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前言:
接觸耳機音響領域的時間,算一算也快十個年頭,
從一開始的入門耳道,到後來往耳罩的領域邁進,
一路上學習不少知識,也認識許多的朋友,
在去年完成了幾年前的夢想,
購入了Sennheiser HD800、GRADO PS1000e、Beyerdynamic T1以及AKG K1000,
實踐了這個小小的願望。

下一個夢想是想尋找一隻超級耳機,
具有極高的潛力以及素質,能夠檢視系統的精進,
也能夠讓我見識,到底耳機的極限可以到哪裡,
目前市面上素質卓越的耳機,都是平板耳機和靜電耳機居多,
因此我也從這方面下手,開始了我尋找耳機之旅。

第一次接觸HIFIMAN的產品是四年前,當時購入性價比高潛力又高的小耳道RE0,
在朋友的聚會中,偶然聽到HE500,讓我十分驚豔,
HE500的聲音濃郁且飽滿,除了配戴感較差、要求前端推力較大之外,
是一副素質良好的耳機,它也成為我的第一支平板耳機,
之後HIFIMAN發表了HE1000更是讓我感興趣。

在比較過STAX SR-009、Audze LCD-4、Abyss AB-1266、HIFIMAN HE1000之後,
最後選擇了HIFIMAN HE1000。





開箱:
盒子的正面相當樸素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打開裡面的內容物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保卡上面寫的序號是耳機的單體編號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原廠有附贈三條耳機線,分別是平衡、6.3mm以及3.5mm接頭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百葉窗的外觀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可換線的設計,對應的端子是2.5mm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耳罩的材質還算舒服,裡面可以看到單體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測試曲目:
在測試聆聽HE1000時,我選擇了下面幾首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SVGd6EPLE
Smetana - Vltava
"我的祖國"是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非常經典的作品,作品中描述捷克的歷史與山河景象,
莫爾道河收錄在第二樂章,一開始小提琴與長笛,描述兩條源流入莫爾道河之中,
河流流入森林,穿過森林後見證了農夫歡喜的婚禮慶典,
以及精靈在美麗的景色之下載歌載舞,當樂曲回到主旋律,
流入聖約翰急流,這一段我習慣稱之為瀑布,
整首莫爾道河的樂曲,瀑布是最難表現的,考驗大動態的表現,
最後河流緩緩流入了布拉格,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莫爾道河我有三個版本,一個是Stokowski狂想曲中收錄的版本,
還有Kubelik在1990年布拉格之春所演奏的版本,
最後則是小澤征爾在2012年演奏的版本,
所有的版本中我最喜歡庫貝利克演奏的版本,當時捷克從共產走向民主自由,
在去國懷鄉四十餘年的庫貝利克指揮之下,回到了祖國捷克演奏的莫爾道河,
每一個音符都充滿豐沛的情感,整首樂曲指揮下來充滿歡慶,令我非常喜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X7KiTspHM
Rikki - 素敵だね
歷代FINAL FANTASY的樂曲我都非常喜愛,而FFX的音樂更是有別於之前,
早期配樂大部分都由植松伸夫獨自譜曲,
十代除了植松伸夫,還多了濱渦正志和仲野順也,
不一樣風格的樂曲融入了FFX,也讓FFX音樂相當豐富多元。

Rikka所演唱的素敵だね,唱出男女主角在幻光河畔相擁的心情,
多麼希望兩人能乎相依偎,但面對現實,未來將何去何從,
透過Rikka嘹亮卻溫柔的嗓音,細膩的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N0ndGjb9k
Jazz at the Pawnshop - Take Five
爵士樂一直是測試活生感、速度感及空間感的必備音樂,
這張當鋪爵士是在小酒館中收錄的,錄音優良,在各大音響論壇也獲得許多的推薦,
選擇測試的曲目為Take Five,這是Dave Brubeck的經典名曲,
Take Five的曲風非常明快、輕鬆且愉悅,聆聽起來相當流暢。

Metallica - Enter Sandman
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到朋友家作客,剛好聽到Metallica的音樂,
Metallica是美國相當有名的重金屬樂團,也是鞭笞金屬中非常有名的樂團,
聽完Enter Sandman後非常訝異,沒想到重金屬音樂的錄音可以那麼好,
搭配上朋友家中調教得宜的系統聆聽,聲音密度與重量感相當的好,速度明快,
在樂曲中又能聽的到樂器的細膩與質感,實在非常享受。





