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前言 : |
每個第一次購買耳機的朋友,總不會直接衝上萬元的高階耳機吧?
因此,大多的使用者一定都經歷過"一張小朋友有找"的好時光
但是在一直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大家或許都忘記了這一塊入門的領域
當然我自己也不例外,多少也抱持著平價的耳機都不好聽的刻板印象
不過近期開始,不少廠商開始大舉進攻千元入門的這一塊市場了
有著各式各樣不同噱頭的耳機,全金屬、可換線、雙單體、可改裝... 等等
甚至還有台灣廠商全程自行研發和製作,不光光只有對岸的產品可選擇了
那麼,本次就準備了7家不同品牌的千元價位入門耳機來做一篇大亂鬥啦
究竟哪一家的產品可以冠上"C/P值之王"的稱號呢?

7款耳機規格簡介 : |
本次評測總共選了以下7款耳機 :
Apple - EarPods
徠聲 - R8
晨木 - GT-36
KZ聲學 - ED9
VSONIC - VSD1S
49101 - UX101
小米 - 小米圈鐵耳機
1. Apple - EarPods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32Ω 靈敏度:100dB 頻率範圍:20Hz-20KHz 最大功率:無標註 重量:無標註 價格:台幣 $990 ![]() |
2. 徠聲 - R8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16Ω 靈敏度:108dB 頻率範圍:20Hz-100,000Hz 最大功率:無標註 重量:無標註 價格:台幣 $1100 ![]() |
3. 晨木 - GT-36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13.6mm 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18Ω 靈敏度:102dB 頻率範圍:無標註 最大功率:100mW 重量:無標註 價格:台幣 $1790 ![]() |
4. KZ聲學 - ED9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T型單元 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16Ω 靈敏度:102dB 頻率範圍:7Hz-46,200Hz 最大功率:無標註 重量:24g 價格:台幣 $500 ![]() |
5. VSONIC - VSD1S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11mm 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32Ω 靈敏度:110dB 頻率範圍:10Hz-22,000Hz 最大功率:50mW 重量:無標註 價格:台幣 $990 ![]() |
6. 49101 - UX101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12mm 動圈式單體 額定阻抗:16Ω 靈敏度:無標註 頻率範圍:19Hz-21,000Hz 最大功率:無標註 重量:無標註 價格:台幣 $990 ![]() |
7. 小米 - 小米圈鐵耳機 技術規格 驅動單元:1動圈+1動鐵 混和式單體 額定阻抗:32Ω 靈敏度:101mW 頻率範圍:20Hz-20,000Hz 最大功率:無標註 重量:14g 價格:台幣 $595 ![]() |
順便簡單比較一下,同時放在一起時的外觀大小差異
以左邊的單體為基準
左至右 : 49101、GT-36、VSD1S、ED9、小米圈鐵、Earpods、R8

評測前言 : |
本次評測前花了非常久的時間準備,不光是準備耳機的過程繁複
在Run in的時間上也花了較多的時間,每隻都花費了200hr以上的時間
並且確保Run in到不會再有大誤差的階段,有幾隻甚至超過了500hr
另外,皆使用原廠配置的耳塞,以確保聲音最接近原廠所希望的結果。(註4)
播放器的部分則僅使用手機來播放,這點是有個人看法的...
因為在選擇這個價位的耳機族群,大多並不會有高階的訊原,因此僅使用手機。
另外,有幾隻有些特殊情況在這邊先提出來 :
1. Apple Earpods 為 iPod Touch 附贈的無線控版
2. 徠聲 R8 為後期版款式,線材無鬆散、並使用原廠線
3. KZ ED9 有兩種調音管,本次使用 "均衡調音管" (另一款為低音管)
4. 小米圈鐵耳機,因為原廠耳塞消失,故使用T400海綿塞
使用訊源 -
Apple iPhone 6S
(開啟飛航模式、EQ等化器關閉、使用內建音樂程式)
試聽歌曲 -
A-Lin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蘇永康 - 那誰
KinKi Kids - 恋涙
GReeeeN - 始まりの唄
Mr.Children - 未完
山下達郎 - ずっと一緒さ
小倉唯 - ハイタッチ☆メモリー
μ's - START:DASH!!
The Piano Guys - Titanium / Pavane
OneRepublic - Counting Stars

