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
小弟最近買了B&O H3耳機,想請問要怎麼RUN IN?
阻抗:18Ω
靈敏度:100dB
頻率範圍:20-16,000Hz
想請問
1.該使用白噪音還是粉紅噪音?
2.音量要調多少?
3.要RUN多久?
手邊能RUN耳機的裝置只有電腦.iPhone.iPod touch
有特別需求用什麼裝置RUN會比較好嗎?
還是有其他RUN IN的建議嗎?
抱歉問題比較多,但爬不太到B&O H3 RUN IN的資料
還勞請大大解答,麻煩了,謝謝
http://www.head4.net/article_detail.php?ID=931
我run in開放式耳機通常用粉紅噪音
封閉式的用白噪音
不為什麼,只是個人喜好
不過理論上全頻要平均run in的話
用白噪音比較好
粉紅噪音的低頻能量比高頻能量高
白噪音則是平頻能量相同
其實多聽,就是最好的run in
基本上個人不用噪音方法,使用設備iPad 最好,iPhone 次之。為什麼??因為電量與電池大小。iPad 盡可能找1代來跑,因為入手便宜電池又大,電池大表示低頻及能量感強,與iPhone 4s 比較過後同首歌曲,密度與衝擊感硬是比較大。再來是充電時間,iPhone 需要每天充電一次,ipad約7天電量會耗至30%左右,並不用太顧設備會播到沒電問題。
再來基本耳機均是24小時all day再跑的,跑完1000小時需要一個半月左右。其實很多人怕耳機長期跑會壞。6隻試過均無事,而且要壞其特徵也在run in初期至中期便會損壞,與run in 的音樂有關。
然後,如果想要三頻平均的聽感。第一建議先跑高頻及樂器,耳機高頻有個特性,如果一開始沒先跑,等到震膜彈性穩定後,會發現高頻無法拉的很高。曲目建議使用大花版的古典樂或小編制的交響樂(樂器6~10種一起演奏),一開始耳機樂器的音色基本上都是不準或是偏音,總之跟你熟悉的音色是不對的。怎麼確定差不多了?可以直接聽鋼琴是鋼琴聲、小提琴是小提琴該有的聲音。基本上第一階段完成了(樂器音色正確,分離度也拉開了、高頻區域表現乾淨了)。月花費一般約3個禮拜至一個月時間。
第二,跑人聲的曲目,讓先前比較開,及人聲較為後退的表現拉回來,凝聚感!!女毒或人聲密度高的聽感,就用這方式跑。可選擇擅長人聲的歌手、或是歐美歌手均可(梁靜茹、周蕙、小賈姬....等等),這階段容易與樂器做拉扯,人聲強樂器就弱。如果發現跑人聲的時候,樂器音色不對了,再回去跑一下古典1~2天。好!人聲,等你覺得可以接受了,恭喜就完成第二階段。
接下來,樂器、人聲都有了。表現至少都有一定手準,時數也約跑了700~800小時左右。第三階段,寬闊性!想要得到寬鬆、無壓力的聽感。建議跑一些live 現場的演奏會、演唱會。因為一般演唱會都會有主唱、伴奏、與樂團。氛圍感的掌握就很重要了!如何模擬出在小巨蛋的感覺?日本東京武道館的感覺?街頭演唱的感覺?就找辦在這幾類場地的live 演唱會曲目來跑(張學友live 、方大同香港 live 、小賈姬 海德公園 live .....等等)。最後這項也是,過程中缺人聲、缺樂器,跑個1~2都可以拉回來。最後跑到1000~1200小時即可。這個階段震膜已經表現相當穩定了。要去跑鬼太鼓這種低頻,也不會影響到樂器的表現。
基本上,能做到上述這樣的方法,基本上都已經發揮了此耳機的好的聽感,因為我6隻耳機都使用同樣曲目、同樣方法。結果是走向大致相同。均衡,但是還是帶有各家耳機廠的特色,比如說鐵三角在人聲的表現上還是比較好的,Grado 低頻的表現可圈可點,森海在古典上真的挺真實的。還有一點RUN IN 的設備除了使用無損檔外,需要加個耳擴比較穩定。比如說鐵三角pha-10就可以了。雖然,run in 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其中好玩的是把EM7x這種耳掛耳機,跑出低頻。雖不及大耳罩的低頻沈度。但是,至少聽到打鼓時,可以聽到鼓皮拍打低沉、有力的衝擊力。這表現在耳掛上是相當難得的。
這次感性一點
其實run in耳機這種上古議題
隨便google一下,外文的,中文的,繁體的,簡體的
資料滿坑滿谷
隨便挑個自己喜歡的方式處理就好
我想講的是 耳機run in有差,但差不多
run in不會讓幾百元的地攤貨變成數萬元的神器
東西用久了,一定會有變化,講白了就是老化
只是這種老化不一定是壞的
我的經驗是剛買來的耳機通常聲音比較緊
汎音比較少細節也相對不明顯
但是聲音的收放比較快,會給人比較大的刺激感
用久了....就變鬆了,你懂的....全世界都一樣

有人追求寬鬆的聲音,有人追求刺激的聲音
沒有一定非要run in不可
至於什麼高頻更高,低頻下沈更深的說法
我不反對,但肯定是要鑽石耳朵才聽的出來
網路上有很多拿同型號一隻有run一隻全新的去跑響頻
印象中見過的結果都是幾乎相同
細節和汎音還有收放速度這種東西響頻看不出來
但相同的響頻就代表高低頻延展的表現也相同
如果我是耳機生產商,
製造了一隻耳機幾過幾百或幾千小時run in後實力可以飛天遁地
我拿出來賣之前肯定先在工廠跑滿時數
誰不想拿最好的那面出來賣?
就算不這麼做,
最少也會標註此耳機請run in多久才會開聲哦
但有嗎?
如果你像我年輕時一樣喜歡刺激的聲音
那建議你別run in了...
趁著它還年輕好好享受它吧
剛開聲時的刺激感,大概不到100小時就會漸漸消退了
接下來你會懷念它的
如果你喜歡鬆的...我是說寬鬆的聲音...
那就run吧,隨便怎麼run
不要太暴力就行了
summerchung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小弟最...(恕刪)
這邊指的是,還原程度可以發揮幾成??如何讓震膜保持穩定,達到此耳機可達到完美表現。白話的說,你可以表現這只耳機幾%的程度。不要聽完平常熟悉的音樂,再去聽youtube,之後發現音色全跑掉了。
此外,很多討論run in 的文章,如果結果其差異不多,其實網上也不需這樣熱烈的討論。我想說的是,run in得到差不多的結果,應該是方法錯誤造成的。因為我也在此摸索了好幾年,反覆測試、失敗,才發現此方法可行。且朋友圈不乏玩隨身高檔的玩家聽過,也認為效果不錯。所謂技術說破不值錢。好的結果不單單只建立在run in 而已,可以講的太多了,從前端RIP CD無損檔(用什麼設備轉出),播放器選用(DAC選用)、線材(原廠線)、耳擴、耳擴電池、耳機(run in)。這一連串過程中,run in 不過佔了一小部分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