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Jefflin / 2020年9月9日



這篇分享我的開箱和使用心得,原本小弟我考慮採購DAP等級只到M11 PRO,後來體驗過旗艦等級規格和考慮日後評測到高階耳機可以有更好的參考價值,最終敗下這台M15。

本篇文章為第一篇DAP開箱歡迎各位讀者提供意見。

前言

近年來大陸耳機品牌Fiio在DAP產品快速進軍高階市場,原本Fiio的DAP只販售到中低階市場,後來推出了搭載雙AK4497的M11 PRO開始邁向高階市場,到去年年底發表最強的M15搭載最高階DAC雙AK4499,硬體方面除了是旗艦撥放器也是旗艦級隨身USB DAC及旗艦級藍芽耳擴,M15將硬體堆好堆滿那麼音聲是否為旗艦規格讓小弟小當期待。
以下為官方的產品規格

產品型號:M15

CPU處理器:三星Exynos 7872 14nm

CPU核心數:6核心(2核A73+四核A53)

DAC晶片:Dual AK4499EQ

螢 幕:5.15英吋

螢幕分辨率:1440×720 HD+

螢幕類型:IPS HD 720p全貼合Incell顯示螢幕

無線傳輸:WiFi 2.4GHz/5GHz

藍牙版本:5.0

藍牙發射:HWA/LDAC/aptX HD/aptX/SBC

藍牙接收:SBC/AAC/aptX LL/aptX HD/LDAC

音源輸出:3.5mm(PO/LO/SPDIF)輸出/2.5mm平衡輸出/4.4mm平衡輸出

USB DAC:768kHz-32bit/DSD512

失真加噪聲:線路輸出<0.0004%(1kHz/10kΩ)

PO輸出<0.0005%(1kHz/32Ω)

平衡輸出<0.0006%(大耳模式/1kHz/300Ω)

頻率響應:線路輸出:5Hz~90kHz(-3dB)

PO輸出:20Hz~90kHz(-3dB)

平衡輸出:20Hz~90kHz(-3dB)
信 噪 比:線路輸出>121dB

PO輸出≥121dB;≥119dB(耳罩模式)

平衡輸出≥122dB;≥118dB(耳罩模式)

PO輸出功率:≥285mW @16Ω;≥405mW @16Ω(耳罩模式)

≥215mW @32Ω;≥490mW @32Ω(耳罩模式)

≥31mW @300Ω; ≥70mW @300Ω(耳罩模式)

平衡輸出功率:≥420mW @16Ω;≥370mW @16Ω (耳罩模式)

≥635mW @32Ω;≥800mW @32Ω(耳罩模式)

≥120mW @300Ω;≥280mW @300Ω(耳罩模式)

撥放器外觀

▼Fiio M15最外層包裝盒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包裝盒打開可以看到裡面Fiio M15的黑色外盒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Fiio M15的黑色+彩色炫光外盒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Fiio M15的炫光外盒側邊抽出來一個黑色M15的內盒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表面有M15的黑色壓紋內盒打開來又一個北美胡桃實木木盒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胡桃實木木盒正面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胡桃實木木盒側面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再打開來終於看見M15的本體了,複習一下一共開了一個外包裝的紙盒、黑色炫彩外盒、壓紋內盒、胡桃實木木盒,看來只有旗艦級的M15才有這種精緻的包裝待遇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本體裝在有緩衝泡棉的胡桃實木木盒裡,標面貼著AK4499EQ的電路佈局的示意圖,右邊有一個來條可以直接方便將M15取出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下層黑盒攤開來就是M15的所有配件,退卡托針、USB Type-C 傳輸充電線、3.5mm 轉 SPDIF 輸出轉接線、和說明手冊還有一片玻璃貼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開機時有出現Fiio Logo的開機畫面,大家可以看到5.15 英吋 IPS 高清全貼合 incell 螢幕具備86% 的螢幕占比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開機完後進入M15的原始桌布就是跟一開始的保護模一樣圖案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的底部有USB Type C端子,再來右邊有Micro SD的卡托,和手機 SIM卡類似的卡托設計,最大支援2TB的 Micro-SD 記憶卡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的左側凹槽由前到後分別為Hold 開關、電源鍵、上一首、開始/暫停、下一首、多功能按鍵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的頂部三個鍍金端子分別為4.4mm平衡、2.5mm平衡、3.5mm單端,相比M11 PRO 在2.5平衡做鍍金飾環更為美觀一至,最後是右邊的類比電位器音量旋鈕,音量旋鈕內側有藍色LED,可以設定長亮、呼吸、關閉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M15的背面是仿碳纖維紋路的被蓋,上方有Fiio的Logo、下方有兩個Hi Res的小金標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新版的驅動可以支援Play商店所以可以跟一般安卓手機一樣下載app使用,看線上影片和打遊戲都不是問題(前提要能跑得動)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Fiio M15使用

