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這裡有一位@haoyang大大發表了MUC-M12SM1升級線的開箱文,讓我提起很大興趣,結果遍尋內地和香港都沒貨,半個月前托前去東京旅遊的朋友去銀座整棟四層SONY樓問了也是沒貨。直到我上個周末去香港了解后才得知這批升級線美國的什麼K…K……公司只做了一批,下一批貨可能要到七月才能到。於是我不死心,幾乎逛遍整個香港的專賣店和私人耳機店,結果都沒有,無意中在一家私人店里被我看到SONY的平衡升級線MUC-M20BL1靜靜地倚在那裡,同樣搶手瀕臨斷貨的它仿佛在等它的主人出現……
其實我最初只是看了它一眼,無感。因為我的初衷追求便攜,一手機一升級線一H3,足矣。後來徹夜想了一晚,本身我對新產品的平衡輸出就也是挺好奇的(好奇害死貓)。本身H3也支持MUC-M20BL1這條平衡輸出升級線,無奈必須配合PHA-3。想想PHA3它的價格……嚴重超支!加上這條升級線也要再貴一些……但還是好奇害死貓,很想知道玩平衡輸出到底是何方神聖!這次什麼都買不到的話,真是白白浪費此次香港購物的機會。不如就一步到位!(畢竟沒聽過H3+耳放+平衡鍍銀絞合升級線的最終效果)。所以帶著這種「你耳機再好線材再好也只是玩單邊輸出」的嘚瑟感,咬咬牙,刷了卡,一起把MUC-M20BL1和PHA-3帶回家了,大出血雖然很痛!但興奮也是難以言喻的!




耳機之所以要格外用夾子固定,是因為線材其實還蠻重的,不固定的話會有一點拉拽感,不能非常好地固定耳朵。升級線2米的長度帶出街似乎長了些,但我覺得很有必要,畢竟很多時候我是在家裡聽的,有時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近距離拿東西都很方便。
說說聽感,已經不能用驚艷或者感動來形容這套平衡組合了。因為十幾個小時聽下來,從最初的細節與層次感的呈現,到音場的區域和高中低頻的分佈,我逐步經歷了欣賞,監聽,享受,最後趨於內心平靜的過程。我覺得,SONY的這套平衡組合帶給我的就是顧名思義的兩個字:平衡!該有的有,該多的多,該少的少。音源的人聲,配樂,編曲,以及錄製歌曲的設備你都可以從聽感中判斷出來。也就是,音樂最本真效果的呈現!而且在PHA3的推動下,不瘟不火,不卑不亢,底氣十足,實打實!好像它在告訴你,我就是我,不跟從不盲從,一種非常平靜的自信。如果說PHA3是大腦,那麼平衡線MUC-M20BL1的搭配就是受左右腦控制都非常發達的四肢!把聰明伶俐表現的淋漓盡致!聽完了H3+M20BL1+PHA3之後你會覺得,其它音質表現都不重要了,回歸本真才是音樂最單純想要傳遞的本意。當然,新機器新線材難免有些部分聽感表現略顯生硬和帶有稜角,就讓它們平靜地run,平靜地磨合吧……(前端是老機Note3加海貝音樂player,必須支持OTG,很多低端機都沒有,比如三星A3……最後呈上我擁有的SONY,外加SHARP的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