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shoulder wrote:
「兜」專指頭盔;「...(恕刪)
我當初寫"兜: かぶと [甲, 兜, 冑] helmet :盔甲"
主要是讓版主快速了解,無須進入更複雜的深入研究。
平常都有看NHK大河劇的我,當然是對此不陌生。
根據日文版Viki:
兜(冑、かぶと)は、打撃・斬撃や飛来・落下物などから頭部を守るための防具。
本項目では、古代から近世にかけてに戦争に用いられた頭部防具のことを指す(近代以降のものについてはヘルメット参照)。鎧(甲、よろい)や他の具足とセットで用いられ、あわせて甲冑とも呼ばれる。元来、『甲』は鎧、『冑』は兜を表していたが後に混同され、甲が兜の意で用いられる事もある。なお、兜、冑ともに漢語由来の字であるが、現代中国語では頭盔の字が使われる(突盔形兜の「盔」である)。
中文viki: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
其中盔與冑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而主要是保護胸腹的重要臟器之用




itsudemo wrote:
學習了, 原來「ゼロ...(恕刪)
今天早上我帶了小禮物去拜訪我一位鄰居。
他今年91歲,是日據時代出生的人,
接受了完整的日本小學教育。 他說他在14歲的時候,
參加的日本海軍招募到日本去组裝戰機。 這種工作 跟一般被徵兵到 南洋去當軍夫,和直接上戰場的人不一樣,他們還有考試看你的程度資質。 他說他是搭船到了東京, 在東京還有名古屋的工廠裡面組裝飛機, 一共去了三年, 三年之間從來沒有回過台灣。
我問他薪水多少他說薪水還不錯, 當時一般人的薪水一天不到日圓1元, 他說他可以領到100元日圆含加班。 我問他1元日圓在當時吃三餐夠不夠?他說足夠。
當時的東京神戶還有名古屋都是工業重鎮, 所以紐約郵報上面說有美軍轟炸了這些地方。
soziohall wrote:
1942年 3 月 日軍派軍佔領新幾內亞,派軍20萬中含有"台湾高砂族による高砂義勇兵や朝鮮志願兵"
1942年 7 月 日軍佔領菲律賓。
1942年 12月 新幾內亞日軍敗仗,日軍全滅 ,只生存2萬人。...(恕刪)
如果對戰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應當知道1942年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由盛轉衰的關鍵年。
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攻擊為嗃矢,日軍在1942年五月初就提前完成佔領菲律賓大部份地區、馬來半島、新加坡、印尼、緬甸等南方作戰戰略目標,甚至派遣艦隊遠赴印度洋錫蘭抑制英軍戰力。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中,4月18日以十六架中型轟炸機突襲東京的杜立德空襲只能聊以提升國民士氣。
但日軍的攻勢在五月就開始急轉直下。五月上旬珊瑚海海戰美軍遲滯日軍在新幾內亞的軍事行動,維繫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經南太平洋的補給聯繫。六月上旬的中途島海戰更一舉殲滅日軍四艘航空母艦與多數海軍資深飛行員與艦艇乘員,咸認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戾點。盟軍挟此戰略勝局,在8月7日發動首波反攻瓜達康納爾戰役。自此日軍節節敗退,直到終戰。
以上所述才是1942年間太平洋戰爭的摘錄重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