一般使用純音模式,可以減少安卓系統後台程式的影響,已經事先掃描過音樂檔所以畫面會出現最近撥放過的音樂。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USB DAC模式,可以當電腦的外接音效卡使用,使用狀況延遲很輕微感受不到,可以看影片和打遊戲,在長時間使用時感覺到機子明顯發熱但不會當機。

▼M15與電腦連接,在本機中點選Fiio driver>windows>USB DAC drive裡有一個安裝程式,安裝完後就能使用USB DAC模式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USB DAC模式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藍芽接收模式,這邊要注意在M15撥放鍵長按3秒鐘進入配對模式,通常開啟時會先進入回連模式,M15多虧於高通CSR8675 藍牙晶片所以可以使用各種藍芽協定,最高支援LDAC可以撥放到Hi Res音樂檔,使用起來聽音樂是沒問題、但是看影片就有輕微延遲。

▼藍芽接收模式與手機配對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藍芽接收模式配對完成撥放音樂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Fiio M15 測試環境

播放模式:純音模式高增益&耳罩高增益。

使用耳機:KZ AS16 2.5mm,鐵三角MSR7 3.5mm,SONY Z7M2 4.4mm。

測試音樂:本人音樂大多數都是ACG所以選用JOINT、打上花火、夜空、MUSIC of DREAM!!!、Stay Alive、Sanctuary、夢を撃ち抜く瞬間に!、未来の僕らは知ってるよ、リズと青い鳥 (コンクール用編集 Ver.),以上音樂皆為無損音質。

▼聆聽使用耳機鐵三角MSR7、KZ AS16、SONY Z7M2
[開箱]Fiio M15 旗艦安卓音樂撥放器


Fiio M15 聽感

AS16使用TRN T3 2.5mm純銀線聆聽時,低頻下潛良好力道充足、高頻響亮延展性好,在M15剛好補足AS16在其他前端時兩端的不足,聲音很乾淨音色還原度很好,分離度和解析非常出色每個樂器可以聽得清楚,音場整個加大,動態提升上來,讓AS16在素質得到很好的發揮。

MSR7使用原廠3.5無MIC線聆聽,MSR7強項在貼耳女聲和響亮的高頻,M15在推MSR7時聽感比電腦和USB DAC更能夠發揮MSR7的素質,空間感和分離度提升聲音更立體,三頻變平衡一些低頻量感有提升一些,聲音細節更乾淨清晰,保持女生獨特的音色。

Z7M2使用原廠4.4mm平衡線聆聽,Z7M2算是一支中高階的耳機用電腦和一般的USB DAC不法滿足Z7M2聽感有點悶,M15在耳罩模式下有非常充足的推力,很明顯感受到這種中高階耳罩帶來寬敞的空間感及強大的動態,Z7M2本身偏中低頻的調音低頻量感較多,在M15前端下Z7M2表現均衡耐聽,低頻控制優秀力道扎實,中頻人聲圓潤音色自然,高頻明亮細節豐富,寬鬆的聽感長時間聆聽耳朵不會有壓迫感,M15在耳罩模式平衡輸出可以很好的駕馭這支Z7M2,聽感和素質都有很好的發揮。

