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從偶然間注意到柴燒壺後,查閱網路資料,篇篇頁頁的溢美之詞,說的多半是柴燒壺如何如何軟水,茶湯可變甘甜之類。這些美言若只是業者「自賣自誇」,讀者心裏有數,尚可自行判斷。可是連一些半調子都在那裏瞎起哄,我就不禁想起「曾參殺人」、「三人成虎」等故事。半調子們又都很討厭,三言兩語來個不負責的讚美,也不考慮胡亂推薦可能會誤導眾多茶友!於是,我決定自己比較一番。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在臺灣,若講到柴燒茶壺適用的茶,大家講的都是鐵觀音、普洱之類,甚少談到安化黑茶。原因無他,不過就是不認識而已。由於我朋友經營的茶行正好專賣普洱和安化黑茶,我就理所當然地帶著柴燒壺去他那裏比試。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測試的方法簡單而公平。首先,友人用玻璃壺把2012年中茶的天尖泡上九泡,集中在一個玻璃大壺,再把這混和均勻的茶湯依次倒進一隻小玻璃茶海和我的兩隻柴燒壺中,靜置兩分鐘後,大家試飲。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這兩隻柴燒壺,我其實已買了一陣子,開壺後隨便用了一兩次,就收起來了。一隻粉紫霧面,裏面的土胎呈深灰色;另一隻棕中帶綠,土胎是淺灰褐色。我們先喝小玻璃茶海的茶,覺得入口甜潤,且帶些許松煙香。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柴燒茶壺比不上紫砂壺---安化黑茶篇
中茶黑茶園的2012年湖南安化天尖是黑茶中的散茶,據說是用特級的安化黑毛茶精製而成,選料既精,口感自然也要甘香爽滑,2012年生產至今,陳化兩年,品質應當更佳!而小玻璃茶海裏的茶既然是從玻璃茶壺沖泡到大玻璃壺裏再分裝進去的,整個過程中使用的器具都不改變茶味,我們感受到的入口甜潤自然也是原汁原味。

可惜這份美好在品飲粉紫柴燒壺時消失殆盡!不知是不是新壺對茶味吸收得厲害,還是我開壺不徹底,粉紫柴燒壺倒出來的茶湯非常難喝,不僅香氣消失,茶湯的甜度消失,喝起來甚至還覺得澀,又帶有一點土味兒!茶湯確實是變軟,好像水分子被切割得更細一樣,茶湯是「滲透」進口裏的,但好處就這一點兒,原本該有的松煙香和甜潤卻消失殆盡,朋友和我兩個人都很失望。

棕中帶綠的那一隻稍好,但也沒好多少,松煙香聞不到,茶湯的甜潤也被茶壺吸走,水一樣變軟,比粉紫柴燒壺好的就是沒那麼澀和比較喝不出土味兒而已。

品飲至此,朋友和我兩個人心都涼了!那些在網路上讚美柴燒壺的人是怎麼回事?只說「水軟」卻不談「吸香奪味」,這是不是一種偏頗、一種誤導?那些跟風胡吹的人更沒水準:要是他味覺不靈敏,為什麼要評論?要是他沒有像我這般至少用兩隻柴燒壺仔細公平地評比,他憑什麼說好?這柴燒壺吸收茶味之烈,感覺是紫砂壺的十倍!紫砂新壺開過之後,雖說也吸一些茶味,但真的比柴燒壺溫和很多,那些鼓吹柴燒的人為何不講?淺薄之人往往知道的少,評論的多,不明就裏卻愛假充內行!亂喝茶的,把輕發酵烏龍的菁味說成清香;亂吃飯的,喝不出「鼎王」火鍋化學調味的人工湯頭,還有模有樣地撰寫美食推薦,引得其他人也往火坑裏跳!這是不是一種「缺德」?是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等「鼎王」被媒體踢爆廣告不實的時候,這些人是不是自打嘴巴?

