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不贊成繼續鼓勵用到處亂鑽的摩托車來當作城市的交通工具,高雄市的機車可說是[都市交通的亂源]:逆向、蛇行、超載、闖紅燈、排放白煙廢氣、四處亂停、在人行道飆車、在斑馬線上停車...更不用說它是搶劫作案棄屍的好工具。每每看著機車騎士衝衝衝,我很好奇他們衝這麼快的目的是啥? 我真的不認同「城市不需要建設捷運,只要讓大家有方便的交通工具」這種觀念。
有件事情還要特別提出的,交通不是只有自己方便就好(當然這是人性),而是要城市居民都要方便才算好事。
另外也有個觀念需要改變,很多人出門一定要[點到點],最好是在家門口上車,到目的地的門口下車。如果目的地有路可以讓他把機車騎到座位旁,那他肯定不客氣的騎進去!(真的,暑假時我還看過有對情侶把機車騎進去博愛路文信路口的麥當勞大廳!!) 這種點到點的觀念衍生出台灣各城市龐大的機車群,然後當機車族升級為汽車族,又變成龐大的亂開車亂停車群。說真的,這種只求個人方便的交通觀念不變,就算是馬路再大再寬都沒有。
或許有人會問我是否騎機車? 答案是Yes。但我真的不會逆向、超載、闖紅燈,上人行道一定會下來用牽的。另外,市區較遠處我也開車,但也絕對不會併排停車去欺負機車族。平時上下班的5km距離,我則是以單車代步(單車就會上人行道了)。並不是標榜個人多好(請勿口水戰),只要看到國外的城市居民那麼安心的行車走路,也希望我自己能夠確實的實行進步城市居民的觀念,希望我的城市高雄能像在國外出差時看到的先進城市一樣,車輛有秩序、單車道可行、行人走路可安心。
個人觀念分享,請勿口水戰,感恩。
PS. 你是獼猴隊骨頭人嗎?
-------------
上次為了趕時間有些細節並沒有提到,這次且讓我娓娓道來:

有些站體的上方可以容納採光的結構,像是機場站就有不少空間,這些採光的玻璃並不是用一般玻璃喔!因為一般玻璃容易造成溫室效應,為了採光反而造成空調的浪費,因此這些玻璃都是所謂的Low-Energy玻璃,它們具有特殊的鍍膜與設計,可以讓光線透過卻不造成熱量的累積,所以用在天井的採光玻璃非常適合。

這是樓梯通道中央的扶手,這是個常見的設計,不過背後卻有它隱藏的意涵:它不並不是單純作為扶手之用,另一個主要用途是作為上下方向的區隔,如果沒有這些區隔,在大量人潮湧現的情況很容易造成混雜的情況而導致流量下降與公安意外。

這是玻璃藝術區的另一景,上次分享的玻璃藝術要展現的是綢緞般的順滑感,這一面則是要呈現山巒起伏般的丘壑,背後打光後氣勢不凡,注意一下這是完全開放的設計喔,過往的路人是可以碰觸到玻璃表面的,所以他在切割的時候有處理過這些尖銳的截面,不致於造成旅客的傷害。

這部份在Tim的解說之下才發現他的貼心:按鍵的前方皆設有點字區。這一點適用在高捷的所有角落,引導視障朋友來使用。Tim提醒過,如果先按鍵再說明,對於視障朋友根本是無效的設計,我之前都沒有想到這些順序的問題,這些小地方的用心真的很值得稱許。


上面這兩張的設計在北捷也有:夜間婦女候車區,在藍色框線後方都有攝影機的監控,而且還有緊急按鈕可以跟站務人員聯繫,請留意它的對講機還有高低兩具,低的那具是準備給兒童或是輪椅的使用者來對話,這是另一個貼心的小地方。照片中候車的女性是來採訪的正妹記者,可惜距離太遠,我的R1焦段不夠所以沒真相。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高捷車廂的深度,每節車廂都是以通透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有幾個上次提到的設計再複述一下:第一是車門處的三叉式立桿,在人最多的地方提供給使用者更寬裕的空間減少肢體的碰觸。另一個我標出紅線的地方是弧形的拉環橫桿,這樣可以拉長站立者和乘坐者的距離,不致於有色狼偷窺粗心美女領口春光的狀況。這個設計也很貼心(多餘?


