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334跟335後,我退燒了 …
日前去了一趟公館334的大本營,環境還可以,終於可以一聆大家口中的神器”334”,旋即立馬表明來意拿了334跟335火速的進入了自焚的狀況。但,不知是不是自己木耳,怎覺得,哪些地方不對勁。
當天是聽的狀況,[一台iphone(借),一台m8, x5,一台120 (友借)] + k3003, 334, 335,音樂為委瓦第四季,蔡琴,王若琳,Bossa nova 還有阿姐鼓。
小弟的耳駕是3003,果真是有差,334音場真的比較大,比較寬,更清亮了點,而335又比334更好一些,但不到天跟地,說差一級?我不覺得有那麼多,是更清亮了一些但比334窄,聽到了更多些細膩的東西,相比之下,很明顯的3003的立體感是顯得平了一些。暖? 老實講,很佩服可以聽出來的人,小弟怎麼聽就只有天氣很熱,糟糕^^”
低頻的表現,不曉得是不是之前看了很多廣告文的關係,心理已經過度期待了,所以聽到的時候怎覺得好像有到味但不夠入味。
用手機聽的情況是,都很爛。可以聽,但就是很明顯的是各唱各的,音樂是兜得起來,但如果你仔細去聽,就可以聽出來是機器在唱歌在奏樂,那種在人聲/樂器裡的收放跟伸縮就比較感受不到,整個就是很亮而已。
播放機的情況就好很多了,而且是真的好很多,真的好很多。
X5跟120相較起來,我是覺得差異沒有差到那麼的多,只能說是在某些程度跟細節上的表現120好一些而已。
最後讓小弟退燒的原因,還是銀彈的投入。
聽音響,一分錢一分貨,這是鐵律,耳道系統更是。我知道,絕對是因為小弟聽到的器材還不夠,所以聲音還沒到那裡,但現實是小弟只是想要聽一下耳道音樂,期望在可以負擔的起的預算下可以聽到不錯的聲音,但那天聽了335後心裡已經有個底了。這東西,如果不花個十幾甚至二十可能沒有辦法達到自己想要的感覺,無底洞,要趕快收,這樣就好。
Synicism wrote:
聽了334跟335...(恕刪)
恭喜退燒,私以為發燒族通常追求的那1%的提升往往是與實際價值不符合的事。所以常看到很多前輩所有的耳機並不是所謂的神器級但是器材卻多耳機數倍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