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的三只隨身耳機,ie80,ie800,sz2000

小的是香港人,用詞相關可能不是太準確,希望大家看得懂
先説IE80吧,人生第一只高級耳機,差不多用了3-4年(可能更長了)。老實説,剛開始的時候真的不怎樣,有點想放棄它,到現在了,才發覺是好物一只。
它的好,一般人應該覺得是壞處吧XD
低頻這個是我一直留住它的地方。ie80的低頻很自然,比ie800/sz2000更要自然,利用低頻而帶出的氛圍更是讓我覺得喜愛。很多人説ie80不能聽流行一類,其實個人覺得80的這種低頻聽流行有很大幫助,比一般的動圈下潛深且在又不會蓋著其他部分。而且相對來説,80在低頻的質量也是控製得很好,bass head的可以選擇扭大低頻旋鈕一點,我個人則是扭到0格,低頻的質量在最好的範圍上,聽流行,古典剛好,而且東方ens一類bass也適量。
説ie80的中頻其實相當有難度,要説80的中頻差也不是,要説好也不太好。在初時run in的時候,80的人聲真的不好,顆粒感相當嚴重,例如在聽水樹奈奈-約束 的時候,水樹的聲音像是吃了冰沙一樣,卡啦卡啦地唱出來,簡直慘不忍睹。幸好,在後來的runin和換線大大改善了中頻的情況了。怎麽改善了?runin差不多在1年~2年後,人聲的順暢度比以前好了很多,顆粒感到現在還是有的,不過真的少了很多很多。不過人聲後的問題用了換線去解決。換的是自行定造的cardaz 8編絞。小的感覺銀線在80上的確能改善分析力不足的問題,而且中高頻伸展會更佳,可是問題是會削下低頻,使到80本來的優點盡失。反之一般的單晶銅低頻雖好,但用在80上會使80的低頻更肥厚,延滯感會更強(本來用意是加強氛圍,現在變成了累贅,拖泥帶水) 而訂造的線材是這樣的,人聲變成了向前很多,但又不會過份突出,中低頻有(而不是只是低頻)一定加強,整體的線條感比另外兩只要好,在一定程度上解析力也好了不少(相對於同價動鐵還是比不上,可是也不會差,而且在低頻的解析力和下潛也要好於相對動鐵不少)。
高頻,應該是ie80的相對弱項,説起來不太好。比起動鐵/另外兩欠點刺激感,而且分析力上沒有盡如人意。

然後再説sz2000吧
sz2000是我第一支買的大耳,當時買的時候有點好奇入耳和大耳的分别終究在那裏,而且也經常聽説大耳的音質要好於入耳不少,甚麼秒殺入耳,就直接買了它。
不過事與願違,初聽sz2000比ie80更要差。每邊同軸雙動圈的設計截去了中低頻,中高單元的齒音非常嚴重,低頻單元簡直如殘癈,發不到甚麼像樣的低頻出來。經過日夜煲機後,大約在近這個月,聲音一直好轉
另外兩只耳機/其他方面請等一下,正在編寫中
2015-05-26 13:56 發佈
le11 wrote:
小的是香港人,用詞相...(恕刪)

IE80好像是2012年2月推出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