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首先小小吐槽一下...標題的「經點」兩字應該是筆誤吧,可以改一下嗎?
話說回來,這個椅子(凳子?)的確有其沈穩低調的美感,感覺上再放上一張和式坐墊就更有生活美感了,而下方的金屬桿感覺則是有點小小突兀,不過不減風華。
在下是哈日族(另一種文化皇民?哈),平日最愛觀賞日本風情與歷史的節目跟相關出版物,特別是看到跟大和民族日常生活相關的節目,更是往往駐足長嘆;日本台常常在播的「全民住宅改造王」、「電視冠軍」等等...,當中流露出來的除了職人的創意巧思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匠藝文化」的展現,包括了對前建築/建物的歷史工法的尊重與活用,以及更重要地如何與常民生活的結合,這個是在中國/台灣的漢農業文化中比較少見的。同樣是西化/現代化/都市化的過程,漢文化總是跟大和文化比較起來,多了一點拼貼的實用性,少了一點對生活史之見解的脈絡,或許這就是農文化與匠文化的差異?!其中台灣的歷史地理地位又造成了更為微妙,表現出不同於中/日的生活美學與風格。
很高興能看到更多對於生活/美學的討論,不管如何,這都代表了我們在食衣住行之外,越來越重視我們對自身的看法(我們要如何展現自我?我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對生活主體性的塑造與掌控。相信都是一種進步。而這樣的生活風格展現不是外來如LV的名牌消費文化或是精緻文化的喃喃自語可以隻手遮天的...穿白汗衫打赤腳或身穿亞曼尼只要有自信一樣可以很屌。......話說回來,在下也覺得一些國內設計雜誌裡面出現的「大師語錄」越來越像是一種文化自衛/自慰
,既然出現在便利商店,又何必這麼不親民地掉書袋,感覺就像無印良品用日幣的銷售標籤賣台幣價格一樣失去了該風格的原汁原味,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