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iriver超人氣MP4就是「Clix」!!
在稍早的CES會場、iriver官方網站上已經緊鑼密鼓地宣告囉……
註: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的縮寫,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展覽會之一,自1967年舉辦首屆展覽會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
沒錯,它就是那個會讓你目不轉睛的玩意兒~
一如文宣上的標語「迅速、簡單、生動、纖薄」,這就是「Clix」。
一、以「Clix」之名
說到這個命名一定得提一下U10。
U10,首度採用D-Click System - iriver足堪自豪的產品之一,多功能性的影音遊樂機配上可遙控的底座,以可愛「小白鼠」模樣轟動一時。
約一年前曾在美國地區發行U10 Clix版本,採用MTP模式(透過Window Media Player)與電腦連接,支援自美國地區發展相當成熟的線上音樂網站下載影音、歌曲…等多媒體檔案,一舉獲得CNet 8.7高分推薦呢http://reviews.cnet.com/mp3-players/iriver-clix-2gb/4505-6490_7-31861628.html。
不過U10 Clix當時並未趁勢引進台灣,筆者猜測:(1)台灣還沒有發展成熟的線上影音平台。(2)「需軟體配合」並不符合亞洲區消費者喜歡的「隨插即用」模式。
之所以會稱為U10 Clix,主要是D-Click System操作時發出「Click」「Click」聲,另外也可知道與其他地區U10有所區別。
而既然Clix是以U10為基礎而延伸之設計,順理成章地在CES上推出樣機時先給了個親切的暱稱「U20」。iriver的「U20」CES上令眾家IT記者殺光相機記憶卡空間還樂此不疲,還造成各方論壇上未出先轟動的浪潮,iriver為了給個響亮的名字抓破腦袋,終於……在最後一刻敲定以「Clix」正式問世。
所以當你看到其他文章以「Clix 2」稱呼這個產品不必感到困惑,作者只是要說:這不是「U10 Clix」而是新版本的「Clix」罷了。
茱麗葉說:「玫瑰即使不叫玫瑰,還是一樣芬芳。」
所以,不管要叫哪個名字才對,這個超靓產品就是能讓你多看兩眼!
二、廬山真面目
拿到Clix包裝盒不禁仰天大笑三聲……不敢相信這麼快就能摸到傳說中的夢幻機。以往總姍姍來遲的iriver超強機種,預備強襲今夏的多媒體播放器市場,竟超乎預期迅速地進入量產囉!
不囉唆~ 飛快拆來瞧一瞧
(一)包裝盒外觀:
簡潔的包裝盒,正面有張Clix特寫照
盒上、下邊都註明瞭這是台使用AMOLED的撥放器,可以播放音樂、影片、Flash遊戲、照片…等。
盒背面
左邊:簡要的規格表,用了多國語言標記。
右邊:也有支援最新的功能,也就是 Podcast ready和 URGE線上音樂下載。
(二)配件:
盒內裝了Clix本體、耳機、 標準Mini規格的傳輸線、iriver Plus 3光碟、多國語言快速使用指引、保固書、全球配件銷售的網址連結單。
※順口一提:卡哇伊「人臉扣環」
現役耳機就是用它扣住過長線材的部份,有三個孔便於控制線材長度。
「大事不妙」的表情每個人都會不經意瞄上一眼,超有特色的啦!
(三)快速入門指引(繁體中文頁)
簡要說明瞭機身上的控制鍵,如何設置FM頻道、連結電腦、設置語系……等新手問題解答。
iriver產品越來越簡單好上手,用一頁快速指引就取代了以往厚厚一本使用說明書,不僅易翻閱、便於攜帶還省印刷成本……Bravo!
