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燃起了製作客製化耳機的心念。
在前一隻試水溫,濃情巧克力~ Livezoner41-LZ1之後,姑且不論該廠殘酷的作工,
打折過後六千塊的耳機性能上完全不比萬元非客製遜色,因此更確定此路的可行性。
於是乎,全數台灣能聽到客製旗艦次旗艦都給它聽過一次,
包括1964、CTM、Westone、UE、Livezoner41、VE、CA、UM、Rooth、CW、FitEar,
(另外小抱怨一下,烏日到一中街的接駁車程有夠久的,不過ME的伯爵奶茶跟起司厚片讓我心靈滿足)
最後,在我聽過VE6,性能上足足超越333至少50%我卻不為所動,我就知道我是個吃味精的人,
什麼原音重現,細節再生,全部都一邊去!(掩面)
FitEar Private 333採用為3音路3單元3單體,三單體使用2高1中低。
其他說明請自行GOOGLE(喂!)
---------------------------------------------------------------------
以下開箱照: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0f2a4e90b2a069c98de5d1413721ba06.jpg)
盒子,新版的不再是拿個保鮮袋裝防水盒,算是讓防水盒不會隨意的碰撞磨擦減少表面細紋。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ae95b47a49f2a6ea34ce49250a56a37f.jpg)
打開來,說明書,保證書(看不懂全丟回袋子),防水盒,防水盒的部分多了個紙圈。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a82899dc3f75e9cf1372a3307c7a3504.jpg)
PELICAM防水盒本身,似乎紙圈保護的關西,中間完全毫無刮痕,可以從此了解日本人的細心之處。(義大利人好隨性...)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b15bd174dbe0cae31ae8d54113383c05.jpg)
打開來,再次見到異形蟲卵...不對,是尼龍材質的網袋才對。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62cac6c2a5ad3cda6361e38cc37830ff.jpg)
全部拿出來,不同於TO GO 334,沒附耳塞只有1根清潔刷(廢話...)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f7a2abac696c5bf6e7bd4c48c29a51c3.jpg)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979023b9d58bdea8b0ac01a0f06ebf4e.jpg)
耳機本體,夭壽水,這才是透明阿各位客官您說是不是...(義大利人真的好隨性...)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8082130c92e8ad941f01a5dbd2b5e837.jpg)
出音孔,三路,但是出口處合在一起,出現米老鼠圖案(大誤),這次比起前一隻愛機TO GO334的083686差了點,087047好像在罵什麼髒話...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72ebd68ec52568efeeefb74326ee6c7d.jpg)
三個單體埋在裡面,空間似乎還蠻餘裕的。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cb355cdb0b5fc43ce03629c789301c7f.jpg)
透明的霧面板似乎比起黑色的順眼許多。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77e91c311c6f6025fb4d6340584beacd.jpg)
放進原本拿來裝TO GO 334的盒子,終於新的家人(佳人?)住近來了。
-------------------------------------------------------------------------------
以下聽感:
三頻比例:4:5:6
高頻特色:清亮、空間感好且延伸佳,華麗並細膩,樂器尾音有些刺激。
中頻特色:細柔感染力強,中偏低頻處明顯凹陷,女聲特化,男聲娘化。
低頻特色:頓點清楚且有些微Q感,包圍感零,屬蜻蜓點水型,交代清楚卻不多著墨。
其他聽感:
這隻耳機當初在聽公模的時候,那時候訊源是IPC+HIFI M8,一戴上去播不到五秒第一的感覺就是
...為什麼小鐵家的AD1000在裡面負責女聲的部分唱著歌? 這妖嬌細柔的聲音,是想魅誰!!!
不同於334跟846在人聲上屬於厚聲型男女聲都相得益彰,333基本上只能拿來聽女聲唱歌,男聲聽起來超娘怪彆扭的。
高頻的部分,333不像鐵家如多層鐵片的聲音,反而像Ultrason家如鋼釘般高頻,瞬間就衝上去了,
但不同的是這高頻有經過修飾,有如星點般閃亮,讓人反而感覺沒這麼刺激了。
但是如果與K3003高頻的修飾程度,333的修飾的並沒有那麼好,