從我這次的經驗來看,我也是受害者!兩隻柴燒壺雖非名家之作,價錢也不便宜!可泡茶這麼難喝,我豈不是白白花錢?胡吹亂蓋的人誰能賠錢給我?鼓吹柴燒壺的人另有一討厭之處,就是喜歡講每一隻柴燒壺都是「獨一無二」的,好抬高價錢。天哪!你看樹上的樹葉每一片不也不會完全一樣,難道也要賣三、四千元一片?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安慰自己了!我告訴自己,也許這兩隻壺還太新,需要泡養,我必須再使用一陣子,然後再次比較。

希望它們能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2014-08-31 13:24 發佈
柴燒是好看外表獨一無二而已,壺的重點應該是用什麼土做的及茶葉能否舒展開。先用玻璃壺泡再倒入柴燒壺這方法有點怪怪的…

http://eztea.com.tw/teach/teach_13.htm
「一般言之,茶壺的保溫能力越好,茶壺內的水溫也會越高,水溫也下降得越緩慢,因此茶葉可以被浸泡出來的成份也會越多,泡出來的茶湯也越濃稠,茶湯滋味也較強,這就是講究喝茶的人喜歡用陶壺而不喜歡用玻璃壺或玻璃杯泡茶的原因。重喉韻的茶更需用保溫能力強的茶壺來泡,才可顯出其特色。」
其實如果純以泡茶工具來說,找茶葉適合的物理特性就可以了,香氣型需要降溫快,喉韻型需要水溫高,找這種特性就好了,但泡茶本身也可以是一種享受、文化、……等行為,挑一把符合物理特性的精美茶壺增進喝茶的享受並無不合理之處,但基本順序該清楚知道,茶葉絕對佔據比重最大,過來是水,器具能影響茶葉本身品質比重絕對不可能太大的,品質差的茶葉換在厲害的茶壺也改善有其極限,不可能換把壺能飛天遁地,材燒的特點在每一把獨特,是否使用、怎使用看泡茶者自己,先建立好比較適當的觀念比較不會受行銷語言的影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先用玻璃壺泡可以得到「中性」的茶湯,
也就是味道無增減的茶湯,
然後放入柴燒壺裡面,
看這樣的中性的茶湯會有什麼變化。

請問craneur大大覺得哪裡怪?
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法嗎?

至於水溫高「茶葉可以被浸泡出來的成份也會越多」,
當然是沒錯,
但這浸泡出來的成份未必是令人愉悅的,
因為尚有高沸點芳香物質和較低沸點芳香物質之分。
若是苦澀的成分太多,
可能就令人卻步。
紫砂壺跟柴燒陶本來就無法對等比較
紫砂壺固定材料是"紫砂土",成分大略固定都是同一種土
但"柴燒壺"用的陶就五花八門了
(況且,"紫砂壺"強調的是成分"紫砂礦",而"柴燒壺"強調的是"用木柴下去窯燒" 所以,如果拿紫砂土做的壺用木柴下去窯燒,也可稱為"柴燒壺")

每家陶藝廠用的陶土調配成分都不一樣,不可能燒出來的壺都適合泡茶
小弟我也玩柴燒,曾看過柴燒老師燒過一位自備陶土的客人捏的壺
他的陶土熔點太低,導致柴燒時茶壺滑動,就燒失敗了
所以這兩種茶壺無法相同並論
紫砂壺,它的特性就是紫砂礦適合用來做茶具
柴燒陶,就要看他的陶土調配成分適不適合做茶具
如果調配得好,應該也不輸紫砂壺
例如高雄"采青窯"的"遠紅外線陶石"茶杯
我親自試過,用一般茶杯喝高粱酒,味道嗆辣(抱歉,我不會喝酒)
但用他們"遠紅外線陶石"做的茶杯喝高粱酒,溫和不嗆辣,好入喉
而"遠紅外線陶石"獨到之處就是他們陶土調配的祕方
所以未必柴燒壺就泡不出好茶
您只是還沒遇到而已(我也沒遇到過XDD)
shadow龍影 wrote:
紫砂壺跟柴燒陶本來就...(恕刪)


