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動圈耳機的代表,德國百年大廠拜雅 beyerdynamic 可說是音響圈的老字號,從錄音室專用到日常聆聽,其經典型號至今仍備受推崇,到了 2017 年,這家德國大廠則以 Aventho 系列正式跨足藍牙無線市場。今年拜雅新推出的 Aventho 300 旗艦耳罩式耳機則延續標誌性的動圈音色,搭載德國製 STELLAR.45 單體,並加入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 和 Dolby 精準頭部追蹤技術,進一步帶來沉浸式 3D 音效,藍牙在升級 5.4 版本的同時,也迎來 aptX Lossless 無損編碼及最新的 LE Audio 支援,另外,Aventho 300 並具備左右耳獨立五段式 ANC 降噪及通透模式,在 ANC 開啟下電池續航力可達 50 小時之久。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盒內下層
- 攜行包
- 耳機收納
- 網袋
- 線材與布袋
- 外側
- 側面
- 內側
- 正側面

- 品牌 logo
- 可調式設計
- 配戴方向
- 頭帶內側
- 頭帶外側
- 耳機底部

Aventho 300 的按鍵集中在右側耳罩,包括 ANC/AMB 環境音控制鍵、藍牙配對/電源鍵,正下方坐落著 USB-C 連接埠(可作為充電或音訊傳輸之用,不過得處於開機狀態下才聽得到音樂),其右側則是 3.5mm AUX 插孔。這邊 JB 不得不抱怨─Aventho 300 開機需要長按 3 秒,關機跟藍牙配對則要 6 秒之久,感覺應該有更加直覺的設計方式吧

- 配戴示意
- 實體鍵觸控
- 觸控面板指南
實體按鍵的觸控操作得靠右手拇指來達成,不過還好,主要操作都集中在右側觸控面板上,單擊為播放/暫停,上下滑動為音量增減,前後滑動則對應上下一曲,長按則可呼喚手機的語音助理,將手掌放在觸控面板上則能在 2 秒內降低音樂聲音至能與旁人交談的程度,某種程度上算是交談模式了吧?至於觸控面板的反應速度還算快速,我自己用下來是沒遇到延遲情況啦。

由於耳墊不好拆卸,這邊就以官圖來說明硬體組成,Aventho 300 採用 beyerdynamic 專業監聽耳機同級的 STELLAR.45 動圈單體,為德國總部工廠製造,而單體的振膜材料由高性能聚合物 PEEK 製成,這類材料常見於航空和醫療領域,不僅具備極佳的穩定性和耐用性,也因優異的彈性能帶來快速且精確的聲音響應,使用 STELLAR.45 動圈,使用者無需擔心耳機的阻抗,驅動單體始終保證出色的性能,效率甚至超越 beyerdynamic 經典系列 DT PRO 中的 DT 發聲單體。
STELLAR.45 的音圈部分則採用複合鍍銅鋁線,在重量和導電性之間取得絕佳平衡,搭配高效的 N52 級釹磁鐵驅動,整組重量控制在 80 毫克以內,有助於提升高頻的反應速度和解析力,以上配置讓 Aventho 300 在維持動圈耳機自然厚實音色的同時,也具備清晰透明的細節表現和良好的動態還原。
- 耳機本體重量
- 與攜行包重量
beyerdynamic Aventho 300 耳罩式耳機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4
驅動單元:45mm 動圈單體
頻率響應:5Hz~22,000Hz
音訊編碼:aptX Lossless、aptX Adaptive、aptX、AAC、SBC
空間音訊:Dolby Atmos 與 Dolby 頭部追蹤技術
電池續航:ANC 開啟約 50 小時
防水等級:IP54
重量:319g (耳機本體)
建議售價:15,800 元

Aventho 300 採用藍牙 5.4 無線通訊技術,其連線距離為 15 公尺,支援的藍牙編碼涵蓋 AAC、aptX HD、aptX Adaptive 及 aptX Lossless,能夠傳輸最高 24bit/96kHz 的 Hi-Res 高解析音質(當然這也要播放裝置有支援就是),此外亦可藉由 OTA 方式支援最新的低延遲音訊 LE Audio,那由於採用的是高通晶片,就不具備 Sony 系的 LDAC 高解析編碼了。這款耳罩式耳機並未整合 Google Fast Pair 技術,初次連接時需要長按藍牙/電源鍵數秒進入配對模式,再於裝置的藍牙設定手動選擇。Aventho 300 亦支援多點連線,我在同時連接智慧型手機和 PC 的情況下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若要以有線方式聆聽無損音樂,只要接上 3.5mm 或 USB-C 纜線即可。
- 主畫面(一)
- 主畫面(二)
- ANC
- Dolby 功能
- 自動關機
- 側音
- 配戴檢測

