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注意到Calyx M是因為潘建章(Kent Poon)的關係,我欣賞他專業的背景,他推廣代言品牌的衝勁,聽過他製作的「爵士原聲」(Audiophile Jazz Prologue III),我相信也沒什麼人會質疑他對好聲音、好錄音的見地。
因著自用的VE6非常好推動,因此近期在尋覓市面上有沒有能兼顧好的音樂管理播放介面,同時間能把VE6的聲音再提昇的DAP(AK240實在overpriced,我短時間應該不考慮,除非它跟AK100一樣大跳水⋯)。
因為使用CM時間不多,接下來分享的都是非常初步的感想,請看倌們不可不察,但我想,參考的價值還是存在著的,也希望之後有聽過、比較過的燒友能上來一同補充、修正我的初步想法。
首先,外觀。時間關係,沒機會拍個AK120跟CM的疊疊樂。但,相信我,它不小!以正面來說,將近是1又1/2個AK120(官網規格:長寬深->135.5 X 70 X 14.3 mm,iPhone 5的長寬深-> 123.8 X 58.6 X 7.6 mm)
問題不是出在投影面積(foot print),而是出在厚度,厚度將近2台iPhone 5。我想,厚度應該是電池的關係,原廠稱它的容量有3100 mAh,可連續使用7-10小時。我當然是沒機會這麼長時間的使用,但是根據我昨晚使用了2-3小時,顯示的電池電量只掉了約5/1來看,CM的續航力應該不致太弱。當然,電池電量顯示很多都不是線性的,很多過半之後,就會急速乾涸,因此這方面還需用家幫忙測試或補充。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好消息是,CM並不重手(230g,iPhone 5為112g),而且握持感很好,不會有一般輕薄手機容易滑手的問題。Calyx M是在韓國組裝,組裝品質沒啥大問題。螢幕特大,4.65吋OLED螢幕(iPhone 5為4吋螢幕),解析度1280 X 720,不管是亮度、對比、彩度來說都是「爽度」很高的配備。當全螢幕顯示專輯封面的模式時,再看看大陸的國磚,你真的會覺得國磚完全是骨灰級的產品。這塊螢幕就佔了成本很大的部份,能用上這塊螢幕是因為Calyx跟三星手機部門有這緊密合作關係的原因。但是以我手掌算大的人來說,Calyx M因著大螢幕,還是無法單手操作,這點要特別提出來。
(時間有限,只能以iPad的堪用相機來簡單記錄⋯傷眼抱歉了!)

實體按鍵來說,以慣用右手者來說,都集中在姆指可以上下觸碰到的位置。有一條特殊的磁感應音量調節滑桿,行程很長,以VE6來說,大約由下往上十分之2或3左右的音量就足夠了,看來推力十足。但這條滑桿的阻尼有點緊,好處是可避免誤觸,壞處是比較難進行精確的音量調整。如果不以實體鍵調整,還可在選單中選擇以觸控方式調整,但就必須每次都要開屏才能調整。在實體音量鈕的設計來說,AK120還是目前市面上的DAP中最人性化的,不管開不開屏都能以精細的階數微調音量。。
滑桿下有三個圓鍵,分別是上一首,暫停/播放,下一首,如同大部份的DAP,這部份就大同小異,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比較起來,AK120在這3顆按鈕中間的那顆是有凸起的,方便在沒有目視的時候,可以觸覺定位,這也是AK很貼心的細節。

內存64G,在機頂端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一張SD卡加一張Micro SD卡。SD卡支援到256G,但是目前幾乎買不到這麼大的容量,就算有,價格也很驚人,128GB的比較普遍,大約$2500-5000台幣之間。Micro SD卡支援到128G,大約$5000台幣。因此總容量可到448G,但是比較實際的狀況應該是64G內存+128G SD+128G MicroSD=320G,等於額外花費$7000-$10000來擴充256G的容量。卡片插入以及彈出都非常容易沒有任何窒礙,而且讀取很即時(我用一張SanDisc的16G做測試,大容量要等其它人幫忙補充了),對比起來,AK120換卡的過程真是痛苦許多。換句話說,CM的頭頂是開了兩個不算小的洞,對於水氣的侵入,可能是用家需要特別注意的。
UI來說,我認為是CM最大的賣點,用文字很難清楚說明這個M:USE系統的操作,這系統是以Android平台為基底,由Calyx操刀客製的。我個人認為,目前DAP中搭載最佳音樂播放管理操作介面應該還是iDevices(iPod / iPhones / iPod Touch),雖說與iTunes的同步過程真的是OOXX,但是它整體的操作流暢度,穩定度,人性化,美觀度,的確是無出其右的(也許ZX1很接近,我近日會商借一台來玩玩)。AK100/120系列的UI大概僅能稱勉強及格的,AK240也沒出色太多。FiiO以及Hifiman基本上操作界面尚稱原始,個人認為真的無法與Calyx M放在同一個桌上較量。
回過來看Calyx M,它的UI流暢度跟反應速度已經非常非常接近iDevices,不到立即反應,但也沒有明顯遲滯,我在這方面是非常挑剔的,而Calyx M的使用者經驗非常好,整個選單排版非常簡單易懂,我大概只花了30分鐘,在沒看任何說明指示的情況下就幾乎摸熟了。界面美觀程度,配上高解析度,高彩度的畫面,我認為是目前市面上的佼佼者。
我認為成功的DAP,操作管理界面(當你有200G的音樂在裡面的時候,就會深知一個好的管理界面真的不可或缺)與聲音表現同等重要,Calyx M在前者已有了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開始,而聲音呢?