也因333高頻解析比3003好上一層樓因此333樂器的尾音會稍嫌刺激。
低頻則意外的屬於頓點力道重又清楚,有種類似Weston家的UM3X力道強化版在加一點點Q度渲染,
包圍感則是幾乎完全沒有,整體非常乾淨,毫不拖延,缺點就是氣氛很差聽OST不太來勁,
由於個人很討厭包圍感(沒錯我超討厭聲海味...),因此333非常對我這種對低頻有潔癖的人味口。
由於333整體算纖瘦不渲染的調音,且客製沒有耳塞的阻隔,因此造就了良好的空間感,
另外聲音線條明顯,聲音跟聲音之間幾乎是不會有重疊,因此各音像的呈現也非常佳,
但也因為它如此的調音,在訊源的選擇上需格外小心,否則會有刺激的副作用。
但若是搭配的好,333屬於調味非常重的耳機,因此對於電子音、合成音、或一些錄音品質較差的歌曲,都會有良好的修飾作用,讓你覺得很好聽哈哈哈。
(這兒補充說明一下,個人的不渲染代表的是聲音的音色本身沒有超過聲音的邊界,不拖不拉不溢出。
調味非常重的意思是在聲音邊界裡面它的音色是被染的很嚴重的可能本來只是黃色的東西他呈現橘色。)
之前看過別人對於各訊源有擬人化CG圖搭配個人看著覺得蠻有趣的,剛好這隻耳機也蠻女生的,
個人也來挑一張圖來代表Private 333吧。
若是華麗的高頻應該是亮色的頭髮搭配一些配件裝飾,
凹陷的中低頻...應該代表發育有待加強(被揍),
頓點強、型體小,卻不拖泥帶水的低頻,應該是顏色很重、細瘦的腳,加上不是長裙,
因此得出...下面這張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23d3ce60de02f63167328dd77df1834d.jpg)
什麼?你問她是誰? 不要問很可怕哈哈哈,
而且其實我跟她也不熟不知道她性格怎樣,只是外觀上第一印象想到的是這個人而以。
-------------------------------------------------------------------------------
相較公模機差異:
剛開聲成品的高頻比起公模機更具攻擊性,高頻尾音已達到個人刺激門檻標準,
,看來須要一段時間的RUN IN後續追蹤是否改善,若不行可能需要換線改善了。
中頻相較公模機則是細柔的程度沒有這麼明顯,反而是FitEar家清甜的聲底有呈現出來,
感覺公模機聽女聲的感覺,小鐵家跟須山家味道若是7:3的話,成品剛開聲感覺是5:5。
低頻則是有稍微量感縮減個5~10%變的更凝聚且更下淺些,Q彈感到是沒什麼變,
相較於當初作LZ1的時候,可能一單體關西低頻量感消減程度稍劇烈約有20%,333算是差異較少。
-------------------------------------------------------------------------------
各訊源搭配:
由於本人音樂檔案皆是ALAC,因此照片裡沒有D100,但後來朋友來後用對錄線將D100當擴使用因此也有若干參考價值。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0695378fb0bc0b3176ee77e357ac1d73.jpg)
ZX1:
此訊源各人感覺就如耳罩界的HD600,溫暖有層次感,
搭配333之後,高頻不刺激很多,但延伸也相對就沒這麼好,
中頻人聲如水波一般,層次感很美讓人聲更加多彩些,
低頻的包圍感也因為ZX1的年輕調音,包圍感有被拉回來,但下潛的部分變得蠻差的。
另外不知道是ZX1韌體有改版還怎樣,這次聽我覺得聲音的線條跟凝聚力好像都有變好。
AK240:
此訊源各人感覺就有如耳罩界的HD800,延伸好、空間感極好並且空間定位也很好,
(這人討厭聲海還一直拿聲海舉例XD)
這訊源給我的感覺有如XYZ軸各分成五份,整個空間被切分成125份,每個聲音都穩穩的落在格子裡。
此訊源搭配上333延伸很好且神奇的是完全不刺激,空間感非常強,
但中頻的部分較無情感,蠻直白的,會選333的人應該就不是要聽直白的聲音了吧...
低頻的部分則是有下潛但是骨肉過瘦,個人認為240跟333都屬上盤搭配起來其實下盤會有點不穩。
D100:
前面說到檔案的問題,測試此機是使用AK120對錄線到D100上,聽感上可能會跟直接撥放有所差異。
搭配此機後空間感很好但不同於AK240的是推力較大因此聲音較飽滿,
但高頻飽滿度沒有追上延伸,會有類似UE 18PRO若前端不良的話,高頻某一頻段之後全都是尖的,
中低頻到中高頻之間都屬很飽滿的聲音,但聲底有些冷導致注意力都被樂器拉走人聲失焦,
低頻則是也沒有將333的下潛缺陷救回來。
HIFIMAN 901:
定位良好,聲音滑順但線條稍不明顯,
高頻多彩但延伸屬於普通程度,沒有完全上去,
中頻則是過於密集,跟333搭配起來似乎失去了清新感,但這可能口味因人而異,
低頻的部分下潛也屬普通程度,有但是不深。
AK120鈦版:
本人試聽過普通版跟鈦版差異,雖然型號都是兩張8740,但是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鈦版的高頻聲音線條較普通版明顯,中低頻則一樣。
高頻部分,搭配起333樂器尾音稍嫌刺激,
中頻則是當天測試幾台中最好聽的,FitEar家跟AK家真的有姦情,
之前推出花壇跟AK120的組合可見一般,
低頻則是下淺有完全逼出,將333稍弱的低頻整個補足,算是契合良好的一個組合。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355a461e91e9b783b02ab27d0c50b0ac.jpg)