結論

個人覺得Fiio M15在這價位算是值得選購的撥放器,在硬件DAC用到最高階AK4499 EQ、播放的推力也非常足夠可以推動高端的耳罩,聲音保持中性自然的音色、音場和動態比起M11 PRO好上一個場次,再來M15同時支援2.5和4.4mm平衡接口在耳機線材使用上更為方便,在其他應用上也很多元,平時可以當電腦的USB DAC在觀賞影片或玩遊戲可以有更清晰乾淨的聲音,也能使用藍芽接收模式當作藍芽耳擴,以及與藍芽耳機配對使用,最後使用上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M15用上AK4499 EQ的DAC在工作溫度較高尤其在使用USB DAC模是最明顯,以上開箱評測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耐心看完文章。
2020-09-09 21:23 發佈
更新Fiio M15試聽耳機的聽感
▼Fiio FA9


Fiio FA9六動鐵耳機,使用三元線2.5mm,調音開關全開「靚麗高音」,低頻量感適中,質感和下潛表現得不錯,跟FH7相比沒有圈鐵銜接的問題、整體音色較為一致,中頻人聲偏亮較溫和,高頻在樂器細節豐富且不會太突出,到了極高頻就有明顯的增益雖然不會到刺耳但還是能感受到明顯的殘響,分離度中高,解析度高,整體來說FA9算是Fiio音質最好的耳機。

▼Morear me6II


Morear me6II六動鐵客製耳機,使用原廠線3.5mm,低頻量中等下潛深,低頻結像大,中低頻較少,中高頻人聲泛音優秀,高頻偏亮有齒音,高頻延展性佳,分離度高,解析度高,音場大且寬廣縱向也深。

▼Fiio FA9 & Morear me6II比較


同樣六動鐵讓我好奇FA9和me6II比起來會怎麼樣呢?比較起來me6II低頻下潛更深結像大有動圈的聽感,中頻FA9較溫潤me6II較清亮,高頻FA9在樂器的細節較豐富反觀me6II較收斂,超高頻時me6II的音色較自然、FA9較刻意拉高,這兩支各有特色FA9可以依喜好調整,me6II很有個性的調音。


▼Morear Z


Morear Z 一圈三鐵客製耳機,使用原廠線3.5mm,低頻量感中等比me6II多一些下潛不錯,低頻收放快速,中頻人聲中性音色較直白,高頻明亮細節多,超高音延展性佳自然滾降,分離度中等,解析力非常高細節保留完整,音場中等,這支偏向監聽的調音所以音色很直白但也不會太乾。


▼BGVP ES12


BGVP ES12 8鐵4靜電耳機,使用7N單晶銅線2.5mm,調音開關為1開(動態提升),低頻偏少下潛中等,中頻女聲比較近一點有毒性,高頻亮且樂器和背景音樂的細節豐富,超高頻延展性優秀,分離度高,解析力極高,音場寬大,三頻都蠻通透的,音色較為中性,而且使用我平常聽得音樂非常適合,ES12調音有符合我的喜好。

▼BGVP ED12


BGVP ED12 兩圈四鐵四靜電耳機,使用7N單晶銅線2.5mm,調音開關為1開(動態提升),ED12新出的耳機與ES12為同級,低頻量中等下潛較深、結像較小,中頻較為扎實,高頻稍亮相比ES12較為收斂,超高頻延伸不錯,分離度高,解析力高,音場寬大縱向較ES12深,ED12加強中低頻的部分相較於ES12監聽樂器取向、ED12比較雜食。


▼BGVP DM8


BGVP DM8 八動鐵耳機,使用原廠線3.5mm,低頻量少下潛淺,中頻人聲偏亮,女聲有毒性,高頻很亮亮到有點尖但不會刺,分離度高,解析力高,音場較大寬扁,這支調音讓我想到仙女座又薄又亮且女聲有毒性,但我覺得音色調太薄了,整體偏中上盤不耐聽,目前DM8還是工程機希望後續可以改善。
▼Shuoer Conductor



