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家用音響領域浸淫數十年的日系老牌廠商DENON近期動作頻仍,先來下放高階機種技術的家用一體機DA300USB,後到定位於攜帶定點聆聽,耳擴驅動力不俗的DA10,足可見其欲於耳機市場攻城掠地的強烈企圖心。而在14年接近尾聲之時,繼將目標客群鎖定為年輕族群的D400/D600/D7100系列後,DENON發布了MM200、MM300、MM400三款耳機,而今日介紹的MM400,便是該系列的最高階機種。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外盒正面。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外盒背面。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外盒側面照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外盒側面照。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將套在外層的彩色印刷包裝脫下後,盒子便赤裸裸的被我看個精光。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取下盒子上蓋後可看見今日得主角正蜷縮著身子,慵懶的在裡面打著盹兒。


觀其外在,此系列耳機的設計理念給人的感覺與其說是一反常態,倒不如說是DENON在追隨潮流之餘也想追本溯源、找回自家本色,甚至是更進一步,不再將生產Hiend音響的態度侷限於家用耳機,而是嘗試將『小而美』的日系精品精神以及簡約大方的歐洲風揉合,並且降低對前端需求的門檻,以便令普羅大眾不僅能在隨身產品上體驗DENON未曾帶給他們的、如同精品一般的質感,也能夠簡易地以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品茗DENON獨到的調音美學。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喂,你給我醒醒!太陽曬屁股了!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完美45度角側面自拍。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單體與頭帶內線的連接處,內線外層以棉線保護。


耳罩外殼同樣大有學問

說起設計耳機時材質的選用,日本毫無疑問是最樂於嘗試以各式木材為原料加以車工、雕琢,並作為耳殼使用的國家 - 由鐵三角W5000的黑檀木、JVC DX2000的輻射松木、FOSTEX TH900的水目櫻,到DENON自家昔日旗艦D7000採用的紅柳桉木,國際間知名度較高的日系耳機廠商幾乎無一例外。

平心而論,選用木材為耳殼原料實無不妥 - 相較金屬、塑料等材質,木頭通常擁有較為溫潤的韻味以及甜美的音色,對於小提琴、鋼琴、吉他等絃樂器的詮釋能力更是前二者難以企及;但對於耳機的解析力、瞬態反應以及動態對比等音響性有較為嚴苛的標準的發燒友而言,多以感染力為賣點的木殼耳機便鮮少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然而,凡有規則,必有例外;事實上,DENON昔年的旗艦D7000正是那罕見的例外之一 - 它不僅在一定比例上保留了木殼耳機特有的韻味與共鳴感,更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做出了單論音響性也完全對得起它所處價位的耳機。因此,D7000一直是我十分喜愛的一款木殼耳機;也因此,我對於DENON對木材密度、硬度、共振、聲波反射等特性的掌控能力是抱持著相當信心的。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頭帶長度調節處特寫。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MM400頭帶轉軸處特寫。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觸手滑順、與肌膚能完美貼合的蛋白質耳罩,可將耳朵完全包覆。

【菲特の開箱】溫文儒雅、打扮入時的老紳士 - DENON MM400
▲頭帶上方特寫,內側填充物柔軟,能與使用者頭型貼合。


落落大方,不加雕琢的璞玉

回到MM400,這回DENON耳殼採用的是結構緻密、抗腐能力強,經常被用以加工為家具或著樂器的胡桃木。由於DENON並未於耳殼加諸以拋光、上漆等程序,是故經過你瞳目所見、指尖所觸、氣戶所聞後回傳給大腦的資訊,便是其最質樸、最真誠、最不加修飾的原始樣貌。

而在頭帶的的材質選用部分,DENON這回由掛勾、轉軸到長度調節皆為採用剛性較高的鋁合金,可以想見MM400的耐用度相較早期自家D2000、A100等轉軸採用塑料的耳機有著更進一步的提升。

另一項值得一提的特點乃是可換線設計。或許是因為DENON將此系列耳機定位於隨身使用,MM400不僅使用單邊入線,還首次將可換線設計搭載於自家耳機。話雖如此,由於DENON採用的是三極3.5mm接頭對二極3.5mm,因此絕大多數市售的調音線材可能都無法使用於這支耳機,須另外再定製此特殊規格之線材方能於MM400上使用。