高捷車廂的另一個貼心小設計:這是上方出風口的特寫,有注意到它左右交錯的風向嗎?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被冷風直吹的不適。

這個用紅線框起來的斜板,是為了防止疲憊的旅客為了求方便而坐在電動手扶梯旁,因為如果有人坐下很容易被來往行人傷到。不過在另一側並沒有這樣的裝置,Tim解釋說如果有人想偷閒坐下來,一般不會離出口太遠,這樣才不會趕不上車,所以另一側比較沒有這樣的顧慮。

箭頭所指的黑色電纜是另一個使用者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消防單位用的漏波電纜。這是用於意外發生時提供無線電波給緊急支援人員互相連絡,希望這樣的設計大家永遠用不到。其實一些捷運背後的機房或管路都有預留這些緊急用途,大家不妨找找看。

到處可見的緊急出口標誌,都是位於地上,隨時以照明提供指引,為什麼不做在天花板或牆面上呢?因為火警時濃煙可能會遮罩了上半部的空間,所以高捷才要另行在地上設置這些標誌,這是另一個希望大家不要用到的的設計。


再一個希望大家不要用到的的設計:緊急防洪閘門:記不記得納莉風災時整個北捷進水?高捷有記取這樣的教訓,在一些可能進水之處都有作自動啟動的防洪閘門,我們運氣不錯剛好有施工單位在測試其中一個,注意到平時它是看不出來的一般地板,只有啟動時才會立起來。另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防洪閘門在大遠百下方,那是厚達一呎以上的,寬達七八米的巨大金屬門,有機會大家可以找找看在什麼地方。附帶一提,高捷的防洪設計是兩百年加一公尺,希望夠用啦~

這個不是貼心設計,不過倒還挺炫的:這片昂貴大屋頂的排水設計很特別,在下雨時它將雨水集中在後方紅線標示處,然後以瀑布的方式傾瀉而下。

這是瀑布集水區的特寫,雨季時大家就可以來看看了!

這張拍攝於O5R10站(美麗島站)的照片提的是大家以後大概看不到的管線配置,上方的空間基本上被通風管道佔滿,剩下的就是纜線區,不管是空氣、水、電、訊號纜線或是電源纜線都有必須作絕緣層設計,從這邊大家可以看出這些層層疊疊的結構。

上次提到巨大的O線通道,從照面中的工作人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它有多大!這邊是兩層式的設計,行人在這一層流動,下面一層則是電車的軌道和候車處。

這邊是橋頭站的另一景,上次有很多橋頭的朋友回應,這邊也借這一角謝謝大家支持。紅色框線處所標示的走道,就是高捷希望架設的卻被台鐵回絕的電動手扶梯位置。高捷的設計哲學是只要進了站體,就應該是服務的範圍,尤其無障礙空間的落實更是高捷的宗旨之一,所以到處可以看到貼心的設計。無奈台鐵的考量只以員工自身的利益出發,所以這個提案就無情的被否決了。

最後這張和高捷無關,不過這隻狗狗實在太呆太可愛了~所以就把它入鏡了。也希望大家放輕鬆來欣賞這些設計,不要掉入口水戰喔!謝謝大家!!
但閱讀起來,這篇文章有置入性行銷的感覺,只有說到好處,沒有提到負面,
就像第四台購物頻道的商品自吹自擂般,不是要挑毛病,而是希望看到非置入性行銷的中肯文章。
畢竟大眾的印象中,高捷:通車跳票、地層塌陷、工安意外、票價問題.....等,
高捷負面的新聞好像陸陸續續還聽蠻多的。

封閉式月台感覺不錯,也是現代化的車站必要配備,這是應該做的,
況且也非高捷全線均是封閉式設計的月台,
但卻拿來大書特書.....,感覺上封閉式月台好像是很偉大、很稀奇的特殊發明?......%!@$*!@hl@p....
這月台如果牆面及自動門之間的配色或標識可以更明顯做區隔會更好,
況且地上好像也沒有發光引導設備,對視覺障礙的人會有一些困難,
而我講的這些,都是不用花大錢,也絕不用複雜、尖端、高科技的設計就可以輕易簡單做好的。
為了公共藝術品花大錢是值得的,
可以對國民的人文、藝術修養有潛移默化的提升,真是值得投資,
但是,其實藝術與實用必須結合,才是真正好的設計,

