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NF outlet過季商品種類蠻多,除了有7折價格之外,有時遇到重大節日還有額外的折扣,舊金山靠近berkerly有一家outlet專賣店(開車約20幾分鐘),你造訪舊金山時,可以順道shopping,喜歡 North Face 的朋友不可錯過 !地址伯克萊the North Face Factory Outlet:1238 5th Street (@ Gilman Street), Berkeley, CA94710:510-526-3530:週一至週日9:00─19:00PS:要去的話,先上GOOGLE MAP查詢開車路線,或是你有更好的方法,例如GPS…等我找到那家店的照片,再分享!
hello-kit wrote:恭喜樓主入手好外套!...(恕刪) 基本上Gore-Tex的東西不建議拿來騎車因為空氣中的油性懸浮微粒會堵塞Gore-Tex的透氣孔隙使Gore-Tex逐漸喪失透氣性要是真的要在都市車陣中穿防水透氣衣物騎車建議最好不要穿Gore-Tex這種薄膜式的PU-coating的會比較適合台灣比較容易找到的有Marmot Precip、MHW Conduit、Lowe Triplepoint、Golite Alchemy......等等售價較Gore-Tex便宜(最便宜的款式MSRP $100 USD 左右)也有輕薄短小、收納性良好、適合隨身攜帶的款式但小弟我個人認為,騎車還是達新牌最好用,怎樣操都不心疼(但這樣就不符合01精神了)另外美國人的車縫線處理常常是該死的粗心小弟上次我看一件prana的排汗衣,車縫線跟狗啃的一樣線頭都沒有收好,跟售價完全不成比例啊
回樓主的話其實防風防水的衣物並不負責保暖,所以沒有什麼保暖性除非有內建fleece、down、synthetic fiber之類的保暖材質但一般我們選擇防水防風衣物並不會強調它的保暖性因為在登山的穿著上,衣物是有分工的,而這種分工性穿著法被稱為三層式穿法三層分別是:Base layer:排汗層,負責快速排出汗水,減少身體因為汗水蒸發而失去溫度Mid layer:中間層,負責保暖Out layer:最外層的風雨層,負責擋風擋雨,避免風水寒效應的產生外面的防風防水衣物並不需要做得很保暖,因為原先它們就不是被設計來保暖除非是因為要進行冰攀、冰河之旅等等特殊需求不然還是讓衣物各自專精各自應該有的功能配合狀況互相搭配使用起來會比較好用所以如果想要暖暖的過個冬天投資在中間層的保暖衣物上會比投資風雨衣實用尤其高級防水透氣衣物所費不貲如果沒有從事戶外運動的人,還是謹慎投資比較好ps.後來因為Softshell的出現,使三層式穿法演變為四層式穿法
by the way, 再來說說所謂的「防水拉鍊」好了這也是一樣使用上必須要注意的東西在登山用品中,100%完全防水所使用的字眼應該是water-proof這必須要防水布料能抵抗很強大的水壓才能得到這個稱號例如Gore-Tex,它就可以抵抗到60 psi的強大水壓而要被認證是water proof,通常的標準是要能抵抗水壓到25 psi以上water proof的再下一級是water-resistance防水拉鍊的「防水」原文就是這個(全名:water-resistant zip)所以它其實並不能頂抗很大的水壓而就算它可以抵抗很大的水壓能拉得動它的大概也只有少數的肌肉棒子完全不具備實用性,所以沒有廠商會做出這種東西來但為什麼一件防水透氣衣物要用這種不能抵擋貓狗大雨的拉鍊呢?因為這種防水透氣衣物是被設計在冰雪地攀登使用的此時的水都變成固態,只需要防水拉鍊那種等級的抗水性就可以固若金湯而會用到防水拉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要輕量化原本之前沒有防水拉鍊的時候,在拉鍊上都必須要做擋片以防止水灌入外套胸前的主拉鍊,也會做兩片擋片交疊的設計以防止雨水灌入使用防水拉鍊,就可以不用做擋片,省下布料的重量在登山輕量化的時候,可是以10g為計算的基準單位的喔!所以防水拉鍊這種東西不是不好,只是台灣的氣候不適合穿了走在午後雷陣雨那種大雨中,鐵定灌水灌很慘(但其實傳統擋片設計在這種等級的雨勢中也只好一點而已)以上訊息,供有想要買防水透氣衣物的人參考每樣裝備都有原先被設計的用途再怎麼優秀的裝備,只要被用在原先設計的用途外就不要奢望它可以表現得多好再埋怨裝備不好之前,要先想想自己有沒有理解它的設計最好買東西之前先做好功課,多多了解減少衣櫃中增加「深宮怨婦」的機率
想問個題外話 ~像這種衣服上有特殊塗料 可以防風防水的外套 要怎麼洗?我有一件軍大衣 像樓主的衣服一樣 水滴到衣服上 會結成小水珠而不浸潤的防水功能可是用久了 衣領那邊總會髒 洗又怕把防水功能洗掉了要如何清洗呢 謝謝~
beavermax wrote:ps.後來因為Softshell的出現,使三層式穿法演變為四層式穿法 請問beavermax大,softshell的出現,主要是要強調啥?傳統的三層式很好理解,不過為啥會演變另一種四層式的呢?四層的方式是怎樣穿呢? (1.排汗層 2.保暖層 3. ? 4. ? ) <-- ??請b大指教,謝謝!