(四)機體正面
未開機前,乍看是一片烏鴉鴉;仔細瞧就能看出螢幕和周邊按鍵的不同。
開啟螢幕後,絢麗的動態背景圖示依照星期不同會自動變換。
內建的主題一次送上多種選擇,不用費心地動手換,每天就能擁有不同的驚喜。
搭配超好用Advanced D-Click System,處處充滿了娛樂性。
(五)機體背面
乍看下素雅簡潔的白色機背,其實有淺灰色文字標示著各按鍵的功能。
略略突出於機身外的按鍵,悄妙利用機體的間縫,隱藏性高、方便操作。
按壓時沒有卡卡的不順感,機體反應也相當快速。
中間標示著iriver Clix的Logo、出產國、型號、容量、序號、具備的功能和各式檢驗標記。
(六)Hold鍵:對一個以螢幕為操作基礎的產品,是再重要不過的按鍵。
機器不使用時務必鎖上,以免誤觸螢幕進行操作不知不覺中電力耗盡。
鎖上後,按到任一按鍵,螢幕會出現以下鎖定畫面。
貼心地在畫面上標示出「解除鎖定按鍵(Hold)」的位置喔~
(七)智能鍵、開關機鍵、MIC孔
智能鍵的功能,是可以透過Setting功能做細部設定,方便進行快捷操作。
有以下功能可供選用:A-B重複、主功能表、播放/暫停、隨機播放、顯示方向、開始/停止錄音、開啟/關閉顯示器。
(八)音量減少、音量增加、耳機孔
在耳機孔旁邊發現預留有類似S系列的耳機夾扣孔位;但所附贈的耳機上並沒有跟S10一樣的扣夾設計。
說不準,未來會出Clix扣夾耳機的配件喔。
(九)Reset鍵:碰到莫名當機的狀況,戳一下就能重置所有設定至原廠預設值。
三、Clix規格表
Clix有些什麼料,先從規格表略窺端倪吧~
產品類型 Flash記憶體
記憶體容量 2GB、4GB、(8GB未定)
可擴充記憶體 否
體積(長x寬x 高) 80.3x46.8x12.8mm
耳機輸出 3.5mm
立體聲輸出
輸出功率 17mW(L)+17mW(R) (阻抗16Ω、音量最大時)
重量 約55g
顏色 黑
螢幕 2.2吋 (對角線長度約56 mm)
AMOLED (26.2萬色、320x240解析度)
支援音頻檔案類型 MP3、WMA (8~320kbps)
OGG (Q1~Q10,500kpbs)
TAG標籤 支援
FM調頻器 內建FM、收音區域可調整
耳機天線
FM錄製 支援預錄
語音錄製 內建麥克風
SAD語音偵測
支援多媒體檔案 WMV9、MPEG4-SP、Flash Lite 2.1、non-progressive JPEG、TXT
圖片瀏覽 JPEG(不包含progressive JPEG),幻燈片功能
電池種類 內置鋰電池
電池使用時間 音頻:23小時
(128kbps MP3、EQ Normal、音量20、背光關閉)
視頻:5小時
(AVI、320x240,每秒30fps,視頻384kbps、音頻128kbps / 44.1kHz)
EQ等化器 7種預設EQ:Normal、Rock、Jazz、Pop、Classic、Live、Ubass
自訂EQ、SRS WOW HD
電腦連接方式 MSC模式、MTP)模式。
標準配件 耳機、傳輸線、iriver Plus 3光碟
特點: Flash Lite 2.1遊戲、動態背景、鬧鐘、文字檔瀏覽
略提點值得為文之處:
(1)使用時間:
iriver近來對於產品使用時間的數據表列相當嚴謹,誠信度當然相對的加分。
幾年前MP3商品確實有浮報使用時間的通病,或多或少影響了消費者對業者宣稱使用時間值的信賴。
iriver當時就是少數相當符實的廠商,但近來的評測表現異常優秀,推估應是做了不少測試取得平均值,而且連數據都抓的異常保守。依照測試條件所做的實機測試結果均相去不遠,甚至有部分機種(如S10)還超過官方宣稱的使用時間。
(2)內建記憶體,不支援擴充
記憶卡的價格下探,近來推出支援插卡擴充的廠商和機種越來越多,但iriver至今似乎全無發展插卡機種的打算,其間頗引人玩味。
在MP3界以技術見長的iriver絕不至於做不到,遲遲不發的原因大概只有iriver董事長自己知道囉~
(3)體積
必歸功新集成晶片及AMOLED不可,二者交叉加乘的結果,就是大幅減少了體積,又同時保有D-Click System的良好操控性。
(4)支援多媒體
但規格有限定:.AVI,解析度320x240,每秒30fps,視頻384kbps,音頻128kbps / 44.1kHz。比起U10的15fps已經向上攀升不少,畫面表現更細膩。
瞧!車輪抓地轉動的感覺~帥吧!
