
記憶中標準壺分三個工匠完成壺身,壺蓋,壺嘴+壺把.
需要藉助轉盤做出正圓形是比較有效率.

一把壺的好壞有三個主要因素:胎土,捏製,燒結.
在下對胎土很遲鈍.別說年代了.連朱泥紅土都分不清.
捏製這部份關係到我泡不泡得出好茶.我就很用心去學習.
這把壺應該是燒結溫度夠高.氣孔蠻明顯的.

我師父跟我說茶壺是可實用又可把玩的工藝品.
我主要是愛喝茶.一把平價標準壺就能滿足我了.
如果能買包含各種大小的"一條龍"放在櫥櫃中那就更美更無憾了.

犖犖長提供在下愚見.請同好批評指教.
ak789coinage wrote:
各位01的朋友、神...(恕刪)
男人魚片 wrote:
ak789coinage...(恕刪)


魚片大大您好! 閱讀完您的回文,發現您觀察真的很細膩!

細膩到,甚至有些地方我都還沒有去注意到呢@@"

看來,01真的很多我的貴人!!

我泡茶確實有段時間了~ 但也沒有久到數十,但對於壺卻沒有那麼懂!

老朱泥茶壺是近期因朋友贈與的關係,也確實傳授新的泡茶知識.

加上我實際以同樣的茶葉、水溫、兩種不同壺去比較才恍然大悟!

小弟先前都以玻璃壺沖泡高山烏龍! 發現玻璃壺的可以保留茶葉香氣!

那時候我都覺得,花了萬把塊或幾十萬、

甚至到幾百萬去買把茶壺是愚人的做法!

不但不切實際、倘若泡茶過程中,

因水溫或人為造成壺身破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就如飲一杯心茶的作者:洪先生就說了:花了許多錢買來的東西,

就多了一個"貴味",多了這道金子味,使用起來也挺不自在的!

所以您的做法是對的,泡茶為主,玩壺為輔!


也跟您分享朋友傳授的壺更多的知識!

朋友當時送我的時候,有特別叮嚀! 要好好研究這把壺的土、及工!

未來如果有機會再次購入壺的時候,要以這把壺為標準!

他說:每個年代的朱泥都不一樣,清代的、民初的、文革時的

、現代的朱泥,成分跟工法都不太一樣!

至於現代有沒有機會有老朱泥,他笑笑說! 當然有,

但是要有好的師傅才能發揮這些土!

當然這麼珍貴的朱泥,也沒這麼多,就算有師傅做出來了,

應該也輪不到我們手上了!!

就好像制壺大師顧景洲可能沒有好的土,

可是他師父或長輩可能傳承給他一些上等的土!

然後顧景洲的徒兒們,可能也會被分到這些土! 所以好土一定有,

只是數量少!

偏移了話題!

至從使用了這把朱泥壺來泡茶之後,我發現茶香多了兩道新的味道!

是以前玻璃壺沒有的味道,

一來是"青草香"這種香味好像是新鮮的樹葉剛被摘下來柔撚出來的香氣,

二來是"石頭香" 或是說,土的味道! 因小弟平常就有品紅酒的習慣!

時常品完後要寫酒的這支酒特有的味道!

通常都會以大家比較聽得懂得或比較熟悉的日常用詞去描述!

石頭香、土的味道,有點像是磚頭剛窯燒出來的那種味道!

這兩種香氣出現在茶裏面,不但不會破壞茶原本的香味,

反而更能襯托出茶的清甜、草香氣等特點!

因為如此,我對紫砂、朱泥壺徹底的改觀!

也真的相信,好的土製成的壺,確實對於茶葉有加分的效果!

現在回想起來,因為自己以前的執著,把茶的圈子給玩小了!

也因這事兒,等於是給自己機會教育,凡事都要抱著從0開始的態度!

才能吸收更多好的知識!

至於大大說的圖片(內部壺嘴接縫處),

我今天晚上回家時候,在拍照補上來供您參考!!

現在手邊有的先補上一張先前拍的俯視照!!




ak789coinage wrote:
好的,謝謝大大指導...(恕刪)



weak小偉 wrote:
你朋友說的沒錯,這...(恕刪)

在下認同小偉大的觀點.商品壺中算是很高等級了.胎土,作工,燒製都有很棒的水準!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