比方說這大片烤漆屋頂,美是美哉,但是花兩億? 200,000,000.00!
因為我不懂,所以感覺造價有點誇張,而且好像也需要考慮風雨打入室內、及空氣品質等實際面的問題,
高雄的空氣品質在台灣是屬一屬二的糟糕,總是排行榜前幾名不落下,不知道這種烤漆可以撐多久?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12/mobile01-cee7619c29ea9e9d3494c619d016ce2a.jpg
且也沒有明顯看到方便殘障設備,就照片上的比例來看,連樓梯也覺得狹小,
乍看之下感覺好像大陸拱北關出入口。
SanAntonio wrote:
可以近看這一片片拇指大的特別小方磚,他們可是造價不菲呢!!
咦!? 這不是普通又便宜的馬賽克小瓷磚嗎?
為什麼造價要不菲?有何特別之處嗎?可不可以請作者再指點清楚一點?

SanAntonio wrote:
不過聽工作人員說到當初和台鐵合作的一些往事也看出台鐵的老大心態,像是本來高捷希望能有手扶梯連接服務區,讓無障礙空間可以落實,即使高捷願意支出這筆經費,台鐵卻不願意答應,只因為他們不願意負責日後維修保養的工作,所以對於行動不便的乘客,很抱歉,在台鐵的政策之下,也請你想辦法走到高捷,反正高捷就會幫你處理了!唉,這就是我們的鐵路局!
這段文字感覺就有點獨斷,其實問題絕不是肯出錢裝那麼單純.....,
除了長年的養護、耗材支出費用之外,能源耗用的問題呢?
財產歸屬問題呢?管理的問題呢?專業(案)管理人之人事、人員、開銷的問題呢?
還有重要的是:電扶梯出了人員意外時的負責單位也是一個要討論的問題,
畢竟台鐵已經很窮了,他要考量的面還很多,絕非那麼單純。
其實,若照作者在本文中片面所講的,我認為高捷反而有一種:[ 出錢就是老大,你不依我就是不對 ] 的心態,
SanAntonio wrote:在台鐵的政策之下,......反正高捷就會幫你處理了!
真的是這樣偉大嗎?對此,我抱持絕對懷疑態度。
樓主 我感恩節時才去了一趟 San Antonio 玩 是第二次去了 還是很喜歡那水城
看了你的bolg 原來你是餐廳老闆 好 我農曆過年回台灣一定去你的慢食館品嘗 和平店就在我家附近
你店裡的東西跟在美國比起來實在是物美又價廉!!!
James5868 wrote:
比方說這大片烤漆屋頂,美是美哉,但是花兩億? 200,000,000.00!
因為我不懂,所以感覺造價有點誇張,而且好像也需要考慮風雨打入室內、及空氣品質等實際面的問題,
一體成形的東西造價通常不與大小成正比,而是成長得更快,所以那麼大一片嘛...首先這種成形設備就不好找,然後連烤漆都不能找一般的烤漆廠而反而得找造船廠,運送過程不但要出動大批車隊護送甚至可能得封路,每次吊放也要好幾台吊車一起作業
在下也不懂,不過在下倒不會覺得很誇張
倒是以後該怎麼維護那個烤漆呢......說不定連塗料都是用昂貴的特殊塗料來節省日後的維護成本?那又是一個麻煩了,不同塗料的話要噴塗時起碼也會失敗個一兩次,重覆加工的成本......
Live long, and prosper!!
James5868 wrote:
但閱讀起來,這篇文章有置入性行銷的感覺,只有說到好處,沒有提到負面...(恕刪)
James,抱歉給您這樣的印象,不過我並非高捷的員工,和高捷也沒有關係,我只是愛河畔一間法式餐廳的老闆,所以我的用意不是要吹噓高捷的好處。
作為一個高雄人,長年面對高雄的停滯非常無奈,我在北部唸書那幾年,每次暑假回到家鄉就覺得好像回到時光凍結的小鎮,然後開學再上北部的時候,台北市短短兩三個月市容的變化卻又可以讓我驚艷!同樣的印象也發生在2000年左右,那陣子因為和大和研究所合作Thinkpad開發的工作,我常跑北京,每次間隔半年左右的造訪,也每每讓我訝異於建設的進步,二環的繁榮、三環的開發、起重機林立的天際線、忽然煥然一新的機場... 城市的進步,總讓我又羨慕、又感動。