X3
如預期般的會發粗聲,另外背景不是很黑蠻渾沌的不太乾淨,
聲音雖然飽滿並且不會如D100般某些頻段發尖聲,
但整體暗沉的關西跟Private333相性不太合,
低頻下淺高頻延伸都不是非常優良,但是這個價錢的訊源還是不要太要求性能。
X5
此訊源不同於X3均衡中稍強調中頻,反而是V型取向,整體屬於低>高>中,
低頻頓點強,中高頻延伸還可以但不算好,
整體雖然比起X3細致許多不會有接續不良的問題,
樂器聲也蠻正常的,人聲有點退但是整體營造出小型卻立體的空間感,
但這個訊源跟333搭配起來有種不出壞聲,但是特色不鮮明的情況。
打個比方點類似班上成績中上的乖乖牌,安分守己不做錯事,但不會讓人注意。
個人認為X5跟別的耳機搭配相性會更好,在此不錯殺忠良。
C4
與D100有些像,飽滿度稍差,但不若D100般飽滿度追不上高頻延伸,
高頻延伸良好,且都是給好的不會出尖聲,
低頻頓點強下潛夠並且附加一點點低頻微動態,
樂器聲很好聽,但與D100一樣有些過冷,讓樂器聲搶走了人聲的關注。
若是不喜歡染色過重的人其實這台與Private搭配算不錯比D100或901相性還好。
DX50
此訊源不同於To go 334般搭配的那樣好,
原因再於此訊源屬於偏高頻的訊源,
與334這種偏低頻的耳機會有互補作用,但與333搭配時就變得過於強調中高頻,
在DX50上的333中高頻過於細瘦,只有片狀低頻與些微的puch感而毫無下潛,
整體感覺高頻細節如片狀細節多,低頻大片卻無解析,
兩相比對形成強烈的對比感,三頻似乎像插花用的海棉上插著一根根針的聽感,
相比X3至少接續細膩,DX50還算可聽的程度,但不同於334跟DX50搭配性較好這點上,
我想333跟sony或是kenwood之類的低階暖訊源,搭配性應該是會比DX50還好。
Calyx M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cb8bb268cef01568b48b2bc4e9c0d7d1.jpg)
這台訊源比起AK120推力更大,聲音更加飽滿,
資訊量也比AK120還多,性能上基本上是比AK120還優秀的,
但目前Calyx M給我一種非常不染色訊源的觀感,
它整體感覺跟901的中頻還蠻像的,
但是是三頻都如901的中頻那般只是稍微沒這麼密而已,
Calyx M層次感並沒有做特別的彰顯,線條感也不做強調,
低頻到中高整體都是稍暖並且無染色,低頻不強調Q度不強調動態,
極高頻目前聽似乎會拉尖凸顯細節,也許在RUN IN後會好些,
Calyx M的速度感也不是很快,有點類似HP-P1那般稍微會拖速度,
但卻是舒服的聽感,但也許就是太舒服了,
Calyx M在聽無機質的音樂速度感會不夠,聽OST也太平淡不來勁
這訊源簡單來說給我一種高傳真下盡量減少刺耳程度的觀感。
目前此訊源與Private333的搭配度,給我的觀感並不好,
由於Private333薄聲的高頻,
目前尚未RUN IN的Calyx M會給我高頻尾端發尖的感覺,並沒有適度的修飾,
另外低頻也因為不強調Q彈感與微動態,
低頻雖有質但卻太過溫和而無法補足333低頻貧弱的問題,
個人在想也許MH334之流"也許"會比較適合這個訊源。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aceea1cf41e978e8d02b29c3960f9cb3.jpg)
經過軟體更新後,整體音色更加多彩、有光澤了些,相較剛出來時平淡無味的聲底改善了很多。
並且經過店家長時間的RUN IN後,高頻尾韻也不再刺激。個人認為這台真的蠻有競爭力的。
但!以上僅限於原廠002線之下的結論。
當Private 333更換線材為whiplash twau之後,聲音接續不齊的缺陷會開始顯露出來,
高頻的部分尤其明顯,崎嶇不規則的顆粒感,讓我感覺開始發粗聲,性能雖好,但卻不美。
當後端性能到達一個程度的時候,有些性價比高的前端缺點會被顯露出來。
所以如果感受不到AK家撥放器優點的樂友,也許是後端的差異造成這種觀感。
AK120II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6f6979d57853b63ef5938c002a35861b.jpg)
初聽就知道是AK家溫潤密度夠接續良好的聲底,
雖然AK120 II所使用的晶片與AK240相同,
但是其實調音上還是有蠻大的不同。
首先就聲底來說AK120 II跟AK240相同的地方就是聲音偏細緻滑順,
但AK120II的三頻比例、音場、包圍感等等其他部分反而比較類似AK120,
基本上AK120II屬於更偏中低盤的調音,相對AK240偏中高頻的調音有蠻大的不同,
這次AK120II在解析力上又更加進步,一些AK120titan以前聽的到,
但是形體不夠明確的細微聲音,這次在AK120II上都能不費力的聽出來。
但AK120II在空間感的塑造個人覺得反而比AK120titan還差,
有可能是換了晶片後,不再如以前晶片比較濃厚的聲音,改走細緻清爽路線,
細緻而偏解析的調音搭配偏中下盤的三頻比例,
造成AK120II在高頻上的表現雖然更加清楚,但卻更像錄音筆。
除了高頻走延伸好細緻不刺激的路線外,
AK120II的中頻聲底上也比較接近AK240般,雖細膩但是有點些微偏冷,
不夠多彩暖和的中頻,造成人聲感染力沒有AK120titan這麼強。
低頻下潛也較AK120titan還好且確實,但在極低頻的部分還是沒有辦法與正統黑磚比。
