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繼 2021 年推出擁有透明外殼的時尚耳機 Nothing Ear(1),以及去年底推出的 Nothing Ear(Stick)後,這個來自倫敦的科技品牌又在今年推出旗下第三款真無線耳機 Nothing Ear(2),延續 Nothing 標誌性原創透明外殼設計,並採用全新的雙腔體設計,讓驅動單體與電路零件分離,藉此呈現高保真音樂,重新打造的 11.6mm 可自訂式隔膜單體、雙重連線功能、具備降風噪的清晰語音科技、高解析音質認證,搭配本次專屬 Nothing X App 中,帶來專屬的個人化聲音設定檔,以及個人化主動降噪技術的雙重升級,期望為聆聽者帶來更為個性化的使用與聽感體驗。

外盒包裝(正)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外盒包裝(背)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的外盒包裝也承襲 Nothing 品牌的經典設計風格,白色外盒搭配耳機本體的照片,為其增添不少獨特的辨識性,外盒背側則可以看到耳機的詳細規格,同時在右下角也有低調的『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音樂認證。

包裝設計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內盒包裝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耳機與配件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矽膠耳塞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採用可回收紙材製成的外盒,在開啟外盒的方式則與 Apple 系列產品包裝有異曲同工之妙,開啟外盒包裝後就可以看到讓使用者下載 Nothing X App 的文件收納紙袋,內含使用說明書與注意事項說明。內盒除耳機本體與充電盒外,還同時附上 USB Type-C 充電線與 S/L 尺寸的替換矽膠耳塞(M 尺寸矽膠耳塞已預先安裝在耳機上)。

充電盒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USB-C 埠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Qi 無線充電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耳機充電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充電插槽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的充電盒也為品牌標誌性的全透明設計,要避免刮傷與重壓受損的情況,充電盒可採用後方的 USB-C 埠進行有線充電,也可透過 Qi 充電板進行 2.5W 無線充電,充電盒內部配置的耳機充電槽,則為標準的磁吸式設計,並在充電槽內印有紅色(右耳機)與白色(左耳機)的明顯標示,因此在使用上不會有放置錯誤的疑慮,而充電盒則內建 485mAh 充電式鋰電池,並具備 IP55 日常防水機能。

耳機本體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雙腔體設計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耳機導管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的耳機本體延續前代透明外殼的耳機柄設計,上方也印有紅色與白色用於辨識左右耳機,全新的雙腔體設計內置重新打造的 11.6mm 可自訂式單體,其全新可⾃訂式振膜更採⽤聚氨酯和⽯墨烯混合製成,這樣的設計能為聆聽者帶來更純淨的聲音,同時也能強化聲音的空間感與清晰的音質。左右耳機上共備有六個麥克風,搭配 AI 降噪演算法與清晰語音技術,耳機導管則為短導管設計,能減少入耳式耳機配戴時的侵入感,矽膠耳塞則為特別的橢圓形式設計,用以搭配耳機的腔體結構,耳塞的拆裝算是相當簡便。

耳機內建 33mAh(單耳)充電式鋰電池,並具備 IP54 防水等級,根據官方規格表示,耳機完全充電且關閉主動降噪功能,單次音樂播放的時間最長約 6.3 小時,開啟主動降噪功能最長則約 4 小時,搭配充電盒可提供額外 4.5 次的完整充電,讓總續航力最高可達 36 小時;這款耳機也支援 10 分鐘可供使用 8 小時的快速充電功能。

耳機重量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充電盒重量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實際測量耳機本體的總重量為 9g,單邊耳機則為 4.5g,充電盒本體重量則為 51g,一起攜帶外出的重量則為 60g,算是相當輕巧的設計。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3
驅動單元:11.6mm 動圈式驅動單元/石墨烯 + PU (聚氨酯)隔膜
頻率響應:未公開
音訊解碼:SBC、AAC、LHDC 5.0
電池容量:單邊 33mAh/充電盒 485mAh
電池續航:
耳機本體約 6.3 小時,搭配充電盒可達 36 小時(ANC 關閉)
耳機本體約 4 小時,搭配充電盒可達 22.5 小時(ANC 開啟)
防水等級:耳機 IP54 / 充電盒 IP55 防塵防汗
重量:單邊 4.5g / 連同充電盒 60g
售價:4,950 元


