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竟然還有300多梯的學長...哈哈...真有趣!!!
如果是在步兵單位,應該都很難忘記一些經歷吧!
兩棲基地的搶濕攤訓練,這真的很慘,膝蓋以下全陷在泥中,
加上大武裝,根本跑不動~~~只能用走的.....

至於LVT那個逃生訓練..感覺好像沒啥用..真的遇到時
有機會逃出來的可能只有車長吧..

再來的聯X登陸演習啦..比之前的基地訓練有趣多了!!
如果是高雄的那個師..到恆春三軍聯訓..應該都是用走的下去...
邊走邊演練..走到想給車撞...

到了恆春後..每天操課地點都非常遠,一大早就要起來趕路..
然後再來個營拉鍊訓練..從恆春走牧丹~~旭海~~繞回滿洲..
再跟反方向走的另一營打對抗....
之前從高雄走到恆春是走半夜.這個是走白天..氣溫30幾度!!
走到身體完全不能自主..哈...
我記得那時所有剛報到的新兵,聽說全軍覆沒..全倒了!!!
當然重頭戲的實彈攻山頭演習,也滿慘的..
打不好就重來..有的連很慘整天上上下下.被罵的很慘..哈..
對了..還有拔洋蔥公差... 這倒是大家都喜歡的公差!!

看到大家的留言...一時興起屁了一堆...見諒....哈 !!
反正這是人生的一段難忘經歷..不過要我重來我可不幹...

是將近50年的骨董
面對解放軍現代化的火砲裝備是必死無疑
一堆坦克使用125及140mm的主砲 而且還有一堆反坦克飛彈
打LVTP5就跟開罐頭一樣輕鬆
AAV7算是美軍的淘汰品了
因為他們要採購新一代兩棲登陸戰車 可以直接搶灘 而且火力支援更佳
其實AAV7的防護力也不是很好 去年8月4日美軍陸戰隊的AAV7車隊在巴瓦納(BARWANA)遇襲
遇到路邊埋伏的炸彈攻擊 車臣游擊隊以前最擅長的把戲
整輛車被炸翻 履帶全散了 當場造成車上14名美軍及1名平民翻譯陣亡
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比LVTP5這批骨董好
AAV7的模型已經出很久了 好像是韓國廠商生產的
因為南韓也有使用AAV7
打登陸戰最重要的是登陸時能否建立灘頭基地讓後續增援部隊到達支援
要不然第一批登陸部隊只有面臨被趕下海的下場
諾曼地登錄(大君主作戰)盟軍能成功的原因很多
英國氣象單位準確的預測 隆美爾不在前線指揮
希特勒的後知後覺及盟軍欺敵戰術的成功等
而且德國的鐵路線早被盟軍優勢空優給炸爛了
沒辦法有效增補部隊
不過因為兩棲登陸作戰傷亡比一般陸空聯合作戰大
所以現在很少實施 這20年來也只有美軍及英軍有實戰經驗
現在很多國家都改研發可以直接登陸而且載重量更大的氣墊船
解放軍及美軍就大批購買
引用奧大的文章~你的文章有幾個錯誤的觀點
一 面對解放軍現代化的火砲裝備是必死無疑
一堆坦克使用125及140mm的主砲 而且還有一堆反坦克飛彈
打LVTP5就跟開罐頭一樣輕鬆
主砲口徑達到125及140mm的是主戰車等級 裝甲車最大使用的口徑是105mm 步兵戰鬥車跟兩棲登陸戰車使用鏈砲 這跟車重有關 這不能這樣做比較 一如攻擊直升機拿來跟戰機相比一樣不公平 羽量級拳手跟重量級選手是不會一起比賽的
主戰車自然會有主戰車來對決
AAV7算是美軍的淘汰品了~~還不算 他仍是美軍現役裝備
最新的AAAV還沒被扶正呢 還在作改進的動作 但是數據 表現已經優於AAV7
AAV7的防護力也不是很好~
登陸戰車的防護力本來就不是放再第一位 連M1A1都有炸到翻車的地步 登陸戰車更不用說
比起來 登陸戰車比輪型裝甲車還薄皮 ~畢竟 他還是要有游泳的能力吧 太重 浮不起來
登陸戰車要的是機動力 抵禦機槍的射擊 可靠性
最新的AAAV在設計理念上 跟AAV7有一點不同 不僅要有登陸能力 更強調要有深入內陸作戰的能力 當然AAV7也可以 只是到了AAAV更加強了陸上作戰的適應性這點 以提高作戰的行進速度
你可以把它當作從船上道路上的計程車 著重的是载具的功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