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金瓜石礦山的絕版逸品,父祖輩收藏的日本礦業時代標本。

關於金瓜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黃金博物園區,雖然有一個大金塊可摸,但是並不是金瓜石產

的黃金製成的。老實說,黃金博物館除了那塊大金塊以外,關於礦山的歷史收藏其實並不多,台金公

司結束營運後分別由台電與台糖分別接收台金的設備與土地,以前曾聽老家的父祖輩提到當年日本戰

敗,國民政府接收金瓜石礦區,日本礦業移交給負責接收的資源委員會物品中,包含從19世紀末從田

中組開始到國策公司日本礦業所收藏的礦石標本;原本黃金博物館開館時還滿懷希望的想一睹當年能

當成收藏用標本的金礦石風采,結果一路看下來大失所望,除了那個大金塊以外,其他就是一些老礦

工捐出來的物品,還有兩顆看不出有自然金的金礦石;唯一一顆自然金礦石竟然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

那麼一點點,看來日本時代的礦石標本並沒有展示出來,或許主管單位有特殊考量,也聽說台中的自

然科學博物館有自然金標本,不過據我所看過的照片與資料那應該是屬於瑞芳礦山(九份礦系)的金礦

石,金瓜石與九份的金礦生成環境不同,含自然金礦石差異很大,金瓜石的含自然金礦石因為地下熱

水溫度比九份高出許多,礦化與換質作用快速,很難形成如九份那種肉眼可見的塊狀自然金或結晶成

葉狀或羽毛狀的自然金,只有在礦床上部的金礦帶比較有機會形成自然金,但是這部分的自然金礦石

是最早開採的,絕大部分在日本統治時代就已挖掘殆盡,國營台金公司後期又將礦床上部的礦區做露

天開採(本山礦脈上層的大金瓜,也就是本山地質公園),現在幾乎沒有再發現的可能,要不是因為有

外國觀光客對黃金博物館沒有像樣的金礦石有所怨言,大概也沒人想提供照片讓大家看看金瓜石的早

期金礦石的樣子,廢話不多說,先從黃金博物館展示的礦石開始看起好了。


首先先看黃金博物館那顆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幾個小金點的礦石好了,從外觀看很像是含金褐鐵礦。


金瓜石礦山的絕版逸品,父祖輩收藏的日本礦業時代標本。

至於另外兩顆表面沒有自然金的金礦石就不提供照片了,應該大家也沒有興趣看...

因為是新註冊的帳號,應該會有限制,先放幾張照片上來,各位有興趣的話我在慢慢的補上其他照片。






在此聲明,這些照片中的礦石並非本人所有,而是故鄉熟識的父祖輩所流傳下來的收藏,照片請勿 任意轉載以免觸法,謝謝合作!



因為有網友認為看起來像是針鐵礦,彩色部分的確是跟針鐵礦是相同的成分沒錯,

跟一般針鐵礦的差異在於它並沒有單獨成礦,只是次生在自然金上面或是與自然金

共生,因為上傳Mobile 01的照片都經過壓縮,無法看出細節,一般針鐵礦彩色部

分是呈現金屬光澤,比較像是噴漆上去的感覺,與自然金共生的話會呈現出類似珍

珠色澤,要放大來看才能顯現差異,還有彩色針鐵礦一般都已整顆褐鐵礦/針鐵礦

化所以看不到母岩,但是金礦石是可以看到矽化的母岩部分。

因為用的是借來的基本款數位顯微鏡,拍出來解析度不是很好,不過還是請各位欣賞:




2016-04-28 21:07 發佈
這麼多年來沒被變賣掉 還能保留原礦給後人看

真是感謝

黃金博物館 也只剩黃金成品 飾品 和礦工制服 證件

水金九 一代傳奇 希望他能在濱海繼續美麗

不要再被商業破壞
本來想去金瓜石的

看了這些石頭後

可以不用去了

基隆山之戀 wrote:
關於金瓜石,大家第...(恕刪)

感謝分享
我是外行人
所以有些好奇黃金原礦和愚人金要如何區分?
黃金原礦也會也那個彩虹光澤?
不好意思,最近工作比較忙!
關於自然金礦石與黃鐵礦(愚人金)的區分,其實不必也不用試金石去刮,那是以前的做法。
自然金的結晶跟黃鐵礦差異很大,自然金與黃鐵礦的晶形不同,兩者差異如下:

