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beyerdynamic』世界知名音頻設備品牌,創立於 1924 年,總部位於德國海爾布隆,與 Shure 及 RG Jones Sound Engineering 同為世界上最老的音響設備公司之一,尤其是旗下耳罩式耳機,在燒圈中可為深植人心。

其品牌耳罩式耳機,擁有全球廣大支持者,但筆者因個人因素,無法長時間使用耳罩,故一直未多加關注,直到今年八月 TPAF 遇見「Xelento Remote 2nd」,自此對他的音色著迷,才有了本篇的誕生,但分享一年前已上市的耳機,有什麼意思呢?🧐

初見榭藍圖 2(Xelento 2nd)使用的是原廠線材,阻抗 16 歐姆,可直觀的感受他易推、耐聽、柔和之特質,就好比謙遜有禮富內涵的紳士,只不過人有許多面向,短暫相處不見得有深刻了解,所以有機會多相處一下,當然要把握囉~😎
「本篇為精簡版,減少一下話癆

開箱: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每個榭藍圖 2 都由德國專業技師手工打造,採用『beyerdynamic』獨家 11mm TESLA 專利單體技術,小巧精緻的複合金屬外殼,打上 24K 金雷射雕刻標誌,而單邊耳機重量為 16g ,使其擁有極高的配戴舒適感,全新改良的 MMCX 母座可供換線,並搭配鍍銀的 3.5mm 具線控線材以及 4.4mm Pentaconn 平衡線,而各類五金接頭皆為鍍金,另有七組不同大小的矽膠耳塞與三對海綿耳塞。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開箱有著尊絕不凡的氣息。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細緻而有型的斜角對開包裝。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磁扣耳機收納盒。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說明書與耳機身分證,每對「Xelento Remote 2nd」都有自己的專屬編號。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另有擦拭布、2 透明線夾、一對備用濾網(見下圖)。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耳機美也就算了,連置放的固定模組裡外還都是布料😳。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全物件。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小小的好可愛~🥰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耳機腔體手感極佳!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所附線材纖細好收納。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3.5mm 線材具線控、麥克風, iOS & Android 通用,麥克風音質飽滿清晰,十分適合錄製 K 歌練唱用,效果比蘋果原廠 Lightning 耳機好。

[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德國純手工打造~
線材上的 R & L 標示無法立見,得藉由光線角度分辨,接上時有個爽脆的喀聲,插拔簡便而順手💪。

測試物件:

前端:
  • iPhone 14 Pro Max。
  • iMac 24"。
小尾巴:
  • 蘋果原廠音源線。
  • FiiO KA5。(搭配 RK RUF-100 金、銀線+RK Lightning 轉接頭)
  • audirect Beam 4。(搭配 RK RUF-100 金、銀線+audirect 新版 OTG Lightning 轉接頭)
  • iKKO Heimdallr ITB03。(搭配 RK RUF-100 金、銀線+audirect 新版 OTG Lightning 轉接頭)
耳擴:
  • Phatlab Chimera D 耳機擴大機。

聽感:

原廠耳塞:

矽膠耳塞音色清亮有較開放之感,配戴輕盈舒適少閉塞,加上有七種大小,對於左右耳使用不同耳塞者,得以輕鬆找到適用耳塞,初開聲,女聲略有些毛刺感,經過一段時間的 Burn in ,可稍加打磨,但仍有殘存,因而換成內附的海綿耳塞,海綿耳塞相對讓隔音提升許多,因此在 iPhone 上可減少一格音量使用,另外低頻之份量感略增,並有相對黑暗的背景感,使得音樂性略增,二款耳塞並非優勝劣汰,而是對應不同曲目或玩家自身喜好,例如矽膠耳塞對應編制樂曲時,有人需要這份開揚感以及金屬樂器的清亮,而用海綿耳塞時,音場會產生一種簾幕環抱感,當聲音擴散後持續時間略拉長,暈染出優美音色,能量則往聽者端襲來,與矽膠耳塞的向上悠揚不同,而個人目前喜好偏向海綿耳塞,故以下聽感均利用海綿耳塞。

3.5mm:

蘋果原廠音源線:
筆者以為,「Xelento 2nd」最大的優勢在於對應各類型曲目穩定而游刃有餘,無論是再吵的歌曲(LiSA-REALiZE)亦或是很難穩定輸出的曲目(MAN WITH A MISSION & milet-絆ノ奇跡),神奇的不會有特別刺耳難聽的聲音竄出,著重在主要聲音的強化輸出,其餘聲音或細小配樂會被稍加撫平稜角,但不表示被消失,而是巧妙的融入其中,因而細品還是可被窺見的,例如(和樂器樂團-The Beast),女聲甜美並持續維持地位,不因周身高複雜的樂器及節奏鼓點所掩沒,弦樂 Q 彈通透悅耳,雖說整體音色相近,少了特殊性變化(例如亮度更高且具辨識性的鈸),但以蘋果原廠音源線直推下,能取得整體穩定且具爽脆度的鈸(和樂器樂團-Flower of Dusk)已是相當出色之表現,不少耳機為了特色的強化,有可能使得部分樂器凌亂而吵雜,通常需要更優質的前端來支援能量以彌補不足,但在「Xelento 2nd」上是不需要的,且能推送大編織樂曲,相當了得。

人聲詠唱慵懶微溫,其鬆弛樣貌的中央保留一些清晰線條感(陳綺貞-雨水一盒),使其在穿透性較高的人聲上(周深-大魚),只是顆粒感較高,但不會感到單薄生硬,此點會使得氣音詠唱的情緒更加飽滿,「Xelento 2nd」柔軟有質但不暈染的低頻,控制得體,讓本曲展現出飽滿而有包覆感且略寬大的氣場,並將人聲泛音拉近,與主人聲相互輝映、不浮躁,甚是優美。上盤雖有天花板感,但聲音展延時因空間仍足夠,故不感壓抑,淋漓且不刺耳,舒爽但仍舊保留能量,以直推來看,相當出色(Vitas-Посвящение)。

中頻具優秀解析力,無論是高複雜度樂曲、ACG、搖滾、編制樂皆可穩定處理,尤其是(SawanoHiroyuki[nZk]-Glory -into the RM-)的穩定輸出,但音色溫潤使得走向並不強烈,少了點辨識度高的直觀感受,例如偏好速度感與華麗者,或許討喜度並不高,但榭藍圖 2 卻讓筆者在測試期間,不需要拔下耳機休息,因此對於喜歡長時間聽音樂且雜食者,反而更是上上之選!

而在 KPOP 裡可感足夠而具通透質地的低頻,軟 Q 中帶有一點尾勁,四邊形體稍微寬鬆但具份量,向下擊出後往左右邊加快散去,而散去速度快,故不會去暈染他頻,雖沒有很強的半球體小舞台感,但整體音場配置拉近,搭配在外飄盪的泛音及配樂,呈現向左右方展延的模式,產生出不同的音樂性與節奏感(IVE-I AM)。而這樣的特性在(米津玄師-地球儀 - Spinning Globe)展現出令人驚喜的詮釋,寬大而保富能量的音場,傳達出澎湃的情感,令人十分著迷。

雖有不少朋友表示「Xelento 2nd」雖然不錯,但總感覺有些平淡,我想這與每個人喜好有關,例如小提琴演奏中(川井郁子-水百景&潮之音),弦音適度溫潤飽滿而富細膩變化,滿溢的情感以及高頻展延的細緻轉音,直推上即有,不需利用其他小尾巴,雖說輪廓尚不夠具體,但考慮只是利用蘋果原廠音源線,我就很難再苛求他什麼了,怎麼說呢~總之我就是覺得好聽💪。

4.4mm:

替換成 4.4mm 原廠線後,我們首先利用 FiiO KA5 + RUF-100 線試試 ACG ,在高增益下(YOASOBI-勇者&放課後ティータイム-NO, Thank You!),人聲亮度略增並略收束,低頻能量加大但更加寬鬆,金屬樂器亮度與線條略增,但音場整體依舊以飽滿的狀態來展現,雖然充斥的配樂可見度提高不少,但如果您需要的是透涼且乾淨的配置,恐將感失望,反而 audirect Beam 4 + RUF-100 線因聲底較純淨,使其擁有更充裕的聲音亮度,雖低頻能量感與鬆軟度較高,但位置較偏下盤,尚可讓中高頻有一些華麗感的呈現,並提供更軟萌的人聲。而 iKKO Heimdallr ITB03 + RUF-100 線則具有更黑暗的背景感以及小舞台的包覆樣貌,低頻深沈而凝結有力,音樂性有直線提升且更有速度感,但「Xelento 2nd」本身低頻比例較高,因此低頻依舊搶眼,如果您想追求的是中高頻淋漓的華麗感,個人建議更換線材會是比較快的方式,例如大力揚 星弦,只不過換線無法改變「Xelento 2nd」出色的低頻表現,最多就是稍微的收斂或表現型態微調而已哦~

