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E5000、 E4000 動圈耳機開箱心得

Final E5000、 E4000 開箱試聽心得

在參加今年三月由Head-fi 主辦的CanJam SG時造訪了Final 的攤位,跟新加坡代理Kenneth聊到Final
所發表的兩款耳機E4000以及E5000單動圈耳機,並希望我有機會能夠試聽看看,Final的耳機以及自家的升級線早就是
燒友口中超值的好物,尤其是其升級線京線更是搭配T8ieMKll的好物,可以參考PTT燒友威凱大的心得,這次新款的
E5000是直接搭配這條升級線,被燒友戲稱買線材送耳機,只因這幾隻耳機的訂價太便宜,而京線好像就要台幣六千多塊,
除了升級線之外也是搭配E-type 耳套,這個也是評價很高的好物。

趁著五月中開賣之時跟新加坡代理拿到我的E5000, 並且多了一隻E4000給我試聽,感謝幫忙,Final 的耳機我比較沒有
這麼熟悉,但知道E系列是其中最超值的,之前的E2000以及E3000因為平價好聲,所以在市場上打響知名度,以至於這次
新的系列很多人很期待,這兩隻新耳機都改成mmcx可換線的設計所以可玩度大幅提升,詳細的介紹以及設計重點還有耳機的
規格可以參考媒體網站的文章,而我會針對怎麼去玩這兩隻耳機,以及對比差不多價位的動圈耳機聲音的差異,
最後是我最喜歡的線材比較。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隻耳機阻抗雖然低,但是靈敏度也低,E5000 是93dB且又是單動圈可以預期大一點推力的機器
比較能夠發揮出耳機的潛力,我拿來接Iphone 6s要開到最後才有足夠的音壓,而且稍微糊一點,建議還是用DAP
來聽表現才會更好。

網站介紹參考:
高貴而不貴-final E5000 E4000耳道式耳機 | U-Headphone 耳機共和國
寫得非常用心
https://tinyurl.com/y9pc44dx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0692-1-1.html
http://snext-final.com/zh_tw/news/detail/id=623
https://audio46.com/final-audio-e4000-vs-final-audio-e5000-in-ear-headphones-review/
http://majorhifi.com/new-final-audio-e5000-e4000/
中國
http://mp.163.com/v2/article/detail/DHABMDL50514DB94.html

關於京線Lab ll cable
為什麼叫做京線,Google後提到因為源自於日本有個超級電腦叫做京,是由株式会社潤工社所開發,而這條線是用於該電腦的訊號線,因為對傳輸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對聲音來說也有一定的水準 ,原名是Lab ll線材包括導體全由日本製作,對我而言很新鮮,是少數接觸非由萬隆所生產的線材, 導體是無氧銅鍍銀線而絕緣層是用簡稱PFA的材料可以降低電容率,再包柔軟的PVC披覆,線身蠻柔軟,支援各種訂製規格,只可惜目前還沒有給IEM用的4.4 mm平衡端子,手邊原來付的的京線是標配3.5mm端子,
有機會再自行改成4.4mm。

關於動圈耳機
小弟玩的動圈不算多,擁有幾隻動圈耳機包括T8ie Mkll, DUNU-隼, Hifiman RE2000還有聽過的Dita Dream以期IE800s其實各有所擅長,但這些動圈耳機對比多單體動鐵的優勢很明顯,聲音比較綿密,各頻段銜接度較好,低頻擴散感跟彈性比較好,音場自然,但相對的缺點也是有,例如細節跟解析度沒有動鐵這麼好,線條感有時比較濁一點,上述幾隻大廠的知名動圈對於這些缺點的改善很明顯,又有彼此的特色跟調音,但是大部份低價的動圈做不好會有聲線肥厚,糊的問題,而且如果推不好更慘。

關於Burn-in
大家都知道動圈耳機需要多一點時間去熟化,我週六拿到後就開始煲,剛好一週接近150小時,應該已經夠辨別出這兩隻
耳機的實力以及差異。


試聽音樂
1.Olivia Ong-Best of Olivia
Fly me to the moon測試人聲的細緻度,
2. Adele 25-send my love to you
測前奏的低頻跟Adele 充滿爆發力的人聲
3.鋼琴演奏
名琴的朝聖-史坦威之美


試聽器材是
DAP:Sony WM1Z 金磚 mod 3.5 mm High gain
DAC/AMP: Aroma N10
耳機: Final E5000, E4000, DUNU 隼, Hifiman RE2000
耳機升級線: Lab ll 京線/Han Sound Muse ll 銅鍍銀線
耳塞: Final E-type

E4000 對比E5000 (使用各自的線材)
首先聽E5000, 在使用Sony WM1Z 3.5 mm單端High gain下對我而言音量需要調至100左右才有足夠的音壓以及動態,而120 即是金磚的max, 雖然金磚3.5 mm的推力不大,但這也顯現出這隻耳機需要花多一點心思去處理。