黃鐵礦屬等軸晶系,常呈立方體、五角十二面體或八面體晶形。

自然金,完好晶體少見。常見單形:立方體,菱形十二面體,八面體以及四六面體,四角三八面體。可見平行連生晶形。一般多呈不規則粒狀,還可見團塊狀、薄片狀、鱗片狀、網狀、樹枝狀、纖維狀、海綿狀集合體。
自然金的單體形態儘管十分複雜,但歸納起來共有三種基本的形態:即粒狀、片狀、樹枝狀。影響金礦物形成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地質產狀,載金礦物的成分和數量。產狀是決定金礦物的空間因素。一般來說,金礦物以細粒等軸狀或渾圓狀為主。因為在此條件下應力作用表現微弱,以靜壓力為主,金處於四周壓力大致相等的條件,金原子總是找最緊密堆積方式排列,故此時形成的自然金多呈等軸狀。若地殼的應力作用大大超過靜壓力作用時,金粒的生長順著壓力作用的方向發育,而且構造活動越強,金粒的長、寬比值越大,相應出現片狀、板狀、纖維狀等形態。

在台灣基本上只要肉眼可見呈立方體或金字塔型的金黃色礦物,就不會是黃金。
雖然說金瓜石九份地區的黃鐵礦中很多有含金,但是本上那類的黃鐵礦很不顯眼,
大塊漂亮的黃鐵礦就算是金瓜石產的也不會有含金的成分,因為金瓜石的大塊黃鐵礦
是產在銅礦區。

上面的照片有彩虹色澤是因為那些是所謂的氧化帶金礦,不只有金瓜石美國也有這類礦石,
美國偶而也有這類的標本在賣,但是數量很少所以價格比一般自然金礦石高。
比較正式的名稱是氧化帶含金褐鐵礦,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網站有提到,但沒提供照片。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連結

彩色的部分是含水氧化鐵,是次生礦物(以生物來說的話就是寄生),是鐵礦的一種,
一般稱為彩色針鐵礦;在此處與自然金共生,形成很漂亮的金屬或珍珠色彩的金礦石,
這種礦石只在本山四坑以上才有產出。這種氧化帶金礦石很早就被採光了,
所以現在金瓜石地區的金礦石基本上都是肉眼無法看見的浸染型礦石。

晚點再提供一些照片給大家觀賞。
你那幾顆因該通通都是針鐵礦(Goethite),有沒有含金那就要再看了
照片上這幾種都是以前提鍊用的礦石,而且有拿過樣本到國外用光譜分析檢驗過,基本上用普通的USB顯微鏡看就可分辨出是一般針鐵礦或是氧化帶含金褐鐵礦;像長仁礦系的針鐵礦就不含金,網路上那些金瓜石針鐵礦照片都是長仁礦坑產出的,賣的人也大概知道是誰,顯微鏡拍的照片我回去找找再放上來。

彩色針鐵礦(Goethite)圖片可參考mindat.org這個最大的礦物網站。

還有我要說明一下,網路上有些關於金瓜石金礦的文章內容蠻誇張的,竟然還被公家單位引用!還有只因為台金在民國50年代挖到兩次葡萄脈富金包(台金公司歷史上只挖到過這兩次),就把金瓜石的富金礦通通都當成是葡萄脈!本山礦脈從大金瓜到海底坑金礦的產出都不同,所以我很懷疑當年日本礦業移交給政府的礦石標本該不會已經被污到一個都不剩吧?

王烏魚 wrote:
你那幾顆因該通通都...(恕刪)


5月11日新增放大後照片,請各位參考。
這個礦石,感覺好漂亮哦,,

打燈後 , 應該會閃閃發亮吧
非陰雨天的戶外或室內光源充足之下看起來就蠻亮的,並不需要刻意打燈光。


金瓜石的自然金純度比九份高,大約8成五到九成之間,不容易氧化;九份的

自然金在某些礦脈中銀的含量甚至高達三成五左右,九份的自然金不是偏黃

就是偏紅銅色甚至某些部分會發黑,就是因為含銀量多寡的差別。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