而在單體技術方面,眾所周知,DENON在旗艦D7000以後,知名單體代工廠Fostex便不再為DENON製造單體,因此MM400採用的單體完全為DENON自行設計研發。據DENON原廠提供的資料,MM400的單體直徑為40mm,以碳/紙的複合材料為本混合振膜以及銣磁鐵佐以DENON專利的無邊技術,直接免除振膜邊緣可能造成的干擾以及失真,從而令得高頻頻寬延伸可達到40khz的高水準。

話雖如此,其實20khz以上頻率的聲音人類難以察覺,只能用身體其他部位感受了。

溫文儒雅的聲音表現

當看見MM400它阻抗32歐姆、靈敏度卻低達家用耳罩級的96db時,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雖說由MM400之耳杯大小、可摺疊設計等環節可看出DENON將此耳機定位於隨身使用,但手機、平板這類裝置的輸出電平是否足夠將這支耳機推出足夠的音壓,乃至使其良好工作呢?實際嘗試分別接上Govibe Martiti-U以及平時使用的Acer平板電腦時,我便發現一切都是我的杞人憂天了 - 不論在迷你的隨身一體機Martiti-U還是Acer平板電腦上,MM400比起細節分析力、空間架構乃至於通透度等音響性,在包圍感、厚度等音樂性上的差異還要更大些,MM400對前端的適應能力可見一斑。

順帶一提,MM400的配戴感同樣十分舒適,它所使用的蛋白質耳罩套除了能令耳罩與皮膚良好貼合,對於防止漏音同樣有顯著的功效。不過隔音能力與它的配戴感相比便沒有那麼出色了,我想這應該算得是外殼選用密度較低、較利於外界聲音穿透的木材做為耳殼原料的耳機之原罪吧。



以『綿延緻密』四字來形容鋼琴聽起來很怪?事實上,在這首由David Garrett混入流行元素,賦予全新樣貌的蕭邦《夜曲》改編版中,背景伴奏的琴聲帶給我的便是這樣的感受 - 沒有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晶瑩剔透、粒粒分明,但每一回演奏者手指按下琴鍵都能令我感受到包著絨氈的木槌正敲擊著鋼弦、並以鋼琴本體為音箱將音量放大,爾後聲音如水波紋般緩緩地向外擴散,最終填滿了整個空間。

至於身為主角的Garrett所拉的小提琴剛好與伴奏形成了明晰的對比,運弓力道之強勁就好似在宣洩著難以訴之於口的絕望與悲痛;但在MM400下小提琴卻不會尖刺刮耳,反而能夠很好的與背景融合,構築成一首協調而不吵不鬧、不雜不亂的流行樂章。



在播放藏族歌手Alan在日本一炮而紅的成名曲 - 《明日への讃歌》的演唱會版本時,MM400所架構出來的並非光鮮亮麗,空間廣闊無垠的演唱會現場,而是更貼近於色調溫暖昏黃、能令人放鬆徜徉其中的小型爵士酒吧。在MM400下,Alan的歌聲維持著細瘦中帶有一絲磁性的聲線,但既沒有強弱分明的動態對比,也少了分高亢嘹亮、直入雲霄的穿透力,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舒緩且更為溫柔,彷彿觸手可及一般的親近感;而作為陪襯的樂器則變得韻味濃郁、豐滿溫暖,且更具顆粒感,彷彿被染上了一層專屬於木頭的顏色。



在開頭簡單而不花俏的吉他伴奏後,人聲甫一響起,我便知道:若想要找一支要完美發揮此類歌曲的特點以及優勢,那麼MM400絕對是最該優先考慮的不二選擇!理由無它,在這首《董小姐》中,MM400從吉他饒富空氣感的琴弦振動、間奏中大提琴厚實而尾韻悠長的箱體共鳴,到宋東野低沉、質樸、厚實且饒富磁性的嗓音,MM400皆能一一如實地、不偏不頗地再現;而在畫面的構築方面,聽者可以顯著感受到吉他與人聲的發聲點分為一上一下,且吉他與人聲各自的形體都頗為碩大,猶如在超近距離聆聽歌手演唱一般。