系統:
按照慣例還是先來一張系統櫃的圖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系統電源配置

壁插A-電源線-隔離變壓器A-電源線-排插-電源線-電腦訊源
            -miniQ   -電源線-QNR

壁插B-電源線-隔離變壓器B-電源線-BHA-1
            -變壓器-HUGO TT
            -電源線-Supplier USB
            -電源線-排插-變壓器-RR888

這是我目前主系統的電源配置,
在電源方面,我採用雙插座取電的方式,
配合隔離變壓器及濾波排插,來作為系統基本的電源配置。


系統配置:

電腦訊源-USB(Konstantin Q199)-Supplier USB-USB(Apollo Q999)-HUGO TT-XLR(1302)-BHA-1


器材總覽:

訊源:電腦數位訊源(with Win10 + Foobar2000)
耳擴:Bryston BHA-1(with Telos QBT-18保險絲)
數位類比轉換器:Chord Hugo TT

線材
電源線:in-akustik AC-2502F(with Supplier USB、AGR+、A+、隔變、QNR)
    in-akustik AC-4002f(FI-50 NCF+QBT199 with PC)
    in-akustik AC-4002f(FI-50 +QBT199 with BHA-1)
數位線:Entreq Konstantin USB(2m with QBT199)
    Entreq Apollo USB(2m with QBT999)
類比線:in-akustik NF-1302 XLR(with QBT199)
地線:Entreq Apollo 3.5
   Entreq Silver RJ45
   Entreq Silver S/S
   Entreq Silver S/S(15cm)
   Entreq Silver S/S(15cm)

電源處理
壁插A:Furutech GTX-D NCF(RH)(with QBT199)
壁插B:Furutech GTX-D NCF(RH)(with QBT199)
隔離變壓器A:朋友自製 1100w隔變
      (with GTX-D NCF(RH)QBT199、Glory-AG-M-RH*2、Telos QBT-18 Fuse)
隔離變壓器B:朋友自製 1100w隔變
      (with GTX-D(RH)QBT199、Glory-AG-M-RH*2、Telos QBT-18 Fuse)
濾波排插: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GL AGR+
     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 A+
電源配件:Entreq Silver Mini Wraps*16
     Entreq Silver Wraps*14
     Furutech NANO LIQUID
USB電供:Supplier USB(with Telos QBT-18 Fuse)
接地盒:Entreq Silver Minimus
    Entreq Atlantis Minimus
舒曼波:Acoustic Revive RR-888
主動式電源處理:Telos Mini Quantum Resonator
        Telos Quantum Noise Resonator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電源處理的部分,USB使用Supplier USB來加強供電,
使用Telos MiniQ和QNR來淨化電源,
系統電子接點的地方,全部塗上Furutech NANO LIQUID來做處理。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系統配件的方面,用了14個大銀沙包以及16個小銀沙包來處理。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在電腦訊源的部分,我用了一個農夫小亞特地盒來處理,並使用三條地線來幫電腦接地,
分別是阿波羅3.5地線、RJ45銀地線、YY銀地線來處理電腦訊源雜訊,
另一個農夫小銀地盒,使用兩個YY銀地線來處理系統其他的部分。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最後在房間架子上擺放Acoustic Revive RR-888做系統處理。


我系統的分配比例,電源處理的佔了約一半的總價,
當系統慢慢提升,投資在電源處理的部分,往往是提升最大的,
訊原、DAC、耳擴這三大件,再慢慢去調整和處理,
我自己數位訊源所投資的比例和DAC價格相近,
以上是小弟目前的主系統概況。





比較:
HE1000入手到現在約五個月的時間,一方面持續RUN IN,
一方面四處去家訪、店家、音響展,嘗試不一定的搭配下的HE1000,
HE1000非常難RUN,開聲大約需要1000小時的RUN IN,聲音才趨於穩定,
RUN開後HE1000的聲音非常的通透,原本聽起來較為緊悶的聲音也舒坦開了。