透過 Android 與 App Store 雙平台下載的 Nothing X App,就可針對左右耳機的點按控制進行個人畫的調整,從 App 中可以看到除了按一下暫停/播放音樂與接聽/掛斷電話的功能外,像是按住、按一下後按住、按三下與按兩下皆可進行設定,各位可以依照使用習慣進行調整。而這次 Nothing 也為使用者帶來平衡、低音增強、高音增強、聲音(人聲)與自訂共五種預設的聲音模式,當然新增的個人化聲音也是這次更新的重點。

最後,雜訊控制選項部分,則可分為主動雜訊抑制,共有高、中、低與自適應四種模式,同時也可透過約 2~5 分鐘的測試來獲取個人化降噪效果,但請各位記得要在 50dB 以上的環境中進行,通透模式則沒有特別的程度調整,但可套用個人化降噪效果來進行強化,最後的關閉就等於是一般的聆聽模式。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雖屬入耳式耳機結構設計,不過短耳機導管的設計,讓這款真無線耳機實際配戴時並未有強烈的侵入感,搭配適合個人耳型的耳塞後,就能夠擁有出色的配戴穩定度與舒適感,各位也能透過 Nothing X App 來針對耳塞尺寸進行貼合度測試。

由於耳機具備 IP54 防汗防塵機能,加上配戴穩定度表現相當不錯,我自己也常用來進行慢跑或高強度間歇運動時搭配使用,除了配戴時不易掉落外,運動後的清潔也相當方便,記得使用乾布將汗水或髒污擦拭乾淨後,再放入充電盒進行充電即可。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Nothing Ear(2) 的操作方式是用手指按壓左右耳機柄上的觸控板來進行,這與 Apple AirPods Pro 系列操作方式大同小異,雖沒有實體的按鍵又非手勢操作的觸控面板,這也讓操作時比較不會受到手指弄濕等外部狀況影響。原廠預設的操作設定其實算是相當直覺方便,搭配可個人化的操作設定,我自己覺得不算難上手,如果你曾用過 AirPods Pro 系列的話,應該有 99% 的機率可以無痛轉換。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接著來跟各位分享 Nothing Ear(2) 的主動式降噪與通透效果,先從通透模式說起,這款耳機的通透模式個人覺得算是相當自然,整體的聽感也讓當舒適,雖說在高音頻部份還是會有聲音稍微放大的效果,但基本上不是屬於惱人的聽感,人聲的音量也很適中,不會有過於小聲的情況,配戴時不播放音樂還是可以自然的與人交談,總體來說算是相當討喜的通透模式設定。

主動式降噪效果部分,我自己就用原廠預設的降噪模式來進行體驗,畢竟個人化降噪就比較主觀,先說高、中、低三種降噪模式,以我自己體驗過後,高降噪模式適合用於搭程高鐵、捷運或飛機時使用,中降噪模式則適合公車、計程車等環境,低降噪模式則適合室內環境或騎乘單車時使用,至於如果各位覺得要調整模式很麻煩的話,設定在『自適應』降噪模式,讓耳機透過內外麥克風去調整,我覺得也是可行的方式,基本上判定不會有太大的落差。

