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的 wrote:根本高手我也好想學習...(恕刪) 拍大你才是高手啦^^你要是學不好誰學的好,對不?翡翠跟和闐玉研究方向還真的是不同~翡翠也許從照片上就能看的出方向~至少透過科學儀器可檢驗~和闐就不一樣了~儀器只能確定是和闐~但無法區分是哪裡的和闐?所以玩家自行區分廣義跟狹義~而且重點是要上手玩~不過上手玩沒皮的成品件~或帶皮的原籽~還是很容易被騙~和闐玉水深啊^^
blackwind00746 wrote:3年前在新疆喀什的東...(恕刪) 先說雕工好了~這塊雕工有點弱~希望你沒買貴了再來你這塊沒留皮~~看不到毛孔~不好說是哪的料~建議到自然光底下拍個照看看以及打個燈~看看結構~
板大可否幫我鑑定一下這個是普通白玉,還是您板上說的"乳化玻璃"??這對埤修是家裡面老人家收藏的,很多年了 (究竟多久我也搞不懂)以前外公是檢察官,後來當醫生!因經濟小康,所以很愛亂買,不但留下了一大堆象牙雕、紀念銀幣、陶器、玉器、古玉、沉木、鼻煙壺、畫、還有翡翠等等等!其中翡翠最多,有的還是染色的 (已給小惡魔裡面的行家鑑定過)之中除了翡翠、玉器、象牙雕可以確定超過三十年的歷史! 其他物品就不知道了,因為很多都是近期間才從昌庫找出來,幾乎,我只知道象牙雕怎麼分別,其他一竅不通!還好有01行家指點,近期間對於"翡翠"比較有進一步的認識!廢話不多說,馬上PO出那對大皮休的照片!因單眼不在身別,就手機隨拍囉!拍出來的顏色,跟肉眼看見的差不多!!中間那串是祖母的目前帶的老坑玉!為了讓各位專家利於判斷尺寸所以放上。順便一提,這對蜱修重量相當重!!很多地方很透光!
再補個幾張用家裡弱到不行的手電筒透光照!最後這個可能是沉木!個人對於木類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一直丟在書櫥的一個角落,只知道放了十幾年了,依舊一直散發出香味!家裡東西太多了,所以把一些盒子放不下的玉都掛在上面! 所以很雜亂。因手機效果不大好,外加閃光燈作祟,使木頭看起來乾乾的!實際是很光亮的,好像有上機油的那種感覺。
ak789coinage wrote:請問怎麼做密度檢測?...(恕刪) 第一步,拿出你的電子磅秤,然後歸零 第二步,將玉器秤重並紀錄重量第三步,找個玻璃容器加入蒸餾水(如没有可用清水代替,但效果没有蒸餾水精確),放在電子磅秤上,將電子磅秤數字歸零第四步,用最細的線將玉件串好後放入容器内。注意:要求玉件全部入水並懸浮於水中,不可碰觸到底部,所秤得的重量紀錄第五,用第二個紀錄44.1克除以第四紀錄14.8克所得參數=2.9797297即為玉件密度PS:常見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表(單位:g/m3) 塑料:1.05 - 1.55 天然玻璃(黑耀岩、玻璃隕石、火山玻璃):2.4+- 人造玻璃(什麼“奥地利水晶”啊,“水晶鑽”啊什麼的假貨):2.0 - 4.2 各種方解石(其中包括“阿富汗玉”):2.58 - 2.75 石英多晶體(“卡瓦石”、“黄蠟石”、瑪瑙、玉髓 等):2.6+- 石英單晶體(水晶):2.65+- 琥珀:1.05 - 1.10 牙類:1.7 - 2.0 獨山玉(這種東西要小心,仿什麼都像!):2.70 - 3.09 常為2.90 軟玉(常說的“和闐玉”):2.9 - 3.1 常見 2.95+- 白玉為2.922;青白玉為2.976;墨玉為2.66 翡翠:3.30 - 3.36 常見3.32+- 青海翠:3.61+0.12~3.61-0.04 鈣鋁榴石(這個當翡翠賣的也很多,要注意!):3.3 - 3.6 各種長石(包括“水沫子”):2.56 - 2.75 各種剛玉:3.80 - 4.05 常見 3.99+- 碧璽:3.0 - 3.1 CZ:5.6 - 6.0 鑽石:3.52 綠松石:2.4-2.9 岫玉:2.60東陵玉:2.64~2.71 歐泊:2.0-2.1 青金石:2.7-2.9 孔雀石:3.60-4.0 蔷薇輝石:3.40-3.75,常為3.50 菱錳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