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去年推出 Cleer ARC II 開放式真無線藍牙耳機系列後,今年 Cleer 同樣為消費者帶來新一代升級版的 ARC 3 開放式 AI 真無線藍牙耳機,延續前代的產品規劃,ARC 3 也會有運動版與音樂版兩個版本,而本次肉眼可見的明顯更新就在於充電盒上搭載全彩觸控螢幕,充電盒內也內建 UV 紫外綫消毒燈與化妝鏡(黑色配色款未搭載);全新的 ARC 3 更導入 AI 恆聽、AI 動態音量調整、AI 場景檢測、AI 喚醒語音控制與 AI 體感操作等眾多時下最夯的 AI 功能,同時也具備藍牙 5.4、Dolby ATMOS 全景聲音效支援、Hi-Res Wireless 音質認證、IPX7 防水機能、LDAC/LHDC 無損編碼格式支援等完整功能,如以官方不到 6 千元的售價定位來說,確實稱得上是一款頗具性價比的開放式真無線藍牙耳機產品。
目前 Cleer ARC 3 開放式 AI 真無線藍牙耳機正在台灣市場還未正式出貨,但布萊恩還是先從代理商取得在中國當地販售的音樂版來為各位進行體驗,不過由於海外版的規格與包裝上會有些許不同,因此我就直接從差異相對較小的產品本體來為各位介紹,基本上除了充電盒內部的香氛盒在海外版取消外,其它如耳機與充電盒的規格與功能上都是完全相同,特此跟各位說明。

首先來看到 ARC 3 的充電盒設計,對比去年體驗過的 ARC II 來說,這次的充電盒體積並沒有明顯的加大,其尺寸為 97.2 X 71.8 X 27mm,內建 1450mAh 電池容量能為耳機帶來 4 次完整的充電,這是開放式耳機外形結構較大所帶來的好處之一,能讓耳機的續航力有著大幅的提升。而這次 Cleer 也為充電盒加上一個全彩觸控螢幕,可用來接聽電話、音樂播放、查看天氣資訊、耳機輔助功能設定、EQ 設定等操作,基本上就是把 App 內的功能都放入充電盒中,讓使用者能夠在不使用手機的情況下就能進行相關設定,雖說能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但相對地也會增加充電盒的耗電量。

ARC 3 的充電盒可採用兩種充電方式,一種是透過充電盒後方的 USB-C 充電埠進行有線充電,另一種就是透過 Qi 無線充電板進行無線充電,算是滿主流的充電配置。
- 充電盒內部
- 耳機充電槽
- UV 殺菌燈
- UV 燈運作中
- 殺菌運轉中
- 耳機本體
- 可調耳掛結構
- 耳機本體(內)
- 耳機本體重量
- 含充電盒重量
充電盒上的全彩觸控螢幕提供耳機與充電盒的電量資訊,以及基本的時間資訊,其功能還包含音樂播放器、Dolby ATMOS/頭部追蹤功能/音效模式功能、EQ 音效模式調整、聽力保護功能、步數紀錄、螢幕關閉時間調整、計時器功能、尋找耳機功能、遠端相機操作、螢幕亮度調整、桌布更換、重新開機/電源關閉/重置充電盒、耳機配對操作,以及充電盒韌體資訊等功能,如果不算要使用 Cleer+ 專用應用程式才能進行的韌體更新操作的話,基本上只要將配對到智慧型手機後,就可以用充電盒進行耳機大多數的操作,我自己是覺得便利度跟實用性真的很高,也不會有雞肋之感。
透過充電盒上的尋找我的耳機功能,按下左右耳機的聲音播放按鍵後,耳機本體就會自動發出聲響,但並未具備定位功能,因此如果耳機超出所在位置的範圍時可能還是愛莫能助,但可以透過 Cleer+ 應用程式來開啟智慧防丟提醒,簡單的說就是當耳機掉落時就會發出提示音來提醒使用者,雖然不支援定位找回功能,但也算做到一個”預防“遺失的功能。
- Cleer+ 應用程式主畫面
- 韌體更新功能
- 韌體更新
- 體感控制(通話接聽)
- 體感控制(通話掛斷/拒接)
- 體感控制(上一曲)
- 體感控制(下一曲)
- 體感控制設定選單

- EQ 均衡器選項
- 自訂等化器
- 設定選單
- 觸控面板操作設定(左)
- 觸控面板操作設定(右)
- 更多設定選項
- 充電盒設定選項
- 個人化背景圖片
- 充電盒韌體更新
- 功能設定選項
- 個人資訊設定

以同類型的開放式真無線耳機來說,ARC 3 的實際佩戴感算是相當不錯,且耳機具備左右與長度可調結構,佩戴上雖然還是有一點存在感,但對於長時間的舒適性影響不大,加上開放式耳機原本就不挑耳型,因此基本上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可以輕鬆進行佩戴,至於 IPX7 防水防塵機能就不用多說,除非是午後雷陣雨那種傾盆大雨等級,基本上一般運動的汗水等都具備保護作用,且也能直接用水清洗,但記得在清洗過後要用乾布擦拭後再放入充電盒進行充電,由於擁有耳掛設計,對於佩戴時的晃動感與掉落感狀況也能大幅的減少。