越往極低處,聲音中間的空間密度隨之減量,雖然維持住形體但是內部卻無法確實。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d8dd2125b442e599a20e409ed5eeda07.jpg)
AK120titan與AK120II的音場示意圖如上圖所示,
另外今日個人覺得AK120II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如圖片中,
中往高的地方某個頻段,削瘦的速度有些劇烈,雖然接續良好但是聽感上有些奇怪。
不知道是耳機跟線材跟播放器之間搭配問題或是AK120II的問題就交給其他樂友囉。
整體來說聲底表現AK120II類似AK240,三頻分配類似AK120titan。
算是比較偏流行但又兼顧細節,稍微生硬的調音吧。
R10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9a11cc832a9f76a770be9c282e33fb89.jpg)
先說R10跟DX100再加煒是沒有視聽機的,剛好朋友訊源是R10因此就借來試聽看看,
R10這訊源跟333的相性真的非常好,比我AK120還好。
除了將333刺激的高頻柔化以外,並且兼顧高音延伸,空間感,這是跟ZX1不一樣的地方。
中頻也是溫暖而有層次感的調音,讓人聲更加多彩,
低頻同時擁有如AK120般可將333低頻的量感救回來外,下淺的幅度比AK120還好。
除了體積個人不能接受外,目前R10是個人覺得與Private 333最契合的訊源。
-------------------------------------------------------------------------------
針對出音孔部分與其他333對比:
由於本人的出音孔是米老鼠,深入到耳道最裡面的部分基本上是合在一起,跟VE家的設計還蠻像的,
我朋友MH335也因為耳道太小變成兩個出音孔。
因為好奇出音孔的不同影響聲音的程度是否劇烈,
因此本人經過店長同意後,跟店長借來了他個人的333與自己的相比較。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8202dc407c9d60ca4c0c3bc27aa7515c.jpg)
當然他的RUN很久了我才第一天拿到,因此這個比較也只能當作參考,
從圖片中可知道店長的巨型耳道可以讓三出音孔穩穩的分開成三個
虐待了自己的耳朵,壓耳聽了一下後,
得知出音孔完全分開的聲音的線條較清晰,分離度也較好,
出音孔最後聚在一起的聲音的接續較連貫,滑順感也較好,
但整體差異大約3~5%,其實沒有很明顯。
-------------------------------------------------------------------------------
以下更新換線聽感:
在聽感分享前先說明個人對換線的看法,個人認為在與原廠線同等級的材料下,
換線只是換口味,截長補短,或是截過刺激處補至不足處,讓耳機變得更加均衡,
但是每個人的均衡定義不同,因此會有別人認為更均衡了所以更好聽是升級,
但也許換一個人就不認同了,甚至會感覺是劣化,
在大約同級的線材下,性能上的加總照理來說應該是差不多的,因此換線一定要試聽。
若是比原廠線更好純度更高的材料,對聲音的傳導性應會變好,
因此整體性能的加總應該是會"小幅度"的提升,但跟耳機單體的相性也不一定更好,
有些升級線材標榜著延伸下潛更好,音場更大,有些人買單,但是有些人覺得變刺激更難聽了。
因此就算是純度更高的線材,個人同樣認為換線一定要試聽。
沒試聽就去買線換真的"非常非常非常"不建議(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除非沒人有你要賭。
另外提醒Private 333原廠配線號數為002。
001(沒裝在單體上的為001)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6fe8c019301420c9e936da366383658e.jpg)
原廠線由於都是銅線,因此相較其他廠家銀線音場上永遠有無法跨越的劣勢,
但聲底不會有變化是優點。
此線屬於普通銅線暖而且厚實的聲音,說的簡單點001就是讓耳機變成動圈的樣子,
聲音立體且自然,
人聲被大幅的拉近,個人是覺得這種類似shure 535壓在耳朵旁邊唱歌的感覺有點壓迫感,
但若喜歡這種耳邊呢喃的樂友,購買須山家的產品應該可以嘗試換001聽看看。
低頻就如一般動圈耳機般,大片而且厚實,帶點Q彈度,下淺不深,
但是包圍感濃而舒服(個人超討厭就是了...汗)。
高頻的部分也如一般動圈耳機,背景有種暗但卻比較真實的感覺,
但高頻延伸不佳讓細節無法呈現出來,
但這部分等於間接抹煞了333高頻閃耀的優點,但若是希望聽到比較自然的聲音,
那麼可以換換001線聽看看。
000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5927aba731bce106d951b79624dd383c.jpg)
由圖片可知這該死的記憶Q彈感非常之讓人詬病,裝配後附帶聽診器效應大幅上升異常效果。
原廠線由於都是銅線,因此相較其他廠家銀線音場上永遠有無法跨越的劣勢,
但聲底不會有變化是優點。此線的聲音立體度較002與001線好上許多。
此線雖與001同樣材質,但聽感上卻是差異頗大,
