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是這樣的
小弟最近入手了MONSTER INSPIRATION有主動降噪的那款
其實小弟大概只知道它的原理是發射出與噪音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聲波來抵消噪音
小弟空戴耳機沒有放音樂去開起這個功能時
的確是把背景的噪音都給大大的降低了
但放音樂去開這個功能時
發現音樂的分貝也會跟著增高?
所以有點不明白它是利用增加音樂分貝以蓋掉背景噪音還是用抵銷聲波的方式下去作用?
以上若有什麼認知錯誤
請鞭小力一點Orz
懇求解釋
ctinghao wrote:
dragonite你...(恕刪)
剛剛睡起來去我媽衣櫃裡試了一下
沒有很明顯的感到音量變大耶

(也可能是剛睡醒耳包..)
(測試耳機k440nc)
不過查了一下
傳統的抗噪方式僅能用於噪音音源非常固定且持續的環境,如飛機、火車等大眾交通工具,若用於不固定且不持續的場合,這類拾音式主動反向抗噪耳機往往會有演算反應不及,或者誤判「噪音」源,而不小心將音樂訊號刪除的問題。因此,現在的抗噪技術,又發展出「彌補」的動作,可將被誤刪的音樂訊號補救回來。如此一來,音樂信號在幾乎無損的情況下,由於環境噪音被滌除了,無形中就提高了SN比,音量、動態聽起來會變大,細節會變多。然而,一如各家耳機的抗噪效果不同,彌補的成效也不一樣,這就像音響用的DAC演算補插一般,如何將損失的東西補回來,又要補得像,且補得快,考驗著各家耳機廠牌的技術功力。
來源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或者它不是只是單純的抗噪?
主動抗噪一定要是與噪音有抵銷作用的聲波
這樣才能夠兩相抵銷
換句話說,相似度會高到一模一樣(但位相相反)
音量會變大的原因
一方面如樓上所說
主動抗噪耳機在構造上都等於是"內建耳擴"的設計
但不要誤會說這個"耳擴"一定代表它會比較優秀!
這只是主動降噪的迴路構造上必須要自備一個擴大機而已
因為必須有一個構造,來輸出(音樂+抵銷聲波)的綜合音訊給兩個單元
如果內部沒有擴,可能無法做到這件事罷了
例如Sony的MDR-1RNC,因為降噪晶片的處理數位化
這顆擴也剛好順帶換成數位擴大
但其實這件事並沒有指標性,也不值得特書
只是設計上,上游已經把內部音訊處理數位化
下游就沒理由忽然跳tone成類比
不如到最後一步,非得輸出給單元的地方再轉換
另外
要記得,抵消聲波是跟音樂從同樣的單元/喇叭同時發出
主動抗噪耳機長年以來音質一直無法突破到跟一般耳機相同程度
這其實是很大的一個因素:
如何避免讓抗噪用聲音干擾到音樂的音質表現?
我一直覺得有部分可能是在調音過程當中,必然不得不做的某種妥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