器材比較:
系統方面,我使用了三台DAC來做比較,
在不一樣的DAC之下,比較HE1000對前端訊源的敏感度,
以及HE1000對前端訊源的要求。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在使用UD-301當DAC時,因為器材較為入門,
HE1000的資訊量嚴重不足,聲音的密度也不夠,
即使電源處理和線材等級提高,聲音密度還是不足。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使用HUGO當DAC的系統情況下,HE1000表現出小而精緻的聲音,
人聲靠前且細膩,樂器甜美而細緻,即使是只有HUGO單端輸出,
HE1000表現出來的聲音也不會令人失望。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最後把DAC換成HUGO TT,也就是我目前的系統配置,
聲音明亮許多,音場的縱深及寬度表現極好,
和前面兩台DAC拉開相當大的差距,即使是單端的情況下,
用TT前端的耳機孔直推的HE1000,聲音的表現也比HUGO上擴好上不少。

比較UD-301、HUGO以及HUGO TT當DAC的差異,
很明顯的可以聽出HE1000對前端器材非常的苛求,
在電源處理的方面更是如此,
我試著把系統的地線拔掉一條,HE1000聲音馬上縮了一圈,
一條電源線換成小黑線,聲音變得相當難聽難以入耳,
HE1000對前端的要求就是如此"苛求"。


線材比較:
大部分中高階可換線的耳機,換線後聲音都改變不少,
我找了幾條線材來做比較,一方面想了解HE1000換線後聲音的提升,
一方面也想找出HE1000適合的線材。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線材方面首先比較原廠的三條耳機線,
接上BHA-1聆聽,平衡線聲音明顯比單端的好,
但我發現,把原廠3.5接頭的耳機線,套上古河鍍銠的轉接頭,
聲音竟然進步不少,音場更為寬闊音色也更加細膩,
這也讓我再次應證,耳機接頭的重要性。

HE1000換上FURUTECH iHP-35S-XLR耳機升級線後,
聲音的寧靜感進步,樂器聲音規整不紊亂,
聲音的細膩度更是大提升,音場也提升相當大,
iHP-35S-XLR是我認為性價比很高的升級線,
換上一條平價的升級線就有如此大的提升,
讓我感到相當訝異,原來HE1000對線材如此敏感。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最後換上Entreq Atlamtis耳機升級線,這是目前我接觸過聲音素質最好的廠線,
這條Atlamtis有做QBT 199的處理,平衡頭也換上古河旗艦的鍍銠平衡頭,
換上Atlamtis的HE1000素質提升相當驚人,聲音寬鬆富含韻味,
音場遼闊音色明亮,極高的資訊量和相當大的頻寬,
和前面的線材相比,HE1000就像是脫胎換骨換了一隻耳機一般。

HE1000不只對器材相當嚴苛,對耳機線也是相當要求,
真不愧是素質良好的高階耳機。


耳機比較:

HE1000發售不久,許多的評論就拿HE1000來和現役的動圈旗艦相比,
我自己也拿了目前手上的高階動圈耳機,來和HE1000交換聆聽。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HD800以浩大的音場、精準的定位、端正的音色為其強項,
而HE1000和HD800相比,音場更為浩大,聲音密度、細膩度也更好,
在HE1000上聆聽古典大編制,猶如沉穩的巨人,大動態的表現波滔壯闊,
HD800聲音是理性的,HE1000除了理性之外,更多了一分溫潤的感性,
聆聽HE1000後,在拿起HD800,會有聲音空洞呆版的錯覺。

T1以表現中頻人聲韻味著名,T1的中頻濃郁,人聲鮮明,
HE1000相比之下,人聲更為靠前,聲音的韻味表現更佳,
不管是人聲尾韻或是樂器質感的表現,HE1000表現更為豐富充滿肉感,
在HE1000寬鬆且滑順的聲底下,不禁讓人懷疑T1的聲音怎麼如此緊縮。

PS1000e的活生感和速度感,一直都是耳機中的翹楚,
在Enter Sandman的樂曲之下,PS1000e顯的聲音雜亂而急促,
HE1000能規整並以更快的速度,表現出鼓的速度以及爆發力,
當鼓點深深打下時,HE1000也能反映出鼓聲的層次感,
以及旁邊拔的甜味,相比只下PS1000e的聲音較為雜亂無章。





總結:
HE1000的素質在耳機之中,是非常頂尖拔萃的,
聲音寬鬆而自然,音場浩大磅礡,音色甜美細膩,
高頻表現清晰乾淨,中頻寬鬆自然,低頻沉穩富含層次,
聽完HE1000後再去聽其他的耳機,會突然感覺聲音小家碧玉,
就像是聽完落地喇叭之後,再去聽書架喇叭一樣。