此線算是須山家廠線裡可以解放耳機最大性能的線。
000的人聲相較002來說更加有水分與能量感,333的鐵家的細柔調音會衰減的很嚴重,
幾乎變成須山家的清甜味。
低頻的部分不若002,000的低頻回彈感非常好且自然,凝聚度、能量感也都更好,
比起002只有頓點與些微Q度好很多,比起001的只有Q度更多了自然的回彈。
高頻的部分雖然性能上比起002也提升不少,
但是能量感過強帶來的是333高頻尾音刺激性大幅上升的副作用。
並且因為整體能量感提高,不管低中高頻飽滿度都上升後,音場卻沒有擴增至該有的大小。
在000線上雖然能聽到最多的細節,但音場跟其他廠線一樣因此擁擠度也是最高的,
TG334用上000很多聲音都疊在一起,333用上000則是不再有開闊感,
雖不致重疊但也好不到哪去,
個人認為000線能提升細節與改善音色,但音場沒有跟著調整的話,
這條線將不會是本人的最終選擇。
005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7ea86a6925911de770ef5ad29f5692c7.jpg)
這條線相較原配002或001更加硬,但比起000線是好的多,
原廠線由於都是銅線,因此相較其他廠家銀線音場上永遠有無法跨越的劣勢,
但聲底不會有變化是優點。此線的聲音立體度較002與001線好上許多。
聲音也屬普通銅線暖實的聲音,聲音相較002原廠線更厚實立體些,
觀感上初聽低頻與立體感是接近001線,人聲水分如000線,高頻延伸接近002線的綜合體,
人聲有如000般比起002有水分,但能量感不如000般這麼強因此005與333的搭配性上較000好,
低頻的部分與001一樣都會強化量感,但凝聚度好的多立體感也更佳,
會是F111或333這種低頻有缺點的耳機的救星。
高頻的部分則是比起002更加滑順,但是延伸度不若002這麼好,
修飾程度雖更好但高頻尾音衰減的速度有些快,
雖然可以讓高頻溫潤不少,但某些樂器震出去的波文就被神隱掉不少。
整體細節雖然沒上昇,但是音色均分在空間裡,聽感上是好很多的。
Plussound Exo Series Custom Cable (注:EXO,只是代表全線無包覆材)
Sliver +1% GOLD(Type 2) 銀線+1%金 金銀合金線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3f10f7f86124a09bdf99735fda5d305b.jpg)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3212913fd12f5c26f84f4476428d4d30.jpg)
插針部分個人是最喜歡這種設計,這種插針似乎產自大陸,
大陸beat audio For FitEar的線也是使用這種插針。知詳情者還請告知。
音場與管迷的金銀合金線相比,寬度差不多,但縱深沒有管迷金銀合金線或銀線好,
往上下卻大輸管迷金銀合金線,詳情詳見後述。
相較管迷多彩飽滿的聲音,Plussound金銀合金線是非常銀線的聽感,
整體的感覺讓我回想起以前To Go 334接上ALO整個聲底變細並且低頻發虛的感覺,
但一些部分卻又稍好於純銀線,帶有有一些金銀合金線帶來的優點,
Plussound金銀合金線的低頻雖然Punch感不錯,
但是下淺不足,鼓聲有種打在鼓邊沒打在鼓皮上的感覺。
人聲就明顯與純銀線不同,跟管迷金銀合金線一般,是比較偏銅線厚實的人聲,
高頻解析度基本上比管迷金銀合金線還好,但是沒有到Twag、Twau性能。
但Plussound金銀合金線是這幾條銀線裡面最刺激最刺激的,
這部分跟ALO一樣,這種金屬亮片聲我以前用HIFI M8或這台擴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
盡可能的挖掘所有的高頻細節,但卻有機械般的生硬感,稍薄且有點金屬的銳利感。
但不同於管迷金銀合金線,Plussound金銀合金線聲音邊線的粗細度,
大約是落在普通銅線的到Whiplash家之間,算是中偏細,但卻刻畫的深的線條。
另外由於他中低頻Punch感足下淺卻不深,包圍感也若管迷般濃厚,
但高頻卻是個銀線底子的線材,所以整體三頻的聽感很像如下圖的水壺般,
是個中低圓滑厚實,高卻拉尖並且比較窄,一飛沖天的聽感。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8f2208a42cc5dce16de2003ca3908ad0.jpg)
這種高低風格差太多調音個人是覺得有些奇怪。
金銀合金雖然有著比銅線寬廣的音場,比銀線更加厚實的人聲韻味,但也同時有著銀線的刺激性。
我初聽了這條線後,稍微能理解管迷為何配了viablue的端子。
Plussound Exo Series Custom Cable (注:EXO,只是代表全線無另外使用尼龍包覆)
Copper(Type 2 Litz Trans Black)(Cryo Treated) 純銅里茲結構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922f516e345dc26e92fb0f2b81581421.jpg)
同樣是Plussound家的線材,原本給To Go334搭配使用,後來設備更換出售給朋友。
原廠線001、000等都是銅鍍銀,而這條是純銅線。
另外Plussound金銀合金線,中間那塊消光銀色的是分線器,滑塊我是選透明的所以看不太清楚。
