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y Shiau wrote:
就顏色來說以前視為珍...(恕刪)
關於羊脂白,有此一說,羊脂白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上品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粉色,次級則帶黃,質地差的也可在白色裡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死白色,並非羊脂。
可以google一下羊脂肪的圖片來參考參考,不過不要看那種冷凍過的唷。
但我覺得現代人的審美觀有點在改變,現在所指的羊脂白可能在意義上已經跟傳統的有點區隔了,有一點點偏向狀若凝脂的白,而非前人所愛的油光白帶粉或帶微黃。
至於黃玉,以原生黃玉來說才是比較正宗的新疆和闐黃玉,其中又以籽料來得較為珍貴(跟山料比),不過現今很多人也把被沁過但色黃的白玉稱為黃玉,我想可能跟 原生黃玉籽料較為稀少有關吧,有點替代品的感覺。
關於墨玉的話,說法就比較不一致,基本上來說其內石墨含量的多寡就是影響到能否成為墨玉的關鍵因素,其主要基底色有兩種:白玉底及青玉底,然後跟據內含石墨鱗片的多寡大致分為全墨、聚墨及點墨,後兩者也稱青花。
古人所指的 "三墨" ,指的是那種墨如漆,也稱純黑漆或黑金剛,這種最為珍貴。雖然墨玉是以墨色濃郁者為貴,可是一定要有玉質,也就是打光下去後其邊緣最好能透光,不然很容易就會被當成一般的黑色石頭。
也有一部份人認為這個"三墨"指的是黑碧玉,正如其名,本身其實是碧玉,只不過當其色深到一定程度時,其色如漆、其聲如罄,直接用肉眼觀看比較難辨別,只有在逆光或強光透射下根據其所呈現或泛出的顏色才比較好做判斷。
所以其實真正的二黃三墨並不那麼多見,但泛二黃三墨就蠻常見的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