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e_rc wrote:這個算法是計算1秒鐘...(恕刪) 没想到玩遙控飛機,車子都會遇到 chance 大大,連玩四驅軌道車還是會遇到,没有加分能力,只好說聲"謝謝",感謝大大的熱心!!如果一節有40公分30 節/秒 = 1200 公分/秒 = 12公尺/秒 = 43.2 公里/小時這個速度就不錯了,
當初一放學就一堆人擠在小小的軌道車店裡現在看到這個討論串才想起,原來已經是這麼多年前的事情了啊記得當初霹靂還有播出過台語版的"衝鋒四驅郎"看的一點也熱血不起來,還常常讓我笑倒(爆走兄弟比較熱血一點,可惜後來的MAX推出時熱潮已經開始退去了,不然MAX的車殼設計我覺得還比Let's & GO還炫)我雖然也有改車,但是因為個人奇怪的堅持都買TAMIYA原廠的零件來加裝尤其是跑了好幾家模型店+軌道車店才找到一款差速輪胎(輪框裡裝有齒輪組,根據當初說明書上的解說似乎可以增加過彎的穩定性)以及有彈性裝置的前後翼(其實我已經忘了正確的名字去了)車殼鏤空照片裡的前輪是之前從櫃子裡翻出來時,海綿胎已經劣化,所以就拿模型車的輪胎來裝(還意外的很合咧)算是惡搞吧這台車改好後也沒在賽道上跑過而馬達則是我同學自己DIY給我的吃電怪獸...轉速雖然高,不過夭壽耗電...
哇 看到這個 感觸好深 ...不過沒有您這麼久 呵呵 我是 8年前 那時候 玩的是 三輪車 說實在的 玩起來 還真的不便宜 ....馬達 大家都是DIY 討論著 怎麼繞 什麼金字塔繞法 什麼跳線繞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律" 接著就是 前後滾輪的角度 (裡面的培林 也是貴到嚇人 1顆當時要價80... ) 角度不對 過個灣 就飛出去了 接著就是撿屍體 ( 每個飛出去的 一定都 e04 掛嘴邊 )然後就是盡量輕量化 ( 說實在的 現在想起來 挖那幾個洞 好像沒什麼差別 ... 反倒是 飛出軌道 車身 很容易 斷掉 )看了之後 好懷念過去 跟著同學 上課討論軌道車 放學一起跑 軌道車行 一起研究 一起切磋 一起玩的那段時光 只是現在想玩 也找不到零件 更找不到 當初玩的那份感覺 以及時間了...
axece wrote:當初一放學就一堆人擠...(恕刪) 就我目測..您動力組應該有不小幅度的改裝吧~除了小馬達上頭的散熱排與鋁固定架外, 那組齒輪應該也是田宮外賣的高速齒輪組~我也來分享我的灰塵車一台..好像是第四代的躍動衝鋒..前面的導輪膠條因年代久遠劣化了..未切的田宮海綿胎, 輕量化傳動軸與高速齒組..另外賣的TRF貼紙組, 真的就只是一套貼紙而已..(也就是說要再買一盒白殼來貼..)
TZ底盤曾經是我的最愛!!因為他最堅庫不過SUPER X底盤出了之後!!齒輪比跟一些設定比TZ或之前的底盤好太多所以幾乎原裝車要比賽的話最好是用SUPER X的一樣的前後翼!一樣的馬達!!SUPER X不知道位什麼就是比之前的底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