現今網路上流通的其他壓縮影片格式,像是RMVB、RM、DAT、VOB、MPEG…等,都需要透過軟體轉檔後才能於機上觀看,多少有點不便。
以往PMP、H300、H10、U10只能直接撥放MPEG4-SP的影片,也就是特定解析度的.AVI影片;其他壓縮格式的影片得透過額外的軟體轉換成適合的規格,因為種類太多,解碼狀況也多如繁星,常常造成安裝了一大堆軟體卻還是轉不出檔案的困擾~
iriver Plus 3現在貼心地內附轉檔程式,不合規格的.MPEG、.AVI.或是WMV檔案傳輸至Clix過程中就會自動轉換成符合Clix能播放的規格,不再需要透過其他轉檔軟體一一試誤囉。
然而以一台MP4來說,只支援特定規格的.AVI以及.WMV直接播放範圍過於狹隘;但以兼顧到其他功能的情況下,筆者覺得至少得讓Clix能直接播放更多的編碼格式才不致浪費。
P.S.筆者更常用的RMVB,目前能直接支援的機種本來就少,現階段毋須苛求。
衷心地希望在影片支援度上iriver未來能做更大的突破。
(5) 連接電腦模式
共兩類,分別為MSC、MTP(Media Transfer Protocol)模式。
MSC就是指「隨身碟」模式,而MTP模式需搭配軟體如iriver Plus 3或Windows Media Player等進行檔案傳輸。
同時支持MSC和MTP,不管你人是否天天繞著地球跑,都可以因地制宜來選擇使用方式。
不過,要提醒你!! 在MSC和 MTP模式間切換時,機內資料庫會被初始化(也就是「清空」資料,並將所有設置回到預設)。所以轉換前,務必留心一下先備份你的重要資料喔。
四、音質
耳機輸出功率單邊17mW,雙邊34mW的輸出,已足以勝任推動高檔耳機的任務。
此次音質的評論,依照往例,仍使用MX400。
對照組採用U10,均回到原始設定,音量設為20。
曲目選擇:選擇周杰倫「三年二班」以及「菊花台」為評測曲目。
三年二班[MV]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MxONALG3c
菊花台[MV]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9nz1V_8fs
「三年二班」開頭的段落是比較有趣的評比點,如果用IFP800系列可以聽到球的清脆拍打聲依序環繞著左右耳跑。
U10的Normal音效表現出較佳的深度感,與背景的訓導處廣播有距離感;而Clix整體表現的比較輕,沒有U10那麼深的下沉、乒乓球來去聲與背景訓導處廣播的距離感覺上較近。
…….而以「菊花台」來說,採用Normal音效,Clix的表現不若以往iriver能呈現的濃烈感,沉不足就輕巧帶過,初聽之下跟印象中T10初始韌體的味道相仿。雖然內建的西洋歌曲表現的相當優異,但評測使用較抒情或是細膩的中文歌曲就因「非特濃」而需要加以調整。
令人不禁猜測:初始韌體是針對歐美市場重器樂聲的重口味所寫的,音效設定上偏重器樂聲所致。目前使用ver 1.71版的Clix若不經過大幅調整自訂EQ,整體音色略帶鬱悶感,還好…….有自訂EQ可以暫供補救外,靠著調高音量至18以上也能有小幅改善。再則,根據T10的經驗,透過韌體升級改善整體音色是指日可待的。
預設的七種音效Normal、Rock、Jazz、Pop、Classic、Live、Ubass,原本覺得應該跟T50表現差不多,結果卻頗出人意外:
SRS WOW HD調了許久還是覺得有暈眩感,建議下次韌體一並調整;Normal表現的適得其所,聽久了還挺順耳的,倒是先前被iriver養刁的耳朵們應該會有「一瞬間不能適應」的Feeling。在T50上讓人覺得相當動聽的Live,Clix上卻將人聲修得過於突出,落入「啼笑皆非」的窘境。反倒是POP一改沉悶感,非常適合流行歌曲的表現,推薦喔。
五、大幅改善的操作介面
嗯……詳細描述得耗費很冗長的時間,請保持清醒、儘量感受Advanced D-Click System與D-Click System不同之處。
話說U10所搭載的D-Click System是個相當成功的直觀式介面,但是常碰到以下令人頭疼的狀況:按到了無關功能的iriver簡介頁、要從一個功能跳至另一功能按壓次數很多、按壓反應遲延….等問題。於是在Clix上痛定思痛、大刀闊斧修正後,順手度大幅提升,還加入令人耳目一新的選項。
以下是U10與Clix操作介面的簡圖,有助於了解Clix操作系統修正後帶來的好處。