Shuoer Conductor 一圈三鐵四靜電耳機,使用7N單晶銅線2.5mm,低頻量較多下潛深,中頻凝聚有點圈的味道,高頻偏暗、超高頻延展不差,分離度中高,解析力高,音場中等,這支耳機調音偏中下盤,高頻比ED12暗,但也比較耐聽,在我撥放音樂就不夠精彩。


▼oBravo eamt-ec


oBravo eamt-ec 一圈一氣動耳機,使用原廠線2.5mm,oBravo是台灣的品牌,而這支耳機竟然用上高階喇叭才會有的氣動高音,我第一個聽感這是開放式耳機吧,三頻聲音寬鬆平滑,音場超大,音色自然且耐聽,解析力高,分離度高,這支強調寬鬆的聽感。

▼oBravo ra-c-cu


oBravo ra-c-cu 一圈一氣動耳機,使用原廠線4.4mm,這支是oBravo的旗艦,這個價格真的很嚇人,以為64audio已經夠高了,這支竟然要35萬! 昏倒,ra-c-cu用到16mm動圈+氣動高音,對前端要求很高,好在M15推力足夠可以直接使用,我第一個感受我確定是在聽入耳嗎?不是耳罩,低頻量感充足下潛深,中高頻清晰,高頻延伸相當出色,空氣感充足,線條感和解析力極高,分離度高,音場超大有開放耳機的聽感,這是我聽過最不像入耳的耳機,聽感上做到一個極緻。

▼oBravo HAMT-3 MKII


oBravo HAMT-3 MKII 一圈一氣動耳罩,使用原廠4pin XLR線轉4.4mm,這支聽感寬鬆音色自然,但我覺得聲音厚度有點薄也不夠凝聚,其他方面表現很不錯。

▼oBravo HAMT-Signature


oBravo HAMT-Signature 一圈一氣動耳罩,使用M15+ oBravo提供的擴大機接4pin XLR,oBravo的旗艦耳罩調音跟ra-c-cu相似,這支也貴的嚇人售價22萬,低頻凝聚量感充足,中高頻相當清晰,高頻非常亮延展性極佳,空氣感十足,樂器的泛音展現得非常出色,這個氣動單體的高音是一般動圈耳罩很難做出來的,在各類細節表現和臨場感都相當優秀,在這種有動圈耳罩中這是我聽過最出色的耳機。


▼Sennheiser HD820


Sennheiser HD820 動圈封閉式耳罩,使用原廠線4.4mm,使用M15耳罩模是高增益直推,雖然HD820有300歐姆但是M15的大推力下還算足夠,第一耳聽感雖然是封閉式耳機卻有開放式耳罩的聽感,聲音相比HD800S凝聚低頻量比較多、但音場小了一圈,但HD820的音場比Z7M2大,HD820音色略暖,聲音偏厚,結像清晰,但是覺得調音上中頻有一段凸然增益,高頻樂器有衰減,整體還算是不錯的高階耳機。


▼SONY IER M7


SONY IER M7 四動鐵耳機,原廠線4.4mm,剛好經過索尼隨便挑一支來聽聽,,低頻量感適中下潛較深、且有圈的味道,中頻乾淨人聲清晰,高頻稍亮,解析力高,分離度中等,音場中等,音色比較溫和,M7比較善於人聲的音域,銜接非常好接近一個單體發出的聲音,M7主打監聽,聽下來一般音樂也能勝任的耳機。
Lin-Jeff wrote:
更新Fiio M15...(恕刪)


看到有果青的ED就給分
好猛,這麼多耳機,有好的聽感的人真好,謝謝分享。

最近看看一萬以內的播放器,看了樓主五萬就心酸了
trekvrx200tw wrote:
好猛,這麼多耳機,有(恕刪)


你好感謝你的留言,當初在挑選DAP時預算抓到M11 PRO那個級距,也有比較過其他的DAP,因為做評測需要使用好的DAP與實際聽過M11 PRO和M15的差別,最後選了M15用到現在沒有後悔

其實2樓那麼多耳機是音響大展時試聽的,那些價值不斐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