我對高雄曾經是死了心的。
尤其在IBM時,後來接了全球化的業務,我的眼界越看越廣,一心以為自己要融入地球村了,今天在東京,明天在紐約,手下送到羅馬,老闆還在上海交辦業務,concall接的都是來自世界各的的訊息....
直到那一年,在San Antonio的河畔,我問自己,為什麼高雄人不能有這樣的美景?
直到那一年,我回到愛河畔,終於也有了同樣的驚艷,原來愛河是這麼美麗的河流!
也許對您而言,高捷是金屬+水泥的機電與RC工程,不過對我而言,那是家鄉的寶貝,這麼多年來,好不容易高雄有了上得了檯面的建設與進步,我怎麼忍心苛責呢?
這邊畢竟不是政治的論壇啊,我們沒有必要每一樣東西都來批判,就像如果有人分享名車,我們也不用扯到這些名車性能的缺陷吧?從一開始,我就說,請以逸品的角度,大家來欣賞它吧!
一點小感觸,直言勿怪。如果有機會您來愛河,請來坐坐,且讓我準備一杯咖啡,讓您分享我們下港人的熱情吧?
真的很高興您能花這麼多時間和大家分享!
高捷工作的人很多,包括我在高捷的朋友,也有看到您的文章。
我必須特別給您鼓勵,因為我看到很多負面的(其它的想法?)回覆~
樓主只是很高興的分享他所看到的一切,但很不解的是
總是會聽到一些很負面的聲音~
當然了,這是民主社會,本就有多元的聲音存在,也必須互相尊重。
只是,樓主並不是評審委員,一開始也說了他並不是高捷員工
僅是有機會搶先深入參觀而已!
並將所看到的一切美好分享給大家。
既不是評審委員,也不是高捷員工
樓主想分享美好進步的一面,但卻搞得像是高捷是樓主所興建的?!
那個大型工程,從建造到完成是全部完美的?
世界上有那個建設是100%完美無瑕?
我想站在台灣,這麼小的土地,大家應該多些正面思考,多些包容。
樓主曾在全球頂尖的電腦公司IBM,處理過全球化的大案子
想必其國際視野與經驗應該是不錯的!看過的東西也不會比一般人少吧?
我與樓主不相識,但我想樓主也沒想到一篇簡單的分享文
卻惹來如此塵埃。。。
這社會太需要溫暖與包容,建設是很不容易的~
也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
當然了,這也是法治的社會,不法與不義,都要接受社會公評
除此之外,真的要多些鼓勵,多些包容~
讓這社會多些正面與祥和的力量。
我從小就生活在台北,口水多到根本不想理
以下完全離題
在看這種公共建築的設計時,說真的,台北的建築有令人想一看在看的有幾個?
當然也和台北的氣候有關,設計太漂亮,污損後保養能力不足也是大問題
我這幾年比較常跑高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是有一次環島接觸到高雄的夜晚,發現和小時候的印象大大的不同了
我只能說,那真的是讓人有很放鬆的感覺,在城市光廊讓小朋友踩著光,聽著音樂
這種感動,這種放鬆,我在台北真的沒有遇到過
之後一次選擇晚上抵達愛河,隔天特地一大早在愛河畔散步,和去冬山河畔散步又有點不大一樣
前一次搭高鐵下去高雄,只剩下一點交通有待加強的感覺,因為和台北的賭車狀況沒有太大差別
現在高雄捷運也要通車了,以後下去高雄玩更方便了
現在對於高雄還有一個小小的寄望,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可以達成?
由於高雄氣候比較穩定,加上愛河整治有成果
如果在電力快速交通工具的輔助之下,把愛河流域加的更廣
比如搭高鐵抵達高雄之後,改搭高捷,再改搭船,在愛河流域慢慢欣賞河畔的風光以及夜色
在快速的生活步調之下,慢慢的享受生活
相對之下,是不是個更適合人生活的空間呢?
這個願望,在台北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希望高雄能有這種福氣,享受人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