聽感綜合評測 : |
本次聽感評測,選擇用單隻為一個評測單位,確保第一時間的公正性
並再最後用表格來分配各項得分,以加總分數的方式來分析結果分享。
1. Apple - EarPods 聽感短評 Apple的原廠耳機我想應該大部分的朋友都聽過了,這邊就簡單說就好 EarPods走的是偏向低頻多一些的聲底,人聲貼近感較靠中前段 而高頻的部分則是它比較弱的地方,解析力同樣也是偏弱 聽女聲的音樂時就比較沒有那樣的人聲甜度,屬於比較偏中性的調性 中頻與音場的部分也是趨於尚可的等級,平時攜帶可備用的好選擇之一 配戴感則屬於較特別的耳塞式,不用完全塞入耳道,比較沒有壓力感 |
2. 徠聲 - R8 聽感短評 R8在前一陣子非常的火紅,許多玩家都買了一隻來玩換線 一入耳,即使僅用手機來驅動R8,但也可以感受到不小的音場開闊度 不過人聲的定位比較沒有這麼清楚,常有靠中靠前分不清楚的問題 低頻量感也算不少,但不是那種轟耳的海量低頻,韻味上比較舒服一些 女聲的部分則很生硬,男聲同樣有著單薄的缺點,解析則算高的水準 最後是配戴感,老實說R8雖然是耳掛式,但配戴感非常地差... |
3. 晨木 - GT-36 聽感短評 晨木是一家新興的廠牌,GT-36也是算第一款正式發表的耳機 聲底同樣偏向較濃郁的低頻, 聽大提琴和鋼琴演奏時非常飽滿 人聲貼近感相當靠前,男聲的部分還可接受、女聲則有過刺的情況 節奏感則偏弱,細節量不容易凸顯出來,過於動感的歌會顯得悶 美式流行的部分,則比較舒服一點,不過上敘的問題同樣存在 配戴感有點奇特,單體偏大較方便戴,可是容易卡到耳朵造成異物感 |
4. KZ聲學 - ED9 聽感短評 本次使用均衡的調音管,聲音上低頻比較沒有那麼厚實與轟耳 初聽時相當精艷,人聲貼近感定位清楚,整體清晰度也相當高 低頻則沒有特別突出,三頻的量感趨於平衡,沒有太過頭的部分 音場上屬於較乾淨的調性,且在整體開闊度這點是令人滿意的 但細節量並不是ED9的強項,看似清晰卻沒有大量的細節是缺憾 配戴感上雖然好戴,可是單體較重,且原廠耳塞支撐度比較差一些 |
5. VSONIC - VSD1S VSD1S算是VSD1的升級款,改善了上一代過多的低頻和線材的問題 這一代的整體三頻非常平衡,平衡到似乎像3:3:3這樣的完美比例 人聲表現同樣高水準,距離感偏前不會過刺,就算高頻女聲也無齒音 不過在解析力、細節量這幾點,VSD1S都較不足,沒有到高解析的等級 音場則算是中偏大些,但沒有這麼的凸顯出這個特點,僅在尚可範圍內 配戴感較可惜的是原廠耳塞並不算舒適,但VSD1S在改用耳掛上舒適很多 |
6. 49101 - UX101 49101紅到各大網站都有廣告,也好奇的刷了一隻回來聽聽了 用手機直接聽的情況,不但人聲定位不清楚,且有些高頻會有過刺的情況 解析力上免強算合格,並不是最差的部分,但音場卻超級封閉又過悶 後段沒有任何細節和分離度可言,整個聲音都偏前段擠在一起 如果說提得出的優點,大概就是配戴感還不錯,沒有任何不適感發生 |
7. 小米 - 小米圈鐵耳機 本次唯一的雙單體耳機,有著一動鐵+一動圈的特點,且有通過Hi-Res認證... 其實一聽相當意外,小米圈鐵的聲音相當出色,且解析力也不差 人聲貼近感不是很明顯,不過多虧這點,讓女聲不會有過刺的情況 音場則是比較偏弱的部分,而中頻也有凹陷的問題,只有高頻與低頻出現 整體表現上是相當夠水準的,但三頻的分離上較可惜,沒這麼的全面優秀 配戴感上單體偏小型,耳朵的壓力較少,舒適度上是較好些的一款 |

評分表格 : |
評分方式 :
3分 為最高分 (x 1)
2分 為次高分 (x 1)
1分 為僅尚可 (x 2)
Earpod | 徠聲R8 | GT-36 | kz ED9 | VSD1S | 49101 | 小米圈鐵 | |
低頻 | 3 | 2 | 1 | 1 | |||
中頻 | 1 | 1 | 2 | 3 | |||
高頻 | 1 | 1 | 2 | 3 | |||
音場 | 3 | 1 | 2 | 1 | |||
解析力 | 1 | 1 | 2 | 3 | |||
節奏感 | 2 | 1 | 3 | 1 | |||
隔音性 | 1 | 1 | 2 | 3 | |||
分離度 | 1 | 1 | 3 | 2 | |||
配戴感 | 3 | 1 | 2 | 1 | |||
線材端 | 1 | 3 | 2 | 1 | |||
驅動力 | 3 | 2 | 1 | 1 | |||
可玩性 | 3 | 1 | 2 | 1 | |||
配件 | 3 | 1 | 1 | 2 | |||
實售價 | 3 | 1 | 1 | 2 | |||
外包裝 | 2 | 3 | 1 | 1 |
總得分一覽 :
Apple EarPods - 13分
徠聲 R8 - 19分
晨木 GT-36 - 10分
KZ聲學 ED9 - 18分
VSONIC VSD1S - 21分
49101 UX101 - 9分
小米 小米圈鐵耳機 - 15分
<<<分數僅為對照,請繼續閱讀下一段總結與推薦指數>>>

