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朋友家作客,這位朋友也有蒐藏棍子,想當初我還在用台鐵(左岸對於台製甩棍的暱稱)26吋時,就是看到他蒐藏的ASP、PSD等名棍,受到這個刺激才令我一頭栽入棍子的深坑裏頭,不過沒想到後來我的蒐藏更勝過他,因此他很想迎頭趕上,於是就買了根我沒碰過的棍子,想來個「出奇制勝」,給我個surprise!
於是他就約我去他家賞棍,而且還凹我寫開箱文,因為他說我寫的比較好,很想看看這根棍子在我筆下會怎麼地被敘述,我說OK不過條件是不管我寫甚麼他都不准有意見,而他也OK因此就有了這帖。
野人谷的棍子之前我有買過,感覺上棍如其名,很有野人那種粗曠、堅實的感覺,價格也不貴,不必是好野人也買得下手,不怎麼細緻的做工讓人很捨得用,一棍在手彷彿自己也變成野人,很想拿它到處搞破壞。
這回這野人谷雷霆24吋,是一把機械鎖定式甩棍,採用的是滾珠閉鎖、旋轉棍頭解鎖的機制,號稱是左岸第一款正式量產的滾珠閉鎖甩棍,還有著左岸硬度最高、價格最貴等特色。我這個朋友他有個脾氣是不喜歡趕流行,他認為老莫跟EKA目前似乎一堆人有,因此他不想趕這個流行,反而想來點新鮮的,於是就選了這把。

這是24吋的長傢伙,伸展開來有61cm長,視覺上的長度其實更長,這是因為握柄跟棍身的比例較一般棍子來的大,握柄泡棉部分長14cm,占整體長度的1/4弱,跟一般佔整體至少1/3長的握柄短上不少。這個比例外加上那獨具風格的護手,使得整根棍子看起來有點像是傳統兵器當中的鋼鞭、鐵鐧,看起來挺酷的。

但其實他的握把長有25.5cm,超過全長的1/3,只是他在握柄2/3處裝上護手,護手以上的握柄部分沒包泡棉,直接露出鋼質棍身,因此在視覺上大幅縮減了握柄的長度。泡棉的手感偏軟,握起來還蠻舒服的。

護手是兩層式,上層是用螺絲鎖死的,下層可以旋轉、每轉90度就有鋼珠卡住固定,但固定力道不怎麼強,因此在握棍時單用食指就可以將下層護手轉開,使上下兩層護手呈十字型交叉,提供握棍手更全面的防護。

這個設計看起來很酷,整把棍子看起來頗有奇門兵器的架式,不過對我來說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大概又是防滾動了吧,不管護手有沒有展開,這把棍子放在斜坡上都不會滾動,之前我看很多手電筒都有防滾動設計好讓它不會滾下桌子,那時我就想說為什麼沒有人設計甩棍的防滾呢?結果現在居然已經有了,雖然它的原始用意不是要防滾。

表面是鍍鉻處理,這表面處理很有野人谷的風格,不能跟ASP、PSD、GAS相比,跟螞蟻差不多,不怎麼細緻但看起來很粗勇,會讓人收起憐惜之心放膽地去用。這樣也好,把這種東西做得太細緻漂亮以至於讓人捨不得用下去的話,我想棍若有靈可能會哭吧!

重量有653g,跟26吋棍有拚,大概是那個護手還有滾珠閉鎖機構增加了不少重量吧,拿在手上的感覺頗沉,之前說過重量這種東西很微妙,太輕了會覺得不可靠,太重了又嫌帶起來累,稍微有點分量會給人一種可靠又有安全感的感覺,這把棍子大概就是這樣。

說道這把棍子最令人在意的鎖定系統,我覺得出棍跟收棍意外地很順!出棍的阻力很輕,可以用我最愛的方式─做個類似持刀向前短刺然後突然頓住,讓棍身在不到10cm的行程內激射而出,這種出棍方式速度快、所需空間小,頗具突擊效果。不過多少要練出「寸勁」才行,沒「勁」的話就只能把棍子的鋼卡調鬆,用近乎作弊的方式才辦得到。這把棍倒是啥都不用調就很順了,收棍也是一樣,只要手捏著棍頭順時針扭轉個90度,接著把棍頭往握柄一推,棍身就很順暢地縮進握柄裡,這順暢度居然比EKA與老莫來的高!而雖然棍身之間也難免會有間隙,但這野人谷雷霆24晃動起來,居然還比老莫來的緊實,只略遜於EKA,這點倒令我非常訝異!
這個護手看起來頗有傳統鐵尺的架式,我忍不住就請朋友用傳統鐵尺的「倒持」手法拿著讓我拍照,以這棍兒的護手設計,要在正常持棍狀態下翻轉成倒持狀態的速度倒是頗快的,不輸給傳統鐵尺,倒持的好處是利於防守擋格,近距離時可以拿握柄頭戳人、也可以用棍端代替肘擊撞擊敵人,降低手肘關節受撞傷的機率。不過它並不適合做從倒持狀態翻轉成正持狀態的動作,動作不但不夠快、而且容易脫手飛出,所以想藉著倒持翻轉成正持的動作間順便掃、砸的念頭就可以免了,畢竟這只是帶著護手的甩棍而已,不是正規的鐵尺呀。

朋友想要給我個surprise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根野人谷雷霆24吋還真是給我帶來不少驚奇,這玩意兒的把玩樂趣高出一般傳統甩棍甚多,有很多隱藏的玩法有待開發。那個護手雖然算是此棍的一大亮點,但卻大大地降低了攜帶性跟隱密性,這根棍子在我的定義裏頭不適合當EDC,但很適合當定點防衛用。使用範圍雖然受到限制,但對於剛好有這個需求的人來說,這根棍子也許就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也說不定。至於問我會不會敗這根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根棍子提醒了我,EKA有出專用三叉護手呀!裝上那個專用三叉護手,EKA就等於同時兼具了拐棍跟鐵尺的功能,那我當然還是用EKA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