總的來說,比起動靜皆宜、兼具音響性以及音樂性的前旗艦D7000,MM400顯然在對音樂本身的詮釋能力以及感染力上著墨更多。其緩慢、溫暖、昏黃、協調的風格聽來不像強調差異化以及自家特色的近代耳機,反而更貼近'90年代音響產品的調聲哲學;因此,不論是鄉村音樂、民族音樂、新世紀音樂,還是曲式結構較為不複雜的室內樂以及部分交響樂都很適合以MM400欣賞之;但相對地,若你偏好諸如搖滾、金屬等對於耳機瞬態反應以及衝擊力較為要求的曲風,那麼這支耳機我便不建議你選購了。

天龍重新認識自我後的力作

說坦白話,在實際測試MM400前,一開始我對它並不看好。原因無他,在FOSTEX不再為DENON代工單體之後,他們後續推出的耳機或許大膽前衛的美式風格或許與時下潮流十分對盤,但不僅僅讓我感受到品牌價值的蕩然無存,調音的平衡度同樣欠佳,甚至其中幾款連腔體諧振的問題都未能完美解決,以『創新型破壞』五字稱之絕不為過;再加上在這支耳機到手之前,我曾經於耳機店試聽過MM300,縱使是以音樂性為賣點,它同樣沒能令我留下良好的印象。

幸好這回的MM400不僅好於先前的系列,較之MM300從質感、外型設計到聲音表現相去皆不可以道里計。雖說它的音響性與同價位耳機相比並不算出類拔萃,但它溫潤的音色、優良的感染力以及對前端的寬容性完全足以彌補這項缺憾。

不論你是不打算深入此坑,僅僅是想要一支可以讓你隨便聽、隨便享受音樂的新手,還是已建構好家用系統,但還欠缺一支隔音能力有一定水準、便於攜帶、不易衰聲,戴著走在街上又不會丟人現眼的耳機的專業玩家,相信DENON MM400都會是一項能夠令你滿意的選擇!
2015-06-17 22:06 發佈
大大的文章讀起來像是夏日的小溪
寫的真好,忍不住要

真的!


gamephate wrote:
溫文儒雅、打扮入時...(恕刪)
身為MM300的用家的感想
好看、好推、有水準輕鬆聽、帶得出門
就是這系列做到的部分

旁觀者 wrote:
大大的文章讀起來像...(恕刪)


不敢當,也承蒙你不嫌棄在下的拙作
只希望這篇評測文能夠讓各位發燒友選購相近價位耳機時,多一個可供參考的基準咯
歡迎大家有空來晃晃http://gamephate.pixnet.net/blog

pppty86 wrote:
身為MM300的用...(恕刪)


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真的是很難能可貴
且MM400也確實從外觀,做工到調音的完成度稱得上都可圈可點
無怪這耳機聽說賣得還挺不錯
歡迎大家有空來晃晃http://gamephate.pixnet.net/blog
必須要稱讚一下這次MM系列的金屬設計和做工都算是非常優良的
可惜的地方是我認為以台灣售價而言在同價格帶在聲音方面對上許多大耳罩會顯得吃力
好文章幫忙推一下

菲特大的文筆真好,讀起來相當輕鬆無壓力

回到耳機,小弟也對上世代的Denon耳機頗有微詞

外觀不去討論,但是聲音部分的確有不小的缺失

不少型號甚至會產生有點共振失真的問題

雖然新系列同樣也不是走極高素質的做法

但最少可以見到其在調音上下的努力和更具質感的外觀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柴可夫大公雞 wrote:
必須要稱讚一下這次MM...(恕刪)

這隻的實售價格大約落在網路牌價的八折到九折之間
相近價位比起隨身,更多的是定位於家用耳機的大廠次旗艦
所以來自同業的競爭壓力我認為不算太大
歡迎大家有空來晃晃http://gamephate.pixnet.net/blog
YaziLightar wrote:
好文章幫忙推一下菲...(恕刪)

感謝Yazi誇獎

猜測這樣的問題應是美國設計師沒有足夠能力掌控單體所致
雖說MM400也不是以音響性為賣點的貨色,但能夠找回自身的品牌價值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個人也還蠻期待Denon推出新系列的耳機,當年的D2000以及D7000真的堪稱經典
尤其前者直至現在我都認為是萬元內的密閉式耳機首選
歡迎大家有空來晃晃http://gamephate.pixnet.net/blog
好文幫推
MM400試聽過
聲音十分吸引我
無奈我耳朵太大
戴起來不舒服
只好作罷

P.S D7000聽過
真心覺得很強大
但是聽過TH900後就回不去了...
適當的前端搭配下
音響性少有敵手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