機上降噪測試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機上降噪測試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本次我也藉由出差到泰國曼谷的機會,在飛機上實際測試 Nothing Ear(2) 的降噪效果,這次搭乘的是 STARLUX 星宇航空的 A350-900 客機,機上的娛樂系統就可以直接連結自己常用的藍牙耳機,也提供了一個相當優異的測試環境。Nothing Ear(2) 在開啟降噪時,未播放音樂或影片的情況下,就能擁有約 85% 的隔音效果,人聲音量約 40%、機上噪音僅剩下引擎運轉的連續噪音能夠清楚聽見,且不會出現不適的負壓感,這點算是滿值得稱讚。音樂或影片音量約在 50~60% 的設定下,就能達到與外界隔絕的狀況,且原有的引擎噪音等基本上就完全消失,整體來說,Nothing Ear(2) 不論是在地面或高空中,都能提供不錯的降噪效果,不過可惜的是這款耳機在開啟降噪模式時,我自己連續播放音樂的時間約僅能撐過臺北桃園-泰國曼谷約 3 小時 20 分鐘的飛行時間,要應付更長時間旅程可能會有點吃緊。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音質聽感方面,Nothing Ear(2) 屬於人聲較為前靠的調音設定,但與音樂的分離感不會過於明顯,融合度算是相當恰當,中音沈穩扎實、高音清亮略帶沈悶感、低音回彈明快力道適中,算是這款真無線耳機的主要聽感,以藍井艾露的〈アイリス〉來進行試聽,樂曲一開始的鋼琴聲與接下來的吉他伴奏,就可以明顯的聽出高音略感沈悶的聽感,進入人聲演唱部分不難聽到這款耳機對於人聲細膩度的掌握相當出色,聲音的解析力也相當出色,人聲背景的和聲清晰度相當明顯,副歌的鼓聲也可明顯聽到明快的回彈,節奏感表現相當不錯。

接著我也用中島美嘉的〈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來進行試聽,中島美嘉獨特的聲線與單純的鋼琴伴奏搭配相當平衡,人聲細膩度與細節相當明顯,證明了這款耳機相當適合用來聆聽人聲為主的樂曲,像是爵士樂、節奏藍調等,可以確實的賞析到不同人聲的風格與特色。最後,我用 Slash、Myles Kennedy 與 The Conspirators 的〈Anastasia〉來進行結尾,開頭的吉他獨奏可以清楚地聽到滑弦與撥弦的聲音細節,緊接著鼓聲與吉他高音的加入,讓聽感產生不錯的節奏感,不同樂器的形體掌握也相當優異,且定位感也很明確,對於聲音的空間感也掌握得宜,會有一種像是在演奏廳聆聽之感。

Nothing Ear(2) 試聽報告|升級個人化功能 迎來嶄新聆聽體驗
整體來說,Nothing Ear(2) 延續了前代的透明外殼設計,並採用全新的雙腔體設計、重新打造的 11.6mm 可自訂式隔膜單體,以及透過 Nothing X App 嶄新的個人化聽感與降噪功能,且以售價不到 5000 元就能擁有主動降噪與水準以上音質聽感表現的真無線耳機,我自己覺得算是滿超值的選擇。此外,Nothing Ear(2) 還具備雙重連線、耳機與充電盒防塵防汗機能、個人化操作設定等功能特色,基本上市售真無線耳機所擁有的功能都包含在內,即便高音略帶沈悶感,加上開啟降噪模式時,電池續航力略顯不足等有待改善外,以外型設計、豐富功能與完整的個人化設定,都會是滿值得入手的一款真無線降噪耳機。
2023-04-18 9:28 發佈
外型跟一代相同,都是很特別的透明設計
可以買來試試看,還沒有用過
耳塞式耳機著重降噪功能很棒~感謝介紹
透明的感覺不錯,但價位有點高@@
Meet Vampire:http://blog.xuite.net/tim13/vampire
外型的設計真很有品牌特色
Stick用戶路過,支持一下。
現在5000左右的耳機是百家爭鳴,這設計我可以。
看起來不錯,
價格中等,
只是那個盒子少了點質感@@
音訊解碼沒有辦法支援aptx或是LDAC稍嫌可惜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