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wrote:
雙向東西美其名讓小寶...(恕刪)
您的說法我附議,確實是商業手法,也就是一個好像確實如此的說明來說服消費者購買,但是實際上卻又並非如此的結果,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雙向設計真是待討論的設計,像是已經邁入40多個年頭,傘車的發明者瑪格羅蘭都40多年了卻沒發展雙向車過,避震也是滿奇怪的說法(不過台灣的路面確實也很差),因為推車設計了一堆奇怪的摺疊與旋轉構造,另外也為了減輕重量大量使用塑膠件,才產生了特殊的"避震構造",要是真如他說避震如此需要,那美國與歐洲的小孩不就都和上帝喝咖啡去了,至於透氣我想那別想了,根本是.....瞎,泡棉材質不會增加溫度??那應該看看MACLAREN 的VOLO,整車網眼尼龍布,不就是最透氣的嗎?
不過確實日本在東西細部上設計確實非常用心,這點值得嘉許,但是往往為了在舊產品上突破,就每年修改一點
來增加功能與售價,到最後就變成一個單純的商品附加了一堆多餘的功能,不買都不行
我想APRICA的東西賣的如此高貴,我想還是市場的關係(因為我們的嬰童市場資訊很封閉),因為購買者與觀賞者大多只認識APRICA與COMBI,所以購買者的預算若是多些,就能購買滿足某種心理上需求的產品,但事實上歐美的東西也都相當的不錯,有些產品的價錢,更是讓人覺得相當窩心,但是往往消費者信心不足,不敢購買,也怕別人不認識他所用的東西是很高貴的東西,所以市場上能見度就低很多(我用QUINNY就被親戚說過是大陸的雜牌)
不過版主的分享還是很用心,要鼓勵一下,買的開心更重要
畢竟育兒之路是一場無止盡的長跑,祝大家的BABY都一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