而Plussound純銅線中,中間光滑銀色的是分線器,滑塊則是那個木球。
音場寬度稍為較金銀合金線小一點點,縱深比Plussound金銀合金線好,
但上下卻蠻奇怪的,比Plussound金銀合金線上細下圓更不自然,
是個上細下飛碟的形狀,詳情詳見後述。
相較金銀合金線或銀線,純銅線溫潤的聲底不會太過改變FirEar家的調音,
但里茲結構的聲音之間的分離度,聲音的最遠處都還是好於一般銅線。
若是不希望改變須山家聲底但又希望音場跟細節要更加升級的樂友可以朝銅或銅鍍銀里茲線的方向挑選。
Plussound銅線的低頻Punch感非常強,但是下潛卻比他們自家的金銀合金線又在更加的差,
包圍感也比他們自加的金銀合金線更強,這會讓一些低頻樂器打擊下去後,
聲音往四周噴射出去,但卻被阻擋在鼓皮上,潛不下去,類似繃緊的鼓皮打出來的不自然聲音,
中頻則是維持銅線溫暖厚實的聲音,但比起他們自家金銀合金線個人比較喜歡銅線的人聲,
原因在於高頻的差異,Plussound家的銅線高頻其實非常漂亮,有著良好的空氣感,
讓人聲再飆高音的時候整個喉嚨的震動感會被強調出來,但卻又有該有的溫暖厚聲。
並且高頻不會如他們自家金銀合金線這麼般刺激,是個雖然不明亮但也毫不暗淡的米色底高頻。
聲音的線條則與一般銅線相同,若不論那被阻擋住的低頻,其實整個聲音的音色是有整個維持住,
並且性能有更好一些,這條線原本也是oyaide的3.5鍍金端子,但本人朋友後來將之改頭,
焊錫前確認左右聲道是否正確時,只有稍微焊一點點錫讓它連接上去時,
直接聽可以感受到幾乎只有Punch跟中低頻的餘波散出去的聲音,其他都非常不明顯。
個人認為那超古怪被阻擋住的低頻是Plussound他們家銅線的缺點,
若是換其他廠家的銅或是銅鍍銀里茲線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情形,
管迷 金銀合金線 for To Go 334 四芯線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3037b908628ab85a3bda9dd921116964.jpg)
這條線是會如圖般,硬以外還不會有記憶性,這點005也是如此,但這條線比005線再嚴重一些。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ac4321f1ca1daa8c3453325f8a53dab3.jpg)
連接耳機的部分,接頭稍長,我外耳較大的人比較無感,但有些耳朵小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配戴感。
此線雖然是銀線,但是聽起來卻比較接近銅線的聲底,這點管迷真的很厲害。
雖然這條線原本是設計給To Go334用的,但接在333上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特別之處。
在接上AK120 titan之後,音場相較銅線更加拓寬,縱深尤其明顯。
Private 333相較MH335輸最多的地方並不是低頻下淺這點,而是音場的塑造。
335雖然沒有333扭曲嬌柔的人聲,但是整個聲音的立體感非常優異,333相較是稍微平面的聲音。
但管迷金銀合金線彌補了333這個最大的缺憾,縱深(前後,不是上下)變的明顯,
並且往上與往下的都因管迷金銀合金線厚實的聲底變得更加立體,相較005原廠線加強低頻立體感,
管迷是整個聲音的立體度全面性的加強,喜歡具立體感且形狀完整的音場,管迷這條線務必試試看。
另外管迷的線材會讓整體的聲音變得飽滿而多彩,這跟銀線基本上應該是相背道而馳的聲音變化,
低頻的部分比起一般銀線細瘦的低頻,管迷金銀合金線的低頻更加飽滿且Punch感更好,
高頻也較一般銀線飽滿度好並且更加多彩,中頻則是維持原本的味道沒什麼變化,
個人認為這線整體密度高且口味蠻重的,也許上擴後會有更好的表現。
但也許是當初是要調給To Go 334用的,接在Private 333上,聲音的線條似乎有些太粗,
個人雖然喜歡線條刻劃深刻的聲音,但卻不希望線條太過粗會有種不精緻的感覺,
尤其在Private333這種細聲底的耳機上若是線條太粗,會造成線條面積快要追上音色面積的窘境。
另外管迷的線材包圍感頗重,聽OST是蠻來勁的,但個人超級討厭包圍感所以這條線本人不會買單。
OC 宙斯 SS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549903d602185be12a1da84bb56b8315.jpg)
老實說這條線我真的還蠻生氣的...
我頭一次要把頭壓低到離桌面很近才能把我的耳機戴上去,
等到我戴上去以後我聽歌居然要把訊源拿在我眼前15公分,
不然他那可悲的記憶Q度真的很令人倒蛋,居然有比000線Q的更過分的線材存在。
基本上這種配帶感聲音再好我都沒辦法買單了,根本已經影響基本使用。
回歸到正題,聲音部分,老實說蠻驚訝的,但是是另一種層次的驚訝...還聽我慢慢敘述,
基本上銀線大部份會拓寬音場,但ALO跟宙斯SS反而都是縮的比銅線還小,
這兩條我聽過音場反而比銅線還小的銀線,都是強調高頻延伸跟低頻下淺的線材。
但宙斯這條線的音場比ALO還要再奇怪些,ALO音場類似一個立起來的橄欖球的話,
宙斯SS的音場是類似一個沙漏,屬於中間很擠上下卻稍寬的形狀。
個人是知道雖然耳道談音場有點可笑,但起碼聽起來要是個球形或是橢圓形吧,
Plussound跟宙斯SS的音場個人都覺得太特殊...