ARC 3 內建 Qualcomm Snapdragon S5 藍牙晶片,採用藍牙 5.4 傳輸技術,支援 aptX Lossless、aptX Adaptive、AAC、SBC、HWA、LDAC、LHDC、Hi-Res、LE Audio 編碼格式,簡單的說就是支援高解析無損音樂播放,且 LE Audio 的超低延遲表現,也讓我在看影片或玩遊戲時沒有出現影音不同步的情況,而這款真無線耳機內建的頭部追蹤與 Dolby ATMOS 空間音效功能,也是受益於這顆 Snapdragon S5 藍牙晶片。

這次我同樣是用 iPhone 搭配 KKBOX Hi-Fi(16bit/44.1kHz) 與 Hi-Res(24bit/48kHz) 高解析音質音樂進行試聽,同時我將 EQ 均衡器設定在 Flat,同時開啟 Dolby ATMOS、頭部追蹤與音樂模式。首先 Dolby ATMOS 所帶來的環繞音場效果真的相當明顯,在人聲較爲後靠的基本調音設定下,能夠讓聲音的前後層次感更為明顯,加上透過耳機內建的 6 傳感器,能夠追蹤頭部移動,帶來更具動感的聽感,關於環繞音場的體驗上,真的是相當出色。
ARC 3 搭載 16.2mm 動圈驅動單體,在解析力的表現上也相當夠水準,樂器的形體與細節表現相當優異,針對人聲的細節與細膩感的呈現上也很優異,不過這款真無線耳機主要著重在主流的中高音頻,低音則有 DBE 3.0 動態低音增強功能進行強化,在低音力道與下潛深度也都在水準以上,較為缺乏的僅有低音的彈性較為不足,這會讓音樂的節奏感與活潑感稍微下修一點,至於高音頻部分則有點沉悶感清亮度稍嫌不足,像是小提琴高把位或鋼琴高音鍵位的聲音細節都顯得不夠明顯,以實際的聽感來說,ARC 3 還是以主流的調音設定為主,讓夠滿足大多數的流行音樂、搖滾樂等類型樂曲,且也很適合聆聽大編制的交響樂或聲樂等曲風音樂,整體來說聽感算是相當討喜,加上全景聲與頭部追蹤功能,確實能夠帶給聆聽者更豐富且滂薄的環繞音場效果。

ARC 3 內建的 AI 恆聽及 AI 場景檢測功能,則是我覺得相當有趣的設定,雖然現在似乎很多 3C 產品都要冠上 AI 才有一種跟上流行的感覺,但實際上這兩個功能都是透過內建的麥克風來偵測環境聲音,藉以提供室內與戶外的一致聽感,場景檢測功能更能在戶外運動或步行通勤時,稍微減少環境噪音或是風切聲,提供更為精準的聲音傳導,這也是開放式耳機產品比較注重的一個環節,這兩個功能在實際測試時,都能發揮一定的效果,讓聆聽時不會受到太多環境聲音的干擾,能夠盡可能維持固定的聽感表現,這部分是滿值得稱讚的地方。

Cleer ARC 3 在耳機內建 110mAh 充電式電池,我自己在開啟 Dolby ATMOS 等相關功能,並將音量設定在 50 的情況下,進行藍牙音樂的無線播放,單次連續的使用時間約為 8 小時 22 分鐘左右,會剩餘 10% 的電量,續航力表現也算是相當不錯。至於開放式耳機會不會有漏音的問題,基本上在戶外環境下,除非音量開啟到 80% 以上,否則是不太會出現漏音甚至是散音的狀況,室內較安靜的環境下,我自己則是建議音量大約在 40 左右,這樣能維持優異的聽感,也不會擔心有隔壁的同事或朋友會聽到耳機內的音樂。

繼去年測試過 Cleer ARC II 開放式真無線藍牙耳機運動版後,時隔一年又實際體驗到這款全新的 ARC 3 開放式 AI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音樂版,本次除了讓我印象深刻的具備全彩觸控螢幕,以及具備豐富功能操作與 UV 殺菌燈配置的充電盒外,ARC 3 本身支援的高解析藍牙音樂編碼、LE Audio 低延遲功能,以及眾多針對聽感優化的 AI 功能,確實都讓我再次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擁有觸控、體感、語音三種控制耳機的方式,也讓這款耳機在實際使用上變得更為有趣,雖然外型與耳機結構上僅有小小的升級,不過都是針對實際使用便利性與實用性上進行強化,這對使用者來說更有明顯的升級感,加上符合日常室內外環境的均衡討喜的聽感,以及實測接近 8.5 小時的單次聆聽時間,以上的功能僅需不到 6 千元就能入手,建議各位可以找時間去試戴試聽,或許有相當高的機會能符合個人的使用與聆聽需求。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