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偶然間注意到柴燒壺後,查閱網路資料,篇篇頁頁的溢美之詞,說的多半是柴燒壺如何如何軟水,茶湯可變甘甜之類。這些美言若只是業者「自賣自誇」,讀者心裏有數,尚可自行判斷。可是連一些半調子都在那裏瞎起哄,我就不禁想起「曾參殺人」、「三人成虎」等故事。半調子們又都很討厭,三言兩語來個不負責的讚美,也不考慮胡亂推薦可能會誤導眾多茶友!於是,我決定自己比較一番。


在臺灣,若講到柴燒茶壺適用的茶,大家講的都是鐵觀音、普洱之類,甚少談到安化黑茶。原因無他,不過就是不認識而已。由於我朋友經營的茶行正好專賣普洱和安化黑茶,我就理所當然地帶著柴燒壺去他那裏比試。


測試的方法簡單而公平。首先,友人用玻璃壺把2012年中茶的天尖泡上九泡,集中在一個玻璃大壺,再把這混和均勻的茶湯依次倒進一隻小玻璃茶海和我的兩隻柴燒壺中,靜置兩分鐘後,大家試飲。

這兩隻柴燒壺,我其實已買了一陣子,開壺後隨便用了一兩次,就收起來了。一隻粉紫霧面,裏面的土胎呈深灰色;另一隻棕中帶綠,土胎是淺灰褐色。我們先喝小玻璃茶海的茶,覺得入口甜潤,且帶些許松煙香。


中茶黑茶園的2012年湖南安化天尖是黑茶中的散茶,據說是用特級的安化黑毛茶精製而成,選料既精,口感自然也要甘香爽滑,2012年生產至今,陳化兩年,品質應當更佳!而小玻璃茶海裏的茶既然是從玻璃茶壺沖泡到大玻璃壺裏再分裝進去的,整個過程中使用的器具都不改變茶味,我們感受到的入口甜潤自然也是原汁原味。
可惜這份美好在品飲粉紫柴燒壺時消失殆盡!不知是不是新壺對茶味吸收得厲害,還是我開壺不徹底,粉紫柴燒壺倒出來的茶湯非常難喝,不僅香氣消失,茶湯的甜度消失,喝起來甚至還覺得澀,又帶有一點土味兒!茶湯確實是變軟,好像水分子被切割得更細一樣,茶湯是「滲透」進口裏的,但好處就這一點兒,原本該有的松煙香和甜潤卻消失殆盡,朋友和我兩個人都很失望。
棕中帶綠的那一隻稍好,但也沒好多少,松煙香聞不到,茶湯的甜潤也被茶壺吸走,水一樣變軟,比粉紫柴燒壺好的就是沒那麼澀和比較喝不出土味兒而已。
品飲至此,朋友和我兩個人心都涼了!那些在網路上讚美柴燒壺的人是怎麼回事?只說「水軟」卻不談「吸香奪味」,這是不是一種偏頗、一種誤導?那些跟風胡吹的人更沒水準:要是他味覺不靈敏,為什麼要評論?要是他沒有像我這般至少用兩隻柴燒壺仔細公平地評比,他憑什麼說好?這柴燒壺吸收茶味之烈,感覺是紫砂壺的十倍!紫砂新壺開過之後,雖說也吸一些茶味,但真的比柴燒壺溫和很多,那些鼓吹柴燒的人為何不講?淺薄之人往往知道的少,評論的多,不明就裏卻愛假充內行!亂喝茶的,把輕發酵烏龍的菁味說成清香;亂吃飯的,喝不出「鼎王」火鍋化學調味的人工湯頭,還有模有樣地撰寫美食推薦,引得其他人也往火坑裏跳!這是不是一種「缺德」?是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等「鼎王」被媒體踢爆廣告不實的時候,這些人是不是自打嘴巴?
從我這次的經驗來看,我也是受害者!兩隻柴燒壺雖非名家之作,價錢也不便宜!可泡茶這麼難喝,我豈不是白白花錢?胡吹亂蓋的人誰能賠錢給我?鼓吹柴燒壺的人另有一討厭之處,就是喜歡講每一隻柴燒壺都是「獨一無二」的,好抬高價錢。天哪!你看樹上的樹葉每一片不也不會完全一樣,難道也要賣三、四千元一片?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安慰自己了!我告訴自己,也許這兩隻壺還太新,需要泡養,我必須再使用一陣子,然後再次比較。
希望它們能有敗部復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