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盒子看起來非常有質感,上面有nuraphone的浮雕,還有This is not a headphone的標語


背面則很直接的列出了耳機的特色

拆開後內裝意外的美,有種從火山土裡挖出恐龍蛋的感覺,說真的沒看過長這樣的收納盒,一時不知道怎麼形容他


收納盒下還有一張welcome歡迎卡,沒有說明書喔喔喔,不過使用上非常簡單,主要都是靠app的步驟,所以不需要擔心

我想nura的凹洞處應該是讓你手提的設計,而整個盒子沒有繩子或拉鍊之類的,靠的完全是磁鐵,非常的酷~而且盒子非常的硬,就是恐龍蛋外觀鴕鳥蛋硬度這樣?

打開磁鐵扣環,就可以掀開整個收納盒看到nuraphone了!!!!!

還有一個圓形的置物空間可以塞充電線,同樣透過磁吸黏在收納盒底部,且裡面有其他尺寸的耳塞可以選擇

充電線的頭似乎是獨規?因為我聽到現在都還沒有充電,所以不知道充電速度如何,不過聽了5、6個小時還有80%電力,續航力應該是不錯的;然後音源線並沒有隨機附,得另外購買,真希望能夠接著擴大機或CD播放機來聽,殘念


其實nuraphone身上原本貼著很多透明膠帶,真的是超級難撕的透明膠帶,會有殘膠的那種,費了一番功夫才把nuraphone給清理乾淨;nuraphone拿起來還滿有質量的,但因為耳罩不是折疊式設計,所以耳機盒其實有個厚度,較難塞在包包裡

不過整體看起來真的非常有質感,輕質鋁製造的頭帶,和一般塑膠材質的耳機觸感就有所不同,耳罩及頭枕部分使用Softtouch生物矽膠而非真皮,不會有脫皮的困擾,戴起來舒服不悶熱,當然也藉助了TeslaFlow這個專利技術,將熱氣排出

可以看到耳罩部分較薄一些些,比較像是一個杯子蓋住你的耳朵,但感覺軟Q不壓耳,只不過會稍微壓到眼鏡;至於耳罩+耳塞的佩帶感覺如何呢,你得先將耳塞放進耳朵,再去調整耳機臂的部分,讓耳機的重心是在頭頂,耳罩的調整及滑動非常順暢;至於耳塞我不會覺得很有侵入性,就是把它們放進耳道中而已,與一般入耳式耳機完全塞入耳朵的感覺不同,一開始可能得習慣一下,但我聽了兩三天後,對於有耳罩又有耳塞構造的它已習以為常,整體而言配戴感覺其實是舒服的

內側可以看到nuraphone採電線外露的設計,走在科技前端之餘也保留一些復古的味道;說到味道,這支耳機剛開箱味道超重的


戴上耳機時,耳機會神奇的自動開機,還會歡迎你並告訴你剩餘電量,然後你會發現其實整支nuraphone都沒有實體按鈕。第一次使用要手動配對藍芽,之後就都會記憶並自動配對,連線都還滿穩定的,在家裡四處走來走去都不會斷線,看影片也不延遲~連接藍芽後下載app並打開,app會自動偵測並連上耳機,你可以設定要耳機怎麼歡迎你,接下來就開始製作個人聽力檔案,就是nuraphone最最重要的特色:60秒內透過耳聲傳射技術判斷出你耳朵在不同頻率的敏感度,建立個人的聽力檔案。別擔心,我也不懂我自己在說什麼


總之,開始建立聽力檔案,app會先確認你有把耳機戴好、耳塞塞好,並發出嗶嗶聲;接下來測試你的聽力,並開始偵測你的耳朵構造,nuraphone會發出一連串很混亂的、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嗶嗶聲,讓你不禁皺起眉頭...


終於建檔完成,app會開始播一段音樂,讓你試聽尚未套用個人檔案時的聲音表現,你可以在中性及個性化來回切換,聽聽看兩者的不同,等等再來說說我的聽感。接下來你可以調整重低音模式,如果你是重低音中毒者,當然是越前排重音越深得你心,那個重音就像你站在演唱會的音響旁邊的感覺,音樂的重音都已經下完了,還有重重的回音,個人比較不愛,所以調整在中間偏前排一點
再來是我覺得滿有趣的的降噪/社交模式切換,其實耳機一開機時就是降噪模式(我不確定每支耳機是不是都這麼設定),但是完全沒有真空或是聽感被壓縮、感到頭暈的感覺,所以戴上時我只想說,哇這耳機被動降噪很厲害,殊不知其實是主動降噪,這部分我有被驚豔到,好奇它和Sony WH1000XM3降噪耳機的降噪感受是如何的不同、以及誰比較厲害
而nuraphone的降噪是,低頻幾乎被消除,有人在你旁邊講話時得非常用力聽才聽得清楚,如果是在高一點的樓層戴上,車流聲是幾乎聽不見的;社交模式則是放大環境音,會給你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就是微微風聲都可以感受到,好啦有點誇張,就是一種感受

然後,還記得剛剛說的,nuraphone完全沒有實體按鍵嗎?現在就可以設定觸摸左右邊的nura標誌各是什麼功能了,分別有觸摸一下及兩下可設定,因此總共4個功能可以觸控,雖然有時碰到耳機會誤按,但我覺得不會是太大的困擾,畢竟你再摸一次就變回原狀了,我自己覺得最實用的是降噪/社交模式的切換,當有人要跟你講話時,就不需拿下耳機仔細聽了~

接下來總算要描述一下聽感,在中性模式時其實音質就不錯,但是轉換到個性化模式後,整個音場都開了、而且更加的平衡,除了左右之分,似乎也能聽得出前後的差異;中高音細節非常清晰,聆聽爵士樂時,鈸聲非常分明,且有種餘音裊裊的感覺,回音不絕於耳,這是我第一次聽nuraphone時所感受到的特色;重低音的部分可以自己調整,有趣的是,調整時你不會感覺到中高音的音色表現有任何差別,我想是因為重音由耳罩負責、中高音由耳塞負責吧,但另一方面它們卻又融合的非常好
這時切回中性模式,歌曲好像是在一個密閉的空間演奏,有種潮濕感,重音較黏,整體較不明亮。但我有一個小疑惑,一個人所喜歡的音色,與他的耳朵構造是否相關呢?當你非常喜愛重低音,這代表你的耳朵對重音較為敏感嗎?nuraphone調整出來的聲音表現,或許最適合你的耳朵構造,但會是你喜歡的聲音嗎?這是我比較好奇的部分,但至少我是喜歡的
總結來說,nuraphone是一支很不錯的耳機,雖然前置作業有點小麻煩,但是它能為每個人調整出個人化的聽感,我和我朋友都是比較喜歡nuraphone個性化後的音色,但交換檔案聽時,會覺得也差太多,根本聽不下去....所以它的確調配出每個人喜愛的音色了;至於他奇怪的結構?一開始我自己和朋友都覺得很奇葩,不過真的戴上後,其實很快就適應了,並不會不舒服,而且各司其職的耳罩和耳塞讓聲音表現更加的分明細膩,所以真心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它的長相就排斥它啊,而且它的做工其實很細緻的,實際拿在手上,你就知道是什麼感覺了(重的感覺哈哈);再來是降噪的部分,開啟後沒有暈眩感、不壓縮音質、效果又很好,真的很讓我驚豔,總之nuraphone智能耳機推薦大家試試看,白話點來說,應該是nuraphone耳罩入耳式藍芽降噪耳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