重頭戲來了,在進入聲音表現以前,我要先說,這是一台幾乎全新的機器,我拿到手後,插入了自己常聽音樂的記憶卡之後就聽了。
Calyx M用上了ES 9018K2M,也就是目前非常受歡迎的9018的低電壓版。用上這顆DAC晶片組最豪華的DAP莫過於DX90了,還一次用上兩組,而Calyx M只用了一組 這顆32 bit的晶片最高可對應DXD(32bit/384kHz)、DSD64、DSD128的檔案。
這次時間匆忙,沒機會準備兩份DSD檔案來做AK120與Calyx M間的比較,因此聽的都是CD red book規格的音樂,以Calyx直推VE6 XControl。
Calyx M的聲音很柔順、平和、流暢、不刺激,是可以久聽的類型。跟AK120對比起來,最大的差異是Calyx M的音場非常大,堪與印象中的HM901相比,而AK120在這方面只有吃灰的份。
與HM901不同的是,Calyx M的音像也同步被放大了些,是一種比較鬆、柔和的呈現方式。
如果說AK120的聲底是中性稍偏暖的那邊,那Calyx M就再更暖些。不特別強調解析或空氣感,但也不會欠奉,只能說它的呈現方式比較內斂,不像AK120一般表現慾十足,那般的大開大闔。
聽了一陣子,再跟AK120內同樣的曲目做AB Test,開始有種不足的感覺出來了。前面提到Calyx M的音場相當大,比AK120大很多,而且整體的聲音也相當連貫,平衡,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但,也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特別是同時比起AK120,Calyx M的聲音稍微太laid back、太冷靜了點,少了AK120那種非常鮮明的抑揚頓挫。我來回測試了幾首常聽的曲子,都有同樣一種太「溫」的感覺,就是那種一切都舒暢,但卻沒搔到癢處的感覺。
我當下覺得非常、非常可惜。以Calyx M的整體做工,非常優秀的使用者界面,只要聲音再活生點,再緊湊點,我就可以馬上放棄AK120在體積與攜帶性上的優勢,轉投Calyx M的懷抱。
把Calyx M裝回包裝裡,我跟侯姐照實講了我的感覺,以及我認為就差那麼一口氣,以Calyx M國外約$1000美金的訂價,以及綜合素質,應該會成為中高價位的DAP中非常有力的競爭者。同時,我也發現了這台試聽機並不是刷了最新的韌體,因為我測試的時候,它並不支援ALAC的檔案。而根據Kent在方浪音響的網頁上公佈的,6月中即將會有新韌體釋出,ALAC屆時就會被支援,也會新增許多新的調整項目。
侯姐把我的感想跟疑問轉給Kent。到了晚上,Kent回覆說:
1. 爾後還會透過韌體昇級來提供更多的功能。
2. 新機需要100小時的run in,聲音才會進入狀況。
3. 優化過的新韌體也會讓聲音表現更好。
有鑑於試聽的這台機器幾近全新,我認為我有必要在近日等新韌體更新完成,並且機器累積一定的使用時數後再前去聽一次,然後再把結果貼出,不管最後結果是進步還是維持原判,這樣才是對Calyx M最公平的判斷。
同時間,也歡迎試聽過的燒友上來分享聽感跟比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