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外祖父於年輕時算是個小有名氣的檢察官,
因時常需辦理刑事案件以及進出驗屍間,
後來放棄了檢察官之職位,轉換跑道後並順利考取醫師執照!
順利當成了醫生,
民國4~50年當時的醫生收入還不錯,所以算是小康家庭,
因而小康家庭,養成了"愛亂買的個性"
外祖母說:以前誇張到那些賣骨董的、賣玉的、賣什麼什麼的
都直接把貨拿到診所讓你外祖父挑。
然而,大概在明國7~80年的時候祖父往生了 ...
不但留下大量的的軟硬玉、紀念幣、象牙雕、沉木、還有幾幅畫
以及一些完全看不懂的"原石"。
經01專家鑑定後發現緬甸玉有些是染色的,有些質地還不錯
除了玉以外其他收藏品除了紀念金幣可以確定是"真的"
(外祖母確定台灣發行的紀念幣都是去銀行排隊買的)
玉里面最多的就是緬甸玉,還有一些地方玉 ...
至於這些收藏品不管價值為何,品質優略與否,是否有收藏價值!
小弟都不以"販售"為優先考量!
會想要了解這些東西純粹是為了以後留給後代
當"傳家寶"時候可以解說這是什麼!!
所以要麻煩各位眼尖的行家,專家幫忙鑑定鑑定!
以下這些原石大家可能會覺得很怪,為何要使用保鮮膜包一包,
這個問題我也很納悶,因為我接手的時候已經就是這樣,
後來般家後,因長相很像黃金塊、又像是馬鈴薯樣的討喜,
清洗後依舊包膜當裝飾品擺設在電視機下石獅後當裝飾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原石有個很特別的特性,
先前洗完擦乾後之後,表面呈現乾乾的狀態,閒置著都不去動它,過幾天就會變得整個油潤油潤!!
(如下圖,左邊為剛洗好的時候,放置一個禮拜後,變成右圖的模樣)

全部加一加大概有個十來顆








這一批原石比較懊惱,因為外祖母完全沒有印象! 所以無從查起來源。
補充:先前依循01行家指示,對這原石施作密度測試,取得密度值為;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