耳機的科技不斷的創新進步,平板耳機技術也趨於成熟,
成為現在高階耳機的新主流,實在是玩家的福音,
對我而言,HE1000最大問題是對於前端過於苛刻,
HE1000需要非常龐大的資訊量、相當講究的電源處理,
才能完整且好好的發揮,我試過許多系統聆聽HE1000,
常常沒有辦法撐得起HE1000的聲音,
導致HE1000聲音鬆散、聲音紊亂、細膩度和韻味跑不出來,
最終只能淪為和動圈旗艦同等,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當初購入HE1000也是掙扎許久,比較完一輪高階耳機後,
素質較具水準的只有SR-009和HE1000,
在朋友處理得當的系統上聆聽,HE1000出好聲的預算較低,
SR-009要追上HE1000則需要投入大量的預算,
兩隻耳機潛力都相當大,幾經一番衡量之後最後選擇HE1000,
對於追求極致的聲音,品牌不是我的第一要點,
不管是中國漫步者集團子公司STAX或是中國頭領科技HIFIMAN,
只要產品能出好聲,那就是一個好產品。

東西越來越多快塞不下了
【心得分享】毫不妥協的音樂演繹HIFIMAN HE1000

2016-07-29 16:33 發佈
Joshua_wu wrote:
前言:接觸耳機音響領...(恕刪)

內容不錯,幫推薦精選

這隻好像常看到有人說不如HD800S的聲音、而且又太貴

感覺也是跟處理上的差異有所影響也說不定

不過... 當初好像創辦人是用901S直推的? (忘了哪張圖)
每月更新 ~ https://www.facebook.com/BenzPrice
HEK是很全面的耳機,素質相當高.
比較多款旗艦耳機,最後小弟也選擇了它.
幫樓主蓋樓!也附上自己的照片







Bear.H wrote:
內容不錯,幫推薦精...(恕刪)

可以去音悅聽聽看800或800S+Siltech Duchess,然後跟HE1000比較看看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很用心的好文, 器材搭配寫得很仔細

leaf428 wrote:
可以去音悅聽聽看800或800S+Siltech Duchess,然後跟HE1000比較看看


耶...基本上看到樓主後頭那面耳機牆, 我不覺的樓主沒聽過800或800S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Joshua_wu wrote:
還有Kubelik在1990年布拉格之春所演奏的版本,
最後則是小澤征爾在2012年演奏的版本,
所有的版本中我最喜歡庫貝利克演奏的版本,...(恕刪)


感謝分享
不過看了你的文章有點問題跟你請教一下
你說的是Kubelik 1990年指揮捷克愛樂的版本吧
可是封面卻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版本是何故?
雖然1990年那版本有紀念價值 但就錄音來看並不夠好
也有可能是live錄音之故
若同樣現場版本 9年後Mackerras同場地Supraphon發行的錄音就好很多

還有一般人包括一些古典樂迷講到《我的祖國》都只聽"莫爾道河"是我比較不能理解的
這首交響詩組曲我怎麼聽都是覺得的"高堡(Vysehrad)"比較好
個人曾經因為很喜歡這部作品 陸續共收藏了九個版本:


另外 一般鑑定音響器材在古典音樂方面的表現首重錄音
透過前輩提出的音響20要觀點 什麼音場定位細節分離度三頻解析平衡等等...
如果選的錄音在這些方面表現就不突出 就很難測出器材的真正實力在哪
這跟堆沙包拉電線這些操作無關
舉例來講 針對大編制作品錄音
例如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第一部結尾大合唱
器材表現要能不失真確保動態細節完整才行

還有 古典樂錄音要堪稱示範級錄音的 蕭題指揮的Tannhäuser- Ouverture- Paris Version
算是代表作之一 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當然以上講的都是針對古典音樂 其他類型例如流行音樂 我比較不熟不妄加評斷以免遭人非議
謝謝


ar3a wrote:
很用心的好文, 器...(恕刪)

我是在跟熊大說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很棒的分享文
看完認真考慮入手HE1000
大音場及活生通透感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Joshua_wu wrote:
前言:接觸耳機音響...(恕刪)


相當詳細且值得參考的分享!!好文一篇!

不過CD的封面應該是放錯了.
Kubelik在1990年布拉格之春所演奏的版本不是這一張

SRR1 wrote:
HEK是很全面的耳...(恕刪)


剛才沒注意到,這位弟兄的線可真不簡單,第一次看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