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大家幫我看下,三把新壺

鑒定,我沒那資格,我只欣賞、欣賞而已,大大您就別為難我了。

blackwind00746 wrote:
我幾天前在茶葉博覽會...(恕刪)


方圓有仿冒的,要小心一點
基本上我個人主要買材料、功夫和燒製為主,大部分都是青標的,方圓的不多
我個人不建議買太多茶壺,先買幾把泡茶用的就好,剩下的多看少買,看不懂的別買,多看總是會進步,然後才慢慢買就好
建議多看80年代那時的作品,現代的作品我總覺得外觀完整,但匠氣很重,土胎感覺比較細緻,但也感覺比較死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奇怪..是我的文章不見了嗎?不見了嗎?不見了嗎?

blackwind00746 wrote:
奇怪..是我的文章不...(恕刪)

兄的也怪怪的嗎??這篇有少頁嗎??
我的3.4頁不見了..要回覆也不行

comi wrote:
哇! 我更期待你分享4隻方圓牌標準壺
能透露價位是???...(恕刪)


價位?不必懷疑,我覺得一定是買貴了!
在那種展場,人家一個攤位的租金要多少?去參展難道不是為了賺錢?
但既然老闆現場示範,那土胎一養就亮,我也就天青、清水、段泥、黑土各買一把。
blackwind00746 wrote:
價位?不必懷...(恕刪)



不管怎樣,還是分享一下戰利品吧!

economic wrote:
方圓有仿冒的,要小心一點
基本上我個人主要買材料、功夫和燒製為主,大部分都是青標的,方圓的不多
我個人不建議買太多茶壺,先買幾把泡茶用的就好,剩下的多看少買,看不懂的別買,多看總是會進步,然後才慢慢買就好
建議多看80年代那時的作品,現代的作品我總覺得外觀完整,但匠氣很重,土胎感覺比較細緻,但也感覺比較死...(恕刪)


親愛的economic大大:

像我們這種功力不深的人,最大的問題是,
當我們看到一把壺時,只要老闆說:「這是80年代的壺」
我們根本沒有能力辯駁,因為我們經驗不夠。

所以,我一直希望我們這些愛壺者可以有個版聚,
大家找一個地點,各人把自己的壺帶出來,
然後請各位大大講評指點,好增加我們的功力。

blackwind00746 wrote:
親愛的economi...(恕刪)


基本上我推薦買早期的是先去買手工+材燒
同時有這兩個的大概早期的機率會大於80%,對新手來說也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但是這種價位可能不低,不是幾百買得到,且材燒要買好要買燒製溫度高的,外觀又要漂亮那常常需要緣分、運氣,市面上並不容易看到,單價也是一個大問題,早期買的可能單價不算高,但願意放出來的比例可能很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關於井欄,我自己覺得,「井欄」因器型大方,使用方便,是常見的基本壺款。雖說每個作壺賣壺的都有井欄,但做工各有高下,分寸拿捏亦有愚有智。

舉例而言,若容量小於300cc,這「井欄」要矮要高,自隨各人喜好,但500cc的大「井欄」,若是做得既矮且寬,拿起來就覺不便,容易下傾。須是像這種桶身的直徑與桶高相當,側面看起來有一點接近正方形的,才算好拿,即使是六旬老婦也拿得穩。

而這把「井欄」另有一功,就是它手把突出處是在接近水平轉直角的方向,俯瞰時手把貌似山脊,觸摸內側則圓潤流暢,這有骨有肉的設計不僅美觀,也使得它施力容易,好拿好放。有些其他作者做的「井欄」就考慮欠周詳,容易在使用時出問題。
「笑櫻」壺比較接近小品,它250cc的容量設計理想,若是品嚐台灣的高山烏龍,可配上三個品茗杯與親友共享,恰到好處;若大魚大肉後想牛飲雲南普洱消渴解膩,則配上一個馬克杯,一個人也不會喝不完。

做工方面,「笑櫻」壺蓋的精度很好,與壺身契合嚴密,倒茶時茶湯不會從壺蓋溢出,這是非常大的優點!流、把、鈕的協調性和比例良好,一眼望去,就覺得舒服。

一般而言,凡是扁身大口的壺,只要壺蓋蓋上壺身時,手搖壺蓋會晃動的,倒茶時茶湯都會溢出,不僅使用不便,日子一久,壺身也會顏色不勻,大大減低了欣賞美感與收藏價值。而這把壺,在工藝完成度上面,並無缺點,想是大量生產,已經作過多次修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