聽人聲表現Olivia Ong的Fly Me To The Moon, 我很喜歡聽她的歌,獨特的嗓音給人一種很慵懶的感覺,這首曲子前奏的樂器演奏可以感受到非常的凝聚,並且營造出極為寬闊的空間感跟精準的定位感, Olivia的聲音很溫潤厚實,儘管如此還是維持不錯的解析度,高頻延伸不會有一般低價位動圈耳機上不去的並且擠在一起的糊感。

但這首歌我已經拿它來聽許多的耳機,很明顯它的高音細節跟資訊量沒有一般旗艦多單體動鐵這麼多,果然還是有彼此的優勢。
接著換聽E4000, 音量不自覺要調降幾格到90,,明顯好推一點, 它的其動態及空間感呈現與E5000相似,而開始的樂器吉他彈奏時較為明亮清晰,人聲的表現比較冷冽解析,而少了E5000的那種人聲的中頻柔和的圓潤感以及厚度,相對中性一點。

接著測試低頻還有人聲的爆發力, Adele 25 Send my love to you, 前奏的低頻很明顯E5000呈現的是比較深且有層次感的, 而E4000相對比較淺跟有彈性一點,如果要我選會喜歡E5000的表現,當輪到Adele 唱歌時,那個滄桑感跟爆發力E5000
的詮釋比較到位, E4000相對中性直白一點。

接著試聽鋼琴演奏類型的音樂-史坦威鋼琴之美
這是一張我非常喜歡的鋼琴演奏專輯,2009年入手至今陪我測試過各種音響器材的聲音,它有一個特點是整張專輯只用了
一台史坦威GRAND鋼琴來演奏,為了創造獨特的空間感跟背景凝聚度還特別在教堂錄音,用來測試這兩隻耳機非常適合。

先聽E4000,這個鋼琴的結像與凝聚力再再讓我覺得很驚喜阿,這兩隻耳機的空間感都讓人感受到在教堂裡的空間立體感很好,
用這張專輯來詮釋真的再適合不過, 而換上E5000後立體感更強烈,低音鍵更為飽滿圓潤,而中高音也比較細緻,活生感很棒。

小結來說 E5000的聲音比較溫潤厚實, 有種獨特的韻味,再推得好的條件下,分離度也不錯, 而E4000相對來說比較
乾淨俐落,稍微冷冽,解析好,但是沒有E5000處理的這麼圓潤,空間感也較優秀。

聽到這裡越來越想知道E4000與E5000兩者差異到底是京線造成的還是耳機腔體材質不同以及調音所致。

E4000 對比E5000 (均使用京線)
這兩隻新耳機有一個好處使用mmcx端子,可以藉由換線來改變音色,而這也可以讓我更清楚知道耳機本身的差異在哪裡,
這邊只試聽人聲, Olivia Ong 請唱 ,先聽E5000搭配京線,熟悉厚實並充滿韻味的人聲,聽到一半馬上換上E4000配上京線,Olivia的聲音立刻退後一步一樣是比較解析的聲音,雖然搭原本OCF線剛冷稍刺的調性有較改善, 但這邊很明顯知道造成這兩隻聲音的差異主要是耳機本身而非京線,京線這邊聽起來感覺也是屬於音染較少修飾型的線材, E5000比較讓我專注於歌手口型的變化。

Lab ll 京線底聲
我試著將京線對比手邊其他線材,發現其實這條線的特性很明顯,有銅鍍銀的底聲,屬於比較亮跟凝聚一點的線材,只是在對比這E4000, E5000這兩隻耳機時,京線並沒有改變太多耳機本身的風格,意思是說它們本身的底聲個性鮮明。

這邊讓我得到一個小結論,不是每一隻耳機對於線材都這麼敏感,調音取向的耳機還是有它的調性在,所以還是一個重點,線材只是調音,需要多試跟搭配才知道,等把它改成4.4 mm平衡後再來好好研究一下。

E5000對比DUNU 達音科隼以及Hifiman RE2000的差異
底下只列了兩種規格,阻抗以及靈敏度,可以發現雖然E4000以及E5000這兩隻耳機的阻抗低,但是靈敏度也是很低,可以預期會比隼難推一點,只是大魔王還是RE2000,這邊測試就用Aroma N10 DAC/AMP一體機來測試,線材都用京線,只是Hifiman RE2000是CM 2 pin就用它自己的原廠線來聽。

Final E4000Final E 5000DUND 隼Hifiman RE2000
Impedance (ohms)15141660
Sound Pressure Level (SPL)9793108103

我的Aroma N10經過魔改後,推力大增,實際測試在32ohm阻抗下單端推力達144 mW,這比金磚4.4 mm High gain的推力還大,
這樣推起這幾隻耳機綽綽有餘,即使是RE2000也可以侍候的不錯,就等Aroma 的新耳擴A100發售再來分享(快買的我404啊!!!)。

