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黨主席 wrote:
版主想當巧克力達人的...(恕刪)
不好意思啊,必須潑樓主一大盆冷水,Godiva這種等級的巧克力買再多也不會成為達人,雖然它還號稱比利時巧克力,其實很久以前就被美國康寶公司收購。 是的,你沒看錯,Godiva跟各大量販店都看得到的康寶濃湯同公司。 行銷手法不外是: 花大筆廣告費與媒體建立關係->塑造時尚、頂級形象->免稅店與百貨公司大量設點(在這些地方賣售價才能拉高)->大量生產為主、品質其次。 跟H牌冰淇淋一樣,美國品牌最會玩這種行銷手法。 常去美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哈根大支在原產國地位其實就跟台灣的杜老爺差不多。
因為廣告做的大,零售點很多,造成Godiva行銷費用居高不下,售價比起其他品牌相對昂貴,所以比利時人、甚至全歐洲人不太買Godiva,它的主要市場還是在美國跟亞洲。 也就是說,你們這些VIP花的錢並沒有買到相對品質的東西,而是了贊助它的廣告費。 嚴格來講,Godiva只能算是candy maker,推薦一本書"Chocolate, a bittersweet saga of dark and light"(巧克力時尚之旅),裡面有很詳盡的描述。
以我吃過的來說,比Godiva品質好的牌子太多了。 比利時: 皇家御用的Galler、經常得獎的Pierre Marcolini 、超值的Neuhaus。 瑞士: Carma(營業用較多)。 法國: Bonnat、Jean-Paul Hevin、Michel Cluizel、Pralus及最多米其林餐廳用做甜點原料的Valrhona,還有近幾年快速崛起,號稱量產巧克力最頂級的義大利Amedei。
吃到Valrhona或Amedei這種等級的話,重點不只要看可可含量百分比,還要注意產地及莊園,跟咖啡豆一樣不同莊園的產品各有風味,哪一種最好難以界定,重要的是要多嘗試,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口味"。 但在這些產地裡,真要找個最頂級品種的話,我想應該是如瓷器般的細緻脆弱、產量稀少,但風味醇美令人回味不絕的委內瑞拉Porcelana。
或許上面的留言樓主看了不好受,我並沒有惡意,而是希望能提供更多正確且有用的資訊,追求美食的路永無止盡,大家一起努力吧。
akfayumi wrote:
可是我去NEUHAU...(恕刪)
所謂"松露巧克力"只是因為黑黑圓圓、邊緣不規則狀的外型有點像法國料理常用的松露truffle,裡面並沒有加一絲松露,嗅覺、味道也完全不同。
它的作法是純度較低的黑巧克力(50~60%),1:1等量加入鮮奶油,愛吃甜多放點牛奶巧克力,也可再加白蘭地或其他口味的人工香料,成形後灑上可可粉,就這樣,完成。 所以松露巧克力會入口即溶、賞味期短必須冷藏,都是因為裡面大量鮮奶油的關係。 在日本稱做"生巧克力",十幾年前紅過一陣子的明治Melty kisses情人之吻就是比較廉價的版本。 愛吃的人建議去Valrhona買66%的鈕釦巧克力回家自己做,甜點用鮮奶油不難買,網路上也很容易找到食譜,成本幾百塊讓你吃到怕。
所以Neuhaus小姐講的"老饕"應該是指嗜吃黑巧克力的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