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吧?
曾經我也對裡面的宇宙戰艦"大和"著迷
後來去找書(小學三年級時), 才知道卡通中的大和號的藍本
是日本帝國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艦"大和"
當時深深的驚訝"這樣子威武而又不失優美的兵器原來真正曾存在於世間"
從那時起就一直對大和艦有著濃厚的興趣
當然那時候就一直很想要有一艘自己的大和艦模型
但是一盒模型對個小孩子來說不便宜
重點是我又對自己的手工沒有信心
深怕途中做壞掉, 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後來即使長大, 也都沒有機會擁有一艘大和艦的模型
在此先簡略介紹一下大和艦
大和艦是日本帝國海軍所發展, 世界最大型的"戰艦"
(戰艦在軍事學上有專門的定義, 美國的核子空母當然更巨大, 但那並不是我所指稱的"戰艦")
一直都是帝國海軍的榮耀, 擔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
全長263公尺, 寬三十八點九公尺
滿載排水量72800公噸
最大航速27節(約51km/h)
搭載主炮為46cm口徑九門
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艦炮, 射擊半徑是41km
大和完工時美國的戰艦艦炮最大的僅有41cm
大口徑艦炮的優點在於長射程及破壞力
大和艦砲的長射程可以讓敵艦的艦炮還不能攻擊自己時
搶先將對方擊沉, 等於是一種OUT RANGE的戰法
原本的海戰, 都是以艦炮互相轟擊, 所以艦炮越大優勢越大
大和就是在日本的"大艦巨砲主義"(GIRORO常說的)下應運而生的終極兵器
但是後來由於航空母艦的崛起
世人漸漸發現, 航空機的攻擊距離遠比艦炮要遠, 機動性也更強,
二次大戰的大規模海戰就在這樣的趨勢下
幾乎都變成以空母的航空隊獵殺對方軍艦的戰況
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和號竟變成了諷刺的"大而無當"的代表
致使它一直都沒有機會發揮真正的決戰能力
隨著日本空母部隊在中途島嚴重折損(加賀,赤城,飛龍,蒼龍在此役中全滅)
以及隨後幾次海戰的嚴重失利
大和的命運只剩下悲壯的特攻
1945年4月六日, 大和率領八支小型軍艦(驅逐艦等)出發進行最後的旅程
僅搭載了單程的燃料, 抱著為國殉難的目標出航
在失去航空機隊護衛的狀況下, 大和成為被美軍航空機圍困的猛虎
四月七日在日本南方海域奮力抵抗後仍然無法改變已定的命運
身中十數發的魚雷及炸彈後沉沒
艦上三千多官兵的生命隨之消失在大海中
(在這之前大和的同型艦"武藏"已經在菲律賓的雷伊泰海戰中遭到同樣的命運沉沒
大和級三號艦"信濃"則是被改裝成空母)
話題一轉,
回到我的大和號之夢
現在!日本的TAKARA公司幫助我完成了夢想!
(連斬的意思就是他將戰艦切成好幾個斷面,可以分開也可以組合, 而且已經上好色,對我來說再好不過)
今天的主角是"連斬模型系列之男達之大和"
這個"男達之大和"的版本連斬模型已經不是第一代了
之前TAKARA就生產過第一代的系列
那時有出三艘, 分別是"大和最終版本""武藏"以及隱藏版"大和竣工時"三個版本
後來為了紀念大和沉沒六十週年,日本拍了一部電影"男達之大和"
官網連結在此,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看看
http://www.yamato-movie.jp/index.html
我今天PO的這個版本是應映電影所出的修正版
有將第一代的一些細節依據"大和博物館"所提供之資料再修正模子
然後推出"捷一號作戰""天一號作戰(即是最後出擊)"以及"A150計畫"
三個版本, 其中A-150計畫是大和的後繼艦, 主砲是51cm口徑六門
後來未能建成的原因就如我之前所述(戰艦已無用武之地)
先看看盒子吧!
我一次買了一大盒, 裡面的份可以組成兩艘

打開後發現, 我買到的是"捷一號作戰"以及隱版的"A150計畫"

組裝過程還不算太艱辛, 重點是這個系列都已經上好色
先來看看捷一號作戰的大和
完成後全圖


俯視圖

第一第二砲塔部, 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艦炮(雖然這樣看不出來)

艦橋及機關部, 這邊因為因應空襲, 加裝了為數眾多的防空火器, 原本大和出廠時是沒有這麼多對空兵裝的

第三號砲塔(艦後部)

艦尾部

艦尾水面下的部份

艦艉搭載機"零式水偵""零式水觀"

連斬模型的妙處

艦尾斷面

機關部, 第三砲塔

第一第二砲塔及艦首

接下來是A150計畫
全圖

艦前左舷

俯視

這邊可以發現主砲都是2連裝, 原因是因為口徑較大

艦橋機關部, 可以看出沒有像上面的大和那麼多對空兵裝,原因是這個是設計初的構想
之後為了因應狀況, 應該會追加火力才對

第三砲塔

艦艉

砲塔可以拆下來喔!還有斷面可以看!

上面的東西是棚子, 在港內停泊或是參加觀艦式(海上閱兵)時會搭起來
功用是遮陽

最後來個兩艘合照



花費不多(兩張小朋友有找), 就可以一圓兒時的夢
對我來說真是太值得, 太高興了
所以在此把喜悅跟大家分享
相片要是拍不好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