小弟是知道紫砂無法像柴燒壺做火痕落灰那樣地燒,
因為紫砂燒結溫度似乎是在1150到1180度之間,
但落灰流釉的溫度好像要超過1200度。

另,采青窯"的"遠紅外線陶石"茶杯泡茶效果如何,大大是否也應試一試?
我知道很多賣柴燒的都用高粱酒來試,效果都一樣,
但不太敢用來試茶。

若要泡酒好喝,減嗆辣,三古手感坊的岩礦壺我也試過,確是如此,
但泡茶一樣是吸香奪味,價格還動不動就是萬元起跳呢!


請指正。
說真的,我對"紫砂土"能不能燒到1200度我不確定
不過"柴燒"未必一定要燒到1200度左右,而是要視土的特性決定
柴燒,顧名思義就是"用木柴下去窯燒"
應該算是人類最原始的燒陶方式
(紫砂壺源自宋代~明代年間,當時沒有電窯,所以應該也是用木柴下去燒窯的吧??)
所以,即便紫砂燒結溫度是在1150到1180度之間
依然可以用"柴燒"的方式下去窯燒,因為窯的溫度是可以控制的
正如前面所說,由於每種陶土的"熔點"不一,所以須先知道土的特性,才能決定窯燒的溫度

如果落灰流釉的溫度好像大概在1200度左右,就大概能說明為何古代紫砂壺沒有落灰流釉
因為如您提供的資料"紫砂燒結溫度似乎是在1150到1180度之間"
所以古代匠人也就不會將溫度燒到1200度,也就不會有落灰流釉的問題了

至於采青窯的遠紅外線陶石用在泡茶時效果是否與高粱酒一樣有加分的效果
這我就不知道了,由於我是在數年前去參觀采青窯時工作人員介紹的
我只有在現場嘗試喝高粱酒,至於泡茶的效果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並不是要表示遠紅外線陶石做的茶具就一定能泡出好茶
而是想表示"紫砂壺"與"柴燒壺"在根本上的比較是屬兩回事

shadow龍影 wrote:
紫砂壺跟柴燒陶本來就...(恕刪)


如果說宜興紫砂,那其實分幾種的說法比同一種恰當,不論陶土、瓷土,都有所謂結晶溫度和燒融溫度,每個地區的土有其特性,宜興紫砂的特性之一是氣孔
材燒是燒製的方式,適時上現代材燒和50年前的材燒差異也很大,幾乎可以說不同的技術了,現代材燒壺在市面上賣是事實,能賣掉就好,至於能賣多好,看消費者接受程度
每幾年總是會有新商品,例如前一陣子廣告行銷也推過天目這類產品,看市場的接受度吧
但以泡茶來說,適合茶葉的物理特性是科學上的選擇,沒一定要選哪一種,選喜愛和適合的就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blackwind00746 wrote:
從偶然間注意到柴燒壺...(恕刪)

黑風大弟先加五分先
那昨日有店家也跟弟推柴燒壺,也是說水軟甘甜泡茶很讚.請老闆拿了一把獨一無二名家柴燒壺拿來泡茶可能弟較笨拙喝不出來,趁老闆離座時轉頭低聲問小女兒:這茶可以嗎?我女兒頭搖了幾下.
茶壺弟不懂收了黑風大的文這下就懂了.所以加分先

不過高梁我跟嫖哥一致認同
高梁要喝前擺凍庫冰個2天.凍到像果凍.那味喝冷凍高梁不用選杯子,直接灌都成
我們就是要 更快更遠跨越人體的極限超越機械的力量..追上機車妹

weak小偉 wrote:
黑風大弟先加五分先那...(恕刪)


怎會冷凍呢?要找固態發酵放夠冷地方放個20年以上的,在您放冰箱前我就喝光了,不用浪費冰箱的電費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