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木」學名是Santalum,是屬於「檀香科」,但此屬的兄弟植物多逹近二十種,有些品種的葉飾相差極大,但據研究專家指出其中品質最好者就是S.album的品種,如以直譯的話,應該翻為「白檀」才能更貼切,因為此一品種在幼樹時期樹心還是呈現白色,但隨著樹齡的增長樹心顏色才會慢慢加深成為紫,最後才成黑色,這也是為何也有人稱她為「紫檀」或「黑檀」的原因。此品種的黑檀品質被號稱「世界之冠」,因為她不但香氣濃烈,更是紋理細緻,用來當焚香或雕刻材料皆是上上之選,只是由於生長非常緩慢,更因被大量砍伐數量嚴重缺乏以致造成價格的居高不下,因此幾乎全世界的生產國幾乎都嚴禁砍伐或出口
檀香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其中又以产自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印度檀香木的特点是其色白偏黄,油质大,散发的香味恒久。而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所产檀香其质地、色泽、香度均有逊色,称为 “柔佛巴鲁檀”。多数新砍伐的檀木。近闻,常带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气,所以制香时往往要先搁置一段时间,待气息沉稳醇和之後再使用,有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这时檀香木的香味已经非常温润、醇和可谓檀香极品之极品。又有称其名为 “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随即使用的称为 “柔佛巴鲁檀”。
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成熟的檀树可高达十米。檀香树非常娇贵,在幼苗期还必须寄生在凤凰树、红豆树、相思树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固而檀香的产量很受限制,人们对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从古至今,它一直都是即珍稀又昂贵的木材。
檀香也分为白檀、黄檀、紫檀等品类。“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并坚重清香,而白檀
优良。”
檀香木是檀香的芯材部分,不包括檀香的边材(没有香气,呈白色)。檀香隶檀香科檀香属,是一种半寄生性小乔木,高可达8至15米,胸径约20至30厘米,小者仅3至5厘米。原产地为印度哥达维利亚河流域,南至迈索尔邦及印度尼西亚,东、西努沙登加省及东帝汶。另外,澳大利亚、斐济及南太平洋其它岛国、美国的夏威夷也出产檀香,我国也有近百年的引种历史。
我国利用檀香的历史应有1500年左右。檀香木一般用于佛像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的制作、药用或提取檀香油。在收藏或欣赏檀香木及檀香木雕刻艺术品时应把握以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檀香木一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时间长了则颜色稍深,光泽好,包浆不如紫檀或黄花梨明显。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手感好,气干密度为0.87至0.97克/立方厘米,纹理通直或微呈波形,生长轮明显或不甚明显。
第二,香气醇厚,经久不散,久则不甚明显,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气浓郁,与香樟、香楠刺鼻的浓香相比略显清淡、自然。有一些人用人工香精浸泡或喷洒木材用以冒充檀香木,香味一般带有明显的药水味且不持久。
第三,冒充檀香木的木材。檀香属的一些木材质量是无法与产于印度及印尼的檀香相比的。质量最好的檀香木产自于印度,其次为印尼。一般国际市场上用檀香属其它木材或不同科属但外表近似檀香木,也有用香味的木材来冒充檀香木。我国的一些厂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黄芸香、桦木、陆均松经过除色、染色然后用人工香精浸泡、喷洒来冒充檀香木而大量制成扇、佛像、佛珠及其它雕刻品。
彌樂佛雕刻

絲瓜雕刻

絲瓜特寫--葉子,藤蔓,小瓜苗

絲瓜特寫--小瓜苗及上面的小昆蟲

蟾蜍家族

蟾蜍特寫

為了拍蟾蜍木雕,害我還打破展示玻璃,發現製作這個的雕刻師還真是用心,連玻璃框架都作工繁雜,害我弄了半天,如果沒弄好,我家的老頭回家後,一定又要碎碎念.....
只是他也真是厲害的,以前就收集這些木料,還特別請三義的知名雕師來抄刀,集結了木料與工藝,;而玻璃打開後,盡是濃濃的檀香味,縱使那麼多年了,依舊保有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