vicyfaye wrote:請問beaverma...(恕刪) Softshell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汎用性因為防水與透氣基本上是兩個互相違抗的觀念要求高防水性必然要犧牲透氣性要求高透氣性必然就得犧牲某種程度的防水性能夠既防水又透氣的衣服必然就得依使用目的在這兩方面做出取捨如果能夠在不影響防水性的情況之下增加透氣性,那可真是技術上的一大突破!這也正是為何Gore-Tex如此昂貴的原因了但是,我們會時時刻刻都需要穿上雨衣嗎?Gore-Tex這種東西是為了對抗嚴苛的環境設計的但是我們會經常性的處在嚴苛的氣候狀態下嗎?對一般使用者而言,要是氣候真的太惡劣像是颱風過境之類的情況,應該就回家不玩了而對於一般的登山使用狀況而言,除非氣溫真的很低要在天氣還不錯的情況下穿防水透氣衣物還嫌太悶透氣性並不是很夠,還不如穿一般便宜的夾克擋風因為沒有事不會天天下雨所以在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從事戶外活動需要的是件「能擋風、有些保暖、超級排汗透氣,防水性只需要擋小雨,最好還能耐操耐磨」的衣服這樣的一件衣服可以應付90%以上的情況於是,softshell就這樣誕生了至於為何叫做軟殼?那是相對風雨衣(hardshell)而言因為風雨衣的觸感比較僵硬,softshell觸感比較良好的關係有了softshell之後,登山的三層式穿法演變成四層式分別是:Base layer:排汗層,加速排汗,減少汗水蒸發帶走體溫的情形Mid-layer:中間層,即softshell,行進間僅穿著排汗衣和softshellsoftshell負責擋風、行進間保暖、休息時也不會讓身體太快冷掉而且透氣性高,比hardshell適合高耗氧運動使用Peak-layer:保暖層,因為softshell是活動中的衣服,不需要也沒有很高的保暖性所以在營地活動或者是在較長時間的休息時需要再加件保暖衣同時穿兩件衣服也比穿一件同重量的衣服保暖,可以使衣服輕量化Out-layer:防水衣物,下雨時再拿出來穿就行了,平時收納在背包上層,以備不時之需天氣沒有很冷的時候,也可以在休息的時候代替保暖層以上只是基本觀念,實際如何使用端看個人搭配,因為冷熱是很主觀的感覺像是在夏天爬海拔沒有很高的山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會帶保暖層直接以softshell做保暖層,還兼具有一般刷毛衣沒有的防風性通常softshell有以下幾種作法1.windshirt形式:由Marmot首先推出,大受好評,由外層擋風的Nylon與內層保暖排汗效果優良的Driclime材質構成榮獲2002年的Backpacker Magazine Editor's Gold Choice這可是一年沒有幾件登山用品可以獲得的榮譽DriClime Windshirt但是一般廠商並不將這種衣物列在型錄的softshell類,因為這種衣服沒有很高的耐磨、耐操性但也沒有弱到那裡去,算是c/p值最高的選擇,我也是愛用者之一2.編織式:用堅固密織的材質達到擋風、透氣、與高耐磨,通常還會混紡彈性纖維以增加活動性經過耐久防潑水處理(DWR: Durable Water Repellency)後,通常有不錯的防潑水性這種形式的softshell以Schoeller系列布料最有名氣(Dynamic、Dryskin、WB-400...等)各種等級的布料厚度、保暖度不同,以Dryskin為例外層以模仿荷葉的Nanosphere防潑水技術處理,防水性良好到可以拿到水龍頭底下沖一小段時間衣服裡面都不會濕內層則是排汗的coolmax材質,加上3xdry處理,有一點保暖性,是汎用性很高的一件衣服,推薦使用(ps.3XDRY & Nanosphere算是後處理,不是每件schoeller的布都會有)3.薄膜式用一層類似Gore-Tex的薄膜達到防風透氣,防風性比以上兩種強,但是透氣性就弱很多了建議拿到比較冷的環境使用,依台灣的環境我個人認為還是以上兩種比較適合著名的材質有Gore-Tex的兄弟Windstopper與Malden Mills的Powershield有人推測,Windstopper其實就是沒有上貼條的Gore-Tex因為MHW有做一件有上縫線貼條的Windstopper衣服,結果可以經過大雨的考驗我在這篇文打的東西好像可以另成一篇了不過裡好像沒有適合這些東西的討論版的樣子,呵呵~ps.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四生,小弟弟一個,大大稱號受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