撇開奇怪的音場外,宙斯的低頻下潛蠻好的,除了333本身的微Q度有保留住外,
凝聚並且有些微的回彈感,因此在聽BASS時跟000線一樣都會有樂器震出去在稍微彈回來的自然感。
中頻則是個人除了音場外最不喜歡這條線的地方,說好聽是非常直接,說難聽就是很乾,
須山家的清甜聲底,333特有的小鐵女聲幾乎都被破壞殆盡,只能盡量選不是人聲的樂種聽。
高頻的部分則是跟333搭配起來有些過細,延伸雖然非常好但是飽滿度跟層次感都沒有追上,
類似720 DAC或是HIFI M8這兩台擴上的高頻,薄且片狀的機械聲高音讓人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雖然可以帶來解析不錯的觀感,但是這種追求性能,其他沒兼顧好的調音方式個人不太認同。
OC 宙斯無限版 AK2.5平衡端子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434685b2ebf08dda58c9a0765ea74367.jpg)
這條線相較OC宙斯SS真的是好超級多的,使用起來跟Whiplash家的線材超像,
線身軟編織不會過密,好收納且繞耳戴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從這條線我可以感覺到OC家的大進步。
聲音部分相較於以前聽過上平衡的聲音,我感覺OC無限版的音場雖然回歸成一般的橢圓形,
但是似乎是在平衡上聽過最小的音場,關於這點其實我是在讚美它。
我以前聽過的平衡聲音分離度都會拉的太開,每個聲音之間距離都比聲音本身還要大還要遠,
聽起來很像每個表演者在操場的各個角落演奏的感覺,但宙斯無限版平衡線卻不會給我這種觀感。
整體音場聽起來只比Twau寬上一點點,但是我聽過其他銅線或是銀線上平衡都會過度刺激過度分離,
宙斯無限版平衡端子聲音聽起來卻是寬鬆自然,不再是奇怪的沙漏形狀,達到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但換句話說宙斯無限版沒上平衡的話會比一般銀線音場小一圈,
聲音不夠凝聚也會有整體不夠寬鬆的觀感。
(而且是240的平衡,單端如果不是240換回120空間感應該是更小)
低頻的部分同樣有些微的回彈感,下潛不錯頓點清楚,
中頻的部分一改以前過乾沒水份的人聲,取而代之的是如901或是VE3這種純樸密實的人聲,
但個人是覺得層次感好一些能讓聲音更有光澤聽人聲會比較好聽,
高頻延伸普通,背景不暗也不亮,細節該交代的都有給,但平衡動態太大的關西,
宙斯無限版平衡端子跟333的高頻搭配起來高頻的尾韻有點過衝,樂器尾音會稍刺。
(而且是240的平衡,單端如果不是240換回120應該更暗,但延伸更不好應該就不會刺了,
動態不夠大許也會有低頻力道也會相對稍不夠,)
個人預估這條線是一般3.5端子的版本應該是偏中下盤的調音,
營造不錯的縱向音場,厚實的聲音搭配稍暗但卻自然的背景色。
雖然不再是一條讓人一聽就驚豔的線,沒有最寬的音場,最好的延伸下潛,
但個人反而認為這才是OC逐漸成熟的完成品。
音悅AK平衡銅線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0906d1e3eb5125e671103c7e3a6e556b.jpg)
相較OC平衡使用的是銀線,音悅這條平衡線是銅線,
聲底上個人其實比較喜歡銅線的聲音,可以較為保存原廠的調音美學,
音悅的平衡銅線,音場上相較OC平衡銀線又在小一圈,
整體音場只比twau單端大一點點,若不是現場AB test其實聽不太出明顯差異,
此線低頻Q度相較單端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多了PUNCH感還不錯,
整個低頻都更加凝聚並且交代清楚。
中頻清麗中帶點水分,比起OC樸實密實的中頻個人比較喜歡這種調音,
高頻的延伸蠻普通的,高頻的尾音某個頻段之後就被切斷,
但因此凝聚的高頻不若OC高頻尾端拉尖有刺激性。
聲音的結像沒有OC平衡線這麼好,
但比起單端的銀線來說,音場寬度雖然差不多,但是音像卻比較飽滿大塊,
整體偏中下盤,附帶銅線的溫潤聲底,聽多樂器的OST蠻適合的,
算是提供了應有的音場寬度與交代清楚的性能。
Whiplash twag V2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f79a46a757f96bbf1158322a75dc1065.jpg)
這是朋友原本搭配MH335所使用的線,Whiplash家的線材都非常的軟,
且整個線材的編織不會過密,因此線身整體粗細度也不會如其他家的里茲線般這麼粗勇。
twag V2相較管迷金銀合金線,音場橫向更加寬闊,
縱向差不多,上下則是比較差些,整體音場有種在聽耳罩的感覺。
整體聲底變的細瘦,相較原廠002線須山家的清甜味有一定程度的縮減,
但卻取代成Whiplash家中頻特有的味道,細底卻帶點如銀鈴般輕微的共振,
高頻維持著原本002線的層次感,延伸更佳,但也許333的高頻蠻突出的,
相較MH334、335厚聲底的耳機來說,高頻尾音開岔的狀況明顯很多。
低頻的Q度相較原廠002線則Q度稍微減少但下淺程度有更好一些。
twag V2雖然性能上整個有相對提升,但聲音整體雖然細膩但卻不圓潤飽滿,
換了twag V2後Private333除了小編制外,大編制也可勝任了,但聽人聲也因味不夠圓潤,
333的低頻已經相較其他客製比較不行了,連人聲也變差,聽流行樂總覺得缺了點熱情。