整體感想總結&分析 : |
首先,我們先從分數帶進來主題,可以發現有3款的分數特別高
分別是 : 徠聲 R8 、KZ ED9 、VSONIC VSD1S
簡單來說,這3款的確也是個人評價最高的款式,這邊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款先說最平價的 KZ ED9
定價500整的價位,個人認為這樣的素質已經超群了
比較同價位的小米圈鐵,雖然互有輸贏,但驅動和可玩性上則大勝
三頻表現趨於平衡,不像小米圈鐵有著太過極端的V型調音 (太不平衡)
如果喜歡低頻的則可換上低音管,量感上會增加20~30%以上的中低頻
且線材算是這幾隻裡面較好收納的,線身也有一定的彈性耐拉扯不怕斷
如果說,你想要一隻丟口袋壞掉也沒關係的備用耳機,首選就是 KZ ED9
好聽、聲音乾淨、可調音、單體小、線材耐拉、金屬外殼... 500塊即可擁有
第二款,這邊我要推薦 VSONIC VSD1S
VSD1S不定時會出現限時特價$790的活動,性價比馬上拉了上來
同時,會推薦的原因在於"均衡又好驅動",用手機就有不錯的聲音表現
升級後的線材變得較軟,同時可耳掛、可耳塞式,配戴感還算不錯
且如果不喜歡過多的低頻,或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走向的聲音
我會建議選擇VSD1S做為第一次入耳機坑的跳板,從均衡聲音的開始聽
可惜的是VSD1S的配件較少,個人會建議再換一個海綿塞會更舒服些
簡單來說,它就是隻好聽又便宜,沒有特別大缺點的入門好選擇
最後一款,不是很推薦、但又可以推薦的... 徠聲 R8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R8雖然實力不差,可是在僅使用手機驅動下... 聲音不夠好、表現較差
R8的確可玩性很高,可以換線非常有潛力,但... 剛入坑的不太可能換線吧?
同上,R8需要一定驅動力的播放器,不是隨便一隻手機都能推出好聲音
綜合以上原因,個人並不是很推薦新手去購買R8,僅適合有經驗的玩家去選擇
聲音的確不錯,但不適合第一次購買音樂耳機的朋友,這點值得多作考慮
推薦的都說完了,說說最不推薦的吧 49101
單看990並不會太貴,但在與 KZ ED9、小米圈鐵耳機 的比較之下馬上見真章
要實力沒實力、要均衡沒均衡、要解析沒解析,只有包裝跟配戴感可以接受而已
另外,小米圈鐵雖然沒有在推薦名單上面,但個人還是微微推薦的
如果沒接觸過動鐵的耳機,我認為小米圈鐵非常適合買來當試驗品,嘗嘗調音
畢竟$595的價格雖不是首選,但也在整個平價市場裡有著不錯的C/P值
至於最後的晨木和蘋果,這兩款的取向完全不同
蘋果耳機是隻好聽,但不值得特別去花$990買,畢竟選擇還很多
原廠送的順順聽固然不錯,換作是要選購"音樂耳機"的話就不推薦了
那晨木GT-36呢? 很可惜的,這一隻的調音還有不少加強的空間
細聽了許久,僅有在聽樂器、演奏類的情況下,這隻才會顯得悅耳耐聽
聽流行、搖滾、人聲,GT-36都有些大大小小的缺點產生,定位不是很清楚
因此,期待之後這一家的改良產品,現階段來說個人比較不推薦GT-36
最後,這一次的評測準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順利的完成了
這段期間每天都戴著不同的耳機出門測試,在通勤時順便紀錄感覺
對於一般的初心者來說,手機的確是最適合播放音樂的裝置
如果真的喜歡聽音樂,花點小錢升級一下耳機,聽聽不同的味道也是不錯的
因此,希望這篇有幫助到正好想入坑的朋友、或是推薦給朋友參考

本次的評測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賞文
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在文章底下留言提出,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