- 等化器
- 自訂等化器

Aventho 300 搭載與 beyerdynamic 有線耳罩式耳機 DT 700 Pro X、DT 900 Pro X 同級的 STELLAR.45 動圈單體,搭配 aptX Lossless 便能以無線方式享受高解析音質,這邊也要提醒,拿到耳機後要先煲機約 48 小時以上再聆聽會有較佳的表現。在不啟用任何等化器的情況下,Aventho 300 的調音偏向中性、精準的路線,相較於競品多強調低頻,它的中頻存在感相對強一些,整體音質乾淨俐落,細節層次出色,開啟 Dolby Atmos 之後不只音場擴大,樂器演奏聽來亦更加強勁立體。
我先以 60% 音量、aptX HD 編碼播放儲存在手機裡的 FLAC 音檔來進行測試,在動畫《孤獨搖滾》的主題曲《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Aventho 300 的三頻量感都有不錯的發揮,又以中頻最為突顯,主唱喜多郁代的聲音清晰明亮、穿透力十足,更可以聽出換氣聲等細節,人聲聽來較為靠前,整體結像和分離度佳,每一次吉他撥弦都清清楚楚,反映出這款耳罩式耳機優異的解析力,當然低頻下潛亦有足夠深度,開啟 Dolby Atmos 後所有樂器的立體感瞬間被放大,鼓聲的存在感亦隨之提升,很有聽現場的感受,不過人聲的回音不免變得強一些,這部分就見仁見智了。
再來要分享的是近期歌手爭相翻唱、動畫電影《KPOP 獵魔女團》的插入曲《Golden》,在 Aventho 300 的詮釋下,女團 HUNTR/X 的歌聲溫暖厚實,但總感覺高低音起伏的動態感稍欠一些,這部分在開啟 Dolby Atmos 後我自己是覺得有補足不少,連帶整體聲音也變得更加明亮直接,並能感受到主唱 EJAE 飆高音時滿滿的力量感,即便高頻清晰度隨之增加,但也未感刺耳。JB 試了一輪發現,中性、人聲等化器相對較平淡,其他幾個等化器都能帶出不一樣的聽感,如果追求動感,「響度」等化器還是我的首選啦!另外,透過 USB-C 有線連接時 Aventho 300 的聽感會再迎來提升,首先是空間感變得更廣闊,細節層次亦更豐富。

追劇情境上,《beyerdynamic》應用程式的 Dolby Atmos 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播放支援杜比全景聲的 Netflix 電影《灰影人》,前段在貨機打鬥的場景中,主角拿著煙霧彈攻擊就能聽出煙霧移動的方向,貨機墜落時機內物體飛揚的聲音也有更多的細節展現,換到中段布拉格槍戰的段落可以發現,槍枝交火的聲音明顯更清晰,爆炸聲更飽滿,整體音場也變得更開闊。
接著我也用 3.5mm 有線連接筆電遊玩動視出品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決勝時刻:黑色行動6》,Aventho 300 開闊的音場和優異的解析力,對敵人來向和戰場動態的掌握甚有幫助,而 Dolby 頭部追蹤也在這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畢竟只有這種時候會大幅度晃動腦袋),反而追劇時就不會開這個功能

PS. 聽感屬個人主觀感受,請以實際聆聽為主。

Aventho 300 配置 6 個 MEMS 麥克風來進行 ANC 主動降噪的演算,實際效果又是如何?我以 70% 音量、最高的 5 級 ANC 在中午的內湖科學園區進行測試,大約能抑制 6~7 成左右的環境噪音,車流聲並沒有直接消失、而是轉為低頻噪音(機車和公車引擎尤為明顯),同時,公車蜂鳴器這樣的高頻聲響也還是聽得見

JBLiao · beyerdynamic Aventho 300 耳罩式耳機戶外通話品質測試【Mobile01】
通話降噪的部分則是由兩個 cVc 麥克風來處理,這邊也實際錄了一段 Aventho 300 戶外通話的錄音供各位參考,人聲多數時候都清晰無失真,不過在交通繁雜的十字路口還是多少會被蓋過一些,抗風噪效果尚可,整體通話降噪品質還算不錯。

經過數週實際聆聽,beyerdynamic Aventho 300 無論在無線或有線模式下都能展現出色的聲音表現,其聲底清晰、易於驅動,並具備動圈單體特有的低頻延伸與量感,此次採用德國製造的 STELLAR.45 動圈單體,不僅兼顧全頻段平衡、低失真與快速反應,表現更勝一般動圈耳機產品,搭配最高支援 aptX Lossless 高解析編碼,能夠滿足對音質要求嚴苛的發燒友,再加上完整的 EQ 等化設定,以及全新導入的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無論追劇或音樂聆賞都能享有更強烈的沉浸體驗。
著重人體工學的 Aventho 300 在配戴舒適度上表現不錯,不過人造皮革耳墊在戶外使用時的透氣性仍有改善空間,此外,雖然 ANC 主動降噪提供 5 段等級可調,但最大檔位的噪音抑制能力仍稍顯不足,與同級競品相比略居劣勢,若降噪效果是你的首要考量,或許就要多加評估一下了。最後 JB 還是要抱怨...開關機動作未免要按太久了吧,有時候以為已經關機了,卻還是處於連接狀態,如果改成撥桿式開關或許會好一點?

適逢拜雅 beyerdynamic 百年品牌里程碑推出的 Aventho 300,不僅是品牌現役旗艦無線耳罩式耳機,更首度導入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並搭載高階有線耳機等級的德國製 STELLAR.45 動圈單體,其整體實力足以挑戰市面上其他萬元級旗艦耳罩式耳機,展現出拜雅百年聲學底蘊的真正價值。
MD:Vi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