Whiplash twau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6/mobile01-69d94a4a5f80bef94607f206312f7182.jpg)
首先感謝此版一位使用To Go 334的版友,小白大給我這個機會試聽這條線,
讓我Private333的實力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圖片中的是我托MH335好友一起定製的線。
這條線在使用上跟twag V2幾乎一樣,皆是非常好收納與配戴的人性化好線,
整體音場與twag V2差不多,但橫向音場有稍微小一點點,
但還是比管迷金銀合金線寬大,縱深與上下皆與twag V2無二至。
高頻的部分維持著層次感,延伸更佳之外,相對twag V2,twau因鍍金的關西,
高頻滑順許多,並且尾端不會有開叉情形,相較原廠002線來說反而還更加不刺激。
(但本人聽音樂音量很小AK系列只需要22,有人聽到60的說還是有一點點)
中頻也因為鍍金的關西,人聲更加圓潤有韻味,若說002是位小公主的話,
換了twau線的Private 333大概算是位歌姬吧,但也許就是太完美了所以有股距離感,
一些齒音,轉音之類造成的些微振動聲都被修掉了,雖然完美但卻也因為少了份刺激感有點不真實。
低頻的部分相較twag更加圓潤有彈性,相較002線Q度不變,只是下淺變好並且變的更細瘦實芯。
個人對twau低頻跟高頻的表現非常讚賞,但人聲稍微有點美中不足,
但比起很多銀線整個聲底改變,twau算是第一條我能接受的銀線吧。
另外關於上平衡這件事情,個人是認為一些厚聲底的耳機比較適合,薄聲底上平衡都會過刺激。
個人聽過上平衡最好聽的是IE8、其次是weston W4、To Go334算第三,基本上都是蠻厚聲的耳機,
整個空間拓寬後,層次感維持住的狀況下分離度拉開,整個聲音變得更寬鬆自然不壓迫,
推估shure 535、846或是VE、Rhines家的耳機應該都可以試看看平衡,
但類似333或是鐵家等薄聲底的耳機就不太推薦了。
單端銅線、單端銀線、平衡銅線、平衡銀線,
大致上聽到的這些線材歸類了一下大約如下:
銅線都帶有溫暖層次感豐富的優點,
銀線都帶有凝聚音像清澈聲底的優點,
單端性能雖沒平衡好但卻多了3.5單端的調音優勢,
平衡性能雖最好但卻有聲音過衝動態太過的缺點。
目前個人喜好度 平衡銅>單端銀>單端銅>平衡銀
本來加煒是有ALO的不過前陣子聽說是被個香港人買走了因此無法試聽,
那時候用To go334搭配感覺是個強調聲音延伸跟下淺的線材,
整體聲底偏細,音場縮小且調音被沖淡很多,
預計搭配333應該不是這麼合拍,若台北有人有還請與我連絡
-------------------------------------------------------------------------------
以下更新HUGO聽感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7/mobile01-635e43e1ee051836ef3c541fdffefe62.jpg)
由於礙於時間關西,HUGO是在韓國客製與OC線之後才聽的,
草草聽了就走了,因此沒辦法交代的非常確切清楚。
個人覺得HUGO比較厲害的地方在於,
整個音場拓寬,空間感變得更好,
聲音結像變更寬大,整體變得更寬鬆的前提下,
音像的邊界卻沒有跟著變稀疏,反而是更加確實清楚了。
在這個前提下,聲音少的樂曲感覺不出差異,
但聲音一多就能明顯感覺出HUGO的強大,
所有的細節都是以寬鬆但卻交代清楚的方式呈現,
另外雖然有串HUGO大樓是說HUGO很中性,
但我聽是覺得他還是稍微比起原本要清麗一些,
還是有些微調味的,本來器材就沒有什麼無染色這種事情,
頂多只能說他加的調味料的確是蠻少的這樣。
-------------------------------------------------------------------------------
其他附錄: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b40f3833eb5bc1ffae1b8204c5d47aac.png)
從FitEar的宅男社長須山Twitter中可得知Private 333基本上就是被他拿來聽Perfume這個團體的音樂的。當初不知道這個資訊最後選擇了To Go 334之後才得知原來會喜歡上Fitear是其來有自。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b018e4b5b1aac19458eb121fe3cb2403.png)
前些日子KKBOX音樂祭在小巨蛋中Perfume也演唱了Chocolate Disco、Magic of Love兩首歌曲,
現場聽覺得電子合成音非常嚴重,還是在自己的設備上比較好聽哈哈哈。
-------------------------------------------------------------------------------
RUN個幾天後,進階聽感與換線測試之後再補上。
以下1初音孔333、2初音孔335、3初音孔333列隊~~~
![[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5/mobile01-af31f6da1e35682df50f5e5e8759fb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