接著我們利用 audirect Beam 4 + RUF-100 線,對比一下原廠 3.5mm、4.4mm 的差異,首先, 3.5mm 除了比 4.4mm 需多 2 格音量外,最大的感受在於形體明朗化,在平衡端下,無論是人聲、配樂、低頻以至於音場外圍,皆更加具體並褪去柔和樣貌,使得聲音傳達更有能量(IVE-I AM),十分有上平衡端的價值。而在流行樂的應對上,原廠所提供的 4.4mm 平衡線已具相當素質,在三頻均衡的穩定狀態下,可再提供聽者更加有感的升級度。

那換線又將如何?

無論是大力揚 星弦、Vortex Cables Seraphina&Lavinia ,皆在低頻上提供更大的能量感,接著是中頻的細緻度、聲音擴散後的暈染、音場大小與狀態,雖不會有急遽本質上的改變,但可以讓音色更具熱情,例如與 Seraphina 之搭配就頗有看頭,低頻節奏更趨有力而 Q 彈,下潛深度略增,略黑暗的背景感讓配樂在環繞時,有更明確的線條感,人聲收斂趨於線狀,亮度略提高,使其更有穿透性,個人覺得會從一個溫柔謙遜的紳士,轉化成健身活力小鮮肉🤣。

高階耳擴:

使用原廠線的榭藍圖 2 是否有上高價耳擴之必要?

阻抗 16 歐姆的「Xelento 2nd」在流行樂上,個人覺得利用原廠的 4.4mm 搭配不錯的小尾巴上平衡端即可,不見得需用高端產品,但假如您是編制愛樂者,有設備還真的非常建議使用!

筆者搭配 Phatlab Chimera D 真空管模式,可獲得各聲音更加飽滿富能量的狀態,有著較具體的拓展與收束,傳遞淋漓而動人,音符近拉如同在您眼前,並有篇幅較大的動瞬態差異,但音量開大下,受限於線材,末尾收的可能就沒那麼漂亮囉,因此,對於這方面有所追求的玩家,可換換看 Lavinia ,在更加寬大的音場下,足夠的空間讓單音擴散更加優美而細緻,管樂拓展有收放收放的波動感,並減少末尾壓抑,提升大動態表現,並保留多情韻味,相當悅耳(久石譲 &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A Symphonic Celebration (Music from the Studio Ghibli Films of Hayao Miyazaki)-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より))。

結語:

「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旗艦入耳式耳機」是一款相當容易驅動好的優質耳機,四平八穩的特性讓他對應各類型曲目都有良好詮釋,您不會在部分歌曲中聽見艱澀難聽且吵雜的聲音,尤其是歌曲類型異常雜食的玩家(對~我說我自己🤣),各國流行樂、搖滾、編制樂... ...等,皆能輕鬆駕馭,單單利用 3.5mm 直推已然相當出色,是一款相當耐聽且好聽的優秀耳機!全天候讓您擁有十足沈浸感,捨不得將它取下🥰。

不務正業的護理師 http://ching3c.com/
2023-12-06 17:40 發佈
好像很厲害,找時間去聽聽看
請問版大
如果聽流行xelento 2nd與ie900誰比較適合呢?
還在猶豫 能不能請版大稍微小小分析
兩者見的差別之類的 謝謝
sewalkman810 wrote:
請問版大如果聽流行xelento...(恕刪)


哎呀~兩個價格差很多呢~

假如沒打算買中高階線材,建議直上IE900,可玩性或日後升級前端,以本質解析力來看,都是比較好的。

榭藍圖二比較像是我這種預算有限,價位還負擔得起的,用於直推、有點基本還不錯的前端、擁有一些線材,可以搭配出許多可玩性者合適,但耳機價位與解析力擺在那,上打就成了玩笑話囉,但他輕巧好配戴,加上柔和聲底,適合久戴,怎麼聽都不累

IE900當時借測,距離聽到的時間有點久,無法直接進行NP,望請見諒~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