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jou wrote:
我就假設這番話是對我說的
原則上這幾隻壺土胎上的"雲母結晶"都沒氧化現象所以可由此斷定這些壺的年代(俗稱斷代).
這並非需要所謂"神人"才可斷定.而是蒐藏早期壺的一些基本觀念
...(恕刪)
讓你誤會,並非針對你.
因為總是會有"突槌"的時候. 看多了之後就會保守點.
而且真實泥質的表現經常會因為照相後而失真.
要到"斷代"的時候,我會更小心.
(尤其是面對別人的收藏,就算心理已有數,出口也是會留三分,除非是要買賣)
常有一些老泥新制的,和一些土坯差一點的老壺看的時候就得謹慎.
尤其是壺身,就算是清中時期的,我也都會把他弄的白白淨淨的和新壺沒兩樣.
有些人會認松點,會認工法 (新制仿古法的多的是,老泥加上古工法的也不少)
以上幾點放在手上的就難認了,更何況是一二張照片. (除非是有特徵的特寫)
甚至,放了上百年未被開壺的,"雲母結晶"還是在.
千奇百怪花招的,還有人拿新壺埋在土裡,數年後拿出來還是可以魚目混珠當古壺賣.
所以很多人都是玩名家壺,少人玩古壺.
也就是我戲稱買證書的. (個人看法,別介意)
而早期壺,宜興廠之後的還算好認,那民初當時有大量仿古壺的就有點傷腦筋了.
但是這些雖不古,倒也不少好壺 (不少仿古壺也是出自名家之手)
以上純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