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隔壁樓 IE800 討論串的交火十分激烈,樓主被砲得很慘,但也看得很有趣。
小弟以為,音響迷與(音)樂迷,雖然用一樣的設備,聽一樣CD或檔案裡的音樂,但其實是聽不同的東西。或者說,感興趣的並非相同的東西,所以有時候是雞同鴨講。
音響迷關注的是器材的聲音表現,參考對象是別的(標準)器材,注重樂器與人聲在特定音樂片段裡,器材的聲音表現。
樂迷關注的是音樂在這器材下聆聽的感受,參考對象是現場演出,以及別的演奏錄音(版本),甚至是別的曲子。
音響迷聽音樂時會反覆聆聽音樂某片段,去測試器材的表現,比較不會將音樂從頭聽到尾。經常設法調整或更換(比較)器材,讓重播的聲音更接近心中理想或讓人感動的聲音。重視的是聲音是否好聽,是否攝魂。
音樂迷則通常會整首聽完,會去聽不同版本的CD,或聽現場比較差異。但往往是在比較演奏與錄音(甚至是音樂)的差異,而不是器材表現的差異。經常想找最佳的演奏版本,希望聽到的錄音能還原現場聲音。
若再細分,樂迷還可分純欣賞與演奏者兩類(略過作曲編曲者)。後者更關心演奏者如何詮釋音樂(局部與整體),能展現何種演奏演唱技巧。相較之下一般純欣賞樂迷較重視不同音樂的聆聽感受,還有錄音效果,當然,也對音樂如何詮釋(不同演奏)有興趣。
當然頂尖高手能吸收各家之長集其大成。
此處是行動影音版,既然強調行動,應該是偏向器材。所以應是評鑑器材表現的分享討論比較受歡迎吧?
uglycat wrote:
看隔壁樓 IE800...(恕刪)
懶得去講那篇開板的,觀念已經偏激奇耙到無法交流的程度,態度更是自我膨脹到沒有極限

說說個人觀點......
通常在這種網路討論版上,各種 3C 商品都是以討論器材為主,因為技術、天分、聽感這種抽象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去用文字量化形容,就算真有人有辦法用文字敘述出來,也完全沒有一個參考依據。
就像相機一樣,同樣的相機有人就能拍出驚世駭俗的作品,有人就只能拍拍家庭紀錄,這之間的技術差異是沒有辦法討論的;就算真的有一位世界級的名攝影師來傳道,在大家不知道他真實身分的情況下,只會覺得他是一個自視甚高、自我膨脹的白目;所以討論區多半還是以討論器材規格及一部分使用經驗為主!
音樂也是如此,每個人天生音感就不同,要來討論對哪首歌的解讀/解析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所以大家都是在分享某某器材的使用經驗,亦或是倆倆器材的比對,讓還沒有聽過該器材的版友們有個初步的了解,可以節省尋找適合自己器材的時間(比如偏好強力低頻者就會直接跳過 AKG);但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聽感不同,沒有所謂絕對,因此往往會自謙地說本人木耳或是在分享完後補上一句請大家去店家試聽等等,這樣大家才能一團和氣地討論分享下去。





不看他的文章或是不想他來亂很簡單加入黑名單就好....不過我沒做的原因是反正看他到處秀抖還挺有趣的

像華先生那種人,就是以貶低他人為樂趣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超猛玻璃心
他喜歡的如果別人不喜歡他會以嚴厲又難聽的言語去批判
可是他的頭像卻是放少時的圖片,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當自我矛盾的人
一句話 怪胎
還有一種人,個人覺得覺得他們不是聽音樂而是比器材
例如世界上第一個修改某某器材的基先生路過之類的
完全不給一下個人聽感,而是用一句爛,某某器材絕對不買的人路過
某某廠牌都不去碰的人路過,連嘗試都不嘗試就一個字,爛 帶過
(很奇怪的是這種人還常常被捧上天,某先生還把自己關在塔裡面)
還有一種人個人最最佩服
每種器材一定附上美美的照片加上個人聽感優缺點
這種作者的文個人覺得最有作用,看到文章都想買她介紹的東西了呢
例如耳機神農氏蘇先生以及每次都在感謝老婆大人住在北極的熊先生
(還有一個雄先生是以假亂真被抓包型)
最常見的還是鍵盤型評倫家
以網路上的風向來給評論,自己瘸沒有聽過半樣kukuo
其實會來這版的大都是喜歡聽音樂的人
大多人都很友善,願意給出各種意見
(貶低及酸人不算意見)
uglycat wrote:
看隔壁樓 IE800...(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