先聽Final E5000, Olivia 請再唱, 哇連用N10也需要開到音量6才有足夠的音壓,max是8, 果然推力比金磚大的多,可以感受到分離度更好,本來的空間感已經覺得很不錯,但在更大的推力下拉的更開一點,也比較寬鬆一點,而E5000的厚度還在,接著換聽DUNU隼,一開聲嚇死我,太大聲音,趕快把音量調成3左右就夠了,隼相對好推許多,隼是一隻我很喜歡的動圈耳機,之前也分享過心得。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22456948.A.B8F.html

這兩隻的差異蠻明顯的, 隼的底聲比較凝聚,聲線稍微亮一點背景樂器演奏吉他刷弦有點突出較為搶戲,當Olivia在唱歌時很容易注意到蓋過人聲,而E5000的底聲比較厚實寬鬆,背景音樂吉他拉弦比較沒有這麼突出,整體呈現人聲與背景樂的空間感比較自然,協調性較好,這首歌來說比較喜歡E5000的表現,但是換成Adele 25-Send my love to you時這種講求動態跟人聲爆發力的音樂,隼的優勢便顯現出,前奏的低頻打得又深又有擴散感,這種聽樂團演奏搖滾的應該很適合,而E5000相對保守一點,兩隻耳機各有所長,都不錯,端看喜好。

接著來一下重頭戲Hifiman的RE2000,這隻價格六萬左右的旗艦動圈耳機,大家都知道在推的好情況下(家用擴),呈現的動態跟音場實在是很少動圈能辦到,但不要想要用目前市面上的DAP伺候的好,金磚4.4 mm High gain推起來只是又尖又刺激推不好的,RE2000在Aroma N10推下跟E5000差不多的音量6有足夠音壓,只不過聲音也比4.4 mm high gain好一點而已還是比較刺激,但可以知道它的聲音更凝聚一點,人聲向前,背景音樂比起隼還要轟一點,跟我上Mass kobo404或是Headamp GSX-MKll的聲音完全不同,表示還是推不好,只能先放棄比較。

小結: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Final的耳機,這兩隻新耳機E4000以及E5000給我很多的驚喜,主要是聲音還有它超值的價位.
1.它們並不好推,手機很難完全發揮,需要上DAP比較好,而E4000比E5000還要好推一點。
2.很認同U-Headphone 耳機共和國的評論一剛一柔, E4000的底聲中性冷冽精準, E5000調音厚實溫潤,而這樣的底聲非因為京線所導致,而是耳機本身的調音。

不知不覺三千多個字了…又要拍照又要寫心得
分好幾晚寫的,好累 很用心!!!

因為很多人想知道所以認真了 XDDD
供大家參考
謝謝

_A9A0946 by , 於 Flickr

_A9A0900 by , 於 Flickr

_A9A0901 by , 於 Flickr

_A9A0904 by , 於 Flickr

_A9A0915 by , 於 Flickr

_A9A0917 by , 於 Flickr

_A9A0919 by , 於 Flickr

_A9A0923 by , 於 Flickr

_A9A0924 by , 於 Flickr

_A9A0926 by , 於 Flickr

_A9A0927 by , 於 Flickr

_A9A0928 by , 於 Flickr

_A9A0931 by , 於 Flickr

_A9A0933 by , 於 Flickr

_A9A0951 by , 於 Flickr

2018-05-20 15:09 發佈

eddie0817 wrote:
Final E5000、 E4000 開箱試聽心得(恕刪)


小弟的E5000也在5/18由AMAZON JP送到,現也正努力BURN IN中。期望跟紅蜻蜓能有好的搭配,作為隨身攜帶聆聽音樂的主力!
恭喜您
真的需要一點時間煲
也希望紅蜻蜓的推力可以推得好


Hokuto-Raoh wrote:
小弟的E5000也...(恕刪)
請問Eddie大聽過ibasso it03嗎?小弟個人認為這條除了高頻略輸e5000,其它部分都勝過不少,雖然可能是我用a30推的關係,如果Eddie大有聽過這條的話,想順便請教,萬元內有沒有能勝過it03的入耳式耳機?
感謝 fly大分享, 小弟沒有聽過 iBasso IT03, 肯定也是隻好耳機
看了規格 8 ohm 阻抗 靈敏度也蠻高的, 感覺蠻好推的.

E5000的確很吃訊源, 大推力的DAP或甚至上耳擴的效果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Sony A30還是屬於推力比較小的DAP, 推起E5000可能還是比較吃力.
而推起 iBasso IT03肯定發揮得夠好.

都是好耳機,端看怎麼玩

感謝


Fly123456 wrote:
請問Eddie大聽...(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