*********************************************************************
U10操作介面第一層圖示:
音樂
FM收音
Iriver簡介 ← 錄音 → 進入功能
圖片
視頻
TEXT
Flash遊戲
鬧鐘
瀏覽
設置
Clix操作介面第一層圖示:
其他(內含:錄音、鬧鐘、Flash遊戲、文字、鬧鐘、瀏覽)
FM收音
進入播放模式
Music → 進入功能
圖片
視訊
設置
*********************************************************************
U10操作介面第二層以下操作選項:
音樂
專輯
流派
標題
播放列表:我的評級、我的收藏、最近播放、我的列表、快速列表
(歌曲播放後長按)
等級
選擇EQ
播放模式
掃描速度
播放速度
FM收音
錄音
保存頻道 / 刪除頻道
聲道:立體聲、單聲道
自動預設
錄音
圖片
視頻
TEXT
顯示控制:開、關
自動滾屏速度:1、3、5、7、9,5段
文本瀏覽模式:頁、行、百分比
字型大小:小、中、大
文本語言:[40多國語言]
Flash遊戲
鬧鐘
(長按)顯示控制、設置鬧鐘、選擇鬧鐘、鬧鐘持續時間
瀏覽
設置
聲音
SRS設置:SRS、FOCUS、True Bass、Boost
聲音漸進:開、關
錄音
FM設置:低、中、高
Line-in設置:低、中、高
Line-in音量:1~21
自動分曲:開、關
語音偵測:開、關
時間
定時關機:關、10分、30分、1小時、2小時、5小時
背光時間:常亮、5秒、10秒、30秒、1分、5分
日期和時間
其他
語言選擇:[40多國語言]
熱鍵:導航、A-B重複播放
滾屏速度:1X、2X、4X
字幕顯示:開、關
菜單顯示控制:開、關
收音區域:韓國、日本、歐洲、美國
背景:自動、星期一~日、圖片
螢幕亮度:低、中、高
固件版本
Clix操作介面第二層以下操作選項:
其他
鬧鐘:(長按)
顯示圖示:開、關
設置鬧鐘、時間、每天 / 一次
設置快速鬧鐘:關、10分鐘、20分鐘、30分鐘、60分鐘
選擇鬧鐘:鬧鐘聲音、Music、FM收音、FM錄音
鬧鐘音量:0~40
鬧鐘持續時間:3~240分
Flash遊戲:
文字:(文字檔播放後長按)
顯示圖示:開、關
自動滾屏速度:1~5段
文本瀏覽模式:頁、行、百分比
字型大小:小、中、大
文本語言:[40多國語言]
Unicode日文效果也一級棒喔
瀏覽:
FM收音
錄音
以儲存的FM錄音
保存頻道 / 刪除頻道
聲道:立體聲、單聲道
自動預設
收音區域:韓國/美國、日本、歐洲
進入播放模式
播放模式:無、重複、重覆一首、隨機、隨機+重複
選擇EQ:Normal、Rock、Jazz、Pop、Classic、Live、Ubass、自定義EQ、
SRS WOW HD
掃描速度:2X、4X、6X、30X、60X
播放速度:-5~+5,共11段
字幕顯示:開、關
Music
圖片
圖片清單、
圖片:[可看見資料夾]
(圖片播放後長按)
顯示圖示:開、關
圖片延遲:1秒、3秒、5秒、7秒、9秒
幻燈片切換效果:關、淡入淡出、左移擦除、右移擦除、上移擦除、
下移擦除、隨機
設置為背景:
視訊
設置
聲音:自定義EQ、
SRS設置:SRS、TruBass、FOCUS、WOW、Definition
聲音漸進:開、關
顯示:顯示方向:橫向、縱向
背景:自動、星期一~日、圖片、隨機
螢幕亮度:低、中、高
主題:basic、luminar、butterfly、fantasia、pet、rainbow
字型
儲存UCI
智能鍵:A-B重複
主功能表
播放/暫停
隨機播放
顯示方向
開始/停止錄音
開啟/關閉顯示器
時間:自動關機:關、30秒、1分、3分、5分、10分
自動睡眠:關、10分、30分、1小時、5小時、10小時
背光時間:5秒、10秒、1分、5分、30分
進階:語言選擇:[40多國語言]
排序:遞增、遞減
字體滾屏速度:1X、2X、4X
重建資料庫[=初始化]
選擇USB連接方式:供電及資料傳輸、僅供電
格式化裝置
音樂瀏覽類型:資料庫、樹狀檔案目錄
連接類型:MSC(UMS)、MTP
關機類型:自動睡眠、關機
系統訊息[含韌體版本、剩餘空間]
重置所有設定
關於:[iriver宣示商標簡介頁]
對操作介面大致有個了解後,慢慢位各位說明:
(一)順手度增加主因:
1)按壓數減少:
從操作介面第一層可明顯的看到,Clix將音樂播放為主用戶較不常用的「錄音、鬧鐘、Flash遊戲、文字、鬧鐘、瀏覽」六個功能整合到「其他」項內,減少第一層的選項來達到快速選定的目的。
以下各層選單,也是比照「選項儘量減少」來設計,比起擠著太多選項的 U10自然順手不少。
2)增加快捷設定
例如:(1)「進入播放模式」就是Music的快捷設定,雖然也可以直接從Music選正在播放中的曲目長按右鍵來完成,但設立快捷鍵能更有效率地直接對當首歌曲進行更動。(2)開關機鍵下方的「智能鍵」,可從「設定」中將它設置為A-B重複、主功能表、播放/暫停、隨機播放、顯示方向、開始/停止錄音、開啟/關閉顯示器當中哪一種功能的快捷設定,完全配合用戶使用習慣,使常用功能不需要一一設定即可立即完成。
3)將相關選項直接納入主要項目下
像是語音或是FM錄音都直接可直接長按右鍵選取播放,不再需要進「瀏覽」點選再撥放。
4)播放全部影片
在U10上沒有「播放全部」影片的選項,所以無法連續看影片檔,要手動一個一個切換才行。
5)刪除機內音樂檔
U10上不能刪除音樂檔,需透過電腦刪除略有不便。
Clix則是能在要刪除的音樂檔未播放狀態下,從Music下點選該特定檔,長按右鍵後詢問是否要刪除,按下右鍵就直接刪除。對於臨時要清空空間的使用者方便許多。
附註!!! U10和Clix都可以從本機刪除錄音檔,只是U10要從「瀏覽」功能操作,Clix則是從「錄音」功能下操作,刪除方式略同上。
5)選項確認
U10的下層選項比較少,所以只要將反白條移至要作用的選項上就完成「確認」動作;常造成誤選,反而浪費時間再次進入選擇正確選項。
Clix的下層選項多一道反白選定後按右鍵「確認」的工夫,看似繁瑣卻比較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
(二)耳目一新的選項:
1)設置
什麼是UCI?
UCI 就是USER CREATE INTERFACE ,暫譯為「用戶自創介面」。
承襲T10、E10上更換佈景主題的良好迴響、繼S7推出外觀大幅客製化頗受好評後,Clix以更犀利的觸角深入內在。
使用者介面自訂不再只是停留在青澀的”換背景底圖”,而是支援超炫的Shockwave’動態”背景、個性字體…等,輕鬆擁有「與眾不同」,即使走在路上跟艾友撞機,還是可以一眼認出自己的小艾來。
先讚賞一下rainbow(上圖中右二) 一個具有流動感的主題,實在是太漂亮了。
再告訴你「字型」的秘密:先從電腦裡font資料夾內,把想要的字型按右鍵複製,貼上Clix「字型」資料夾內,再選擇這裡的字型設定,就可以將所有介面上的文字換成你想要的樣子囉。
不過!提醒你,功能表順序要記一下,以免選錯字型連功能表都不見了。按Reset可就不了你,只能接上電腦把剛剛的字型去掉。
Clix歡迎您盡情耍心機、秀創意,讓路人目光完全屬於你,http://www.iriverfans.com網站上已經在推出募集新主題的活動了喔。
2)設置
隨身碟的一大困擾就是:檔案丟進機器裡卻不按照想要的順序排列。
當然你可以去找floder sort這類的排序軟體讓資料按照數目字、英文字母順序遞增或遞減重新排排站,,但這次iriver直接內建,一鍵完成,甚至不用再接上電腦排序喔,嘿嘿。
3)音樂瀏覽類型:資料庫、樹狀檔案目錄
資料庫就是U10上的藝術家、專輯…這樣的流覽方式,是針對大容量、硬碟型機種所設計,目的在於便利選取類似曲目播放。
而使用小容量、隨身碟的用戶以資料夾管理方式較為方便。
iriver很貼心的為眾多用戶多設一個選項,找一首想聽的歌不會太難搞。
4)圖片以幻燈片播放時多種切換效果
有:關、淡入淡出、左移擦除、右移擦除、上移擦除、下移擦除、隨機,七種選擇,跟親朋好友展示照片時感受不再平淡。
5)音樂播放模式下可以看到專輯封面了
得透過iriver Plus 3 將歌曲標籤檔內加入圖片檔,有些小麻煩,但完成後看到專輯封面照的感覺真的是HIGH爆了。在H300、H10、U10、E10上的未盡之功,這次總算消失了。
對了,Clix還是支援動態歌詞喔,一樣可以透過LDB Manager等合成軟體製作。
因為只用畫面中右上方的兩行的空間顯示歌詞,建議你選擇歌詞行數較少的機型(如U10)再作編輯喔。
六、Clix與U10終極對決
(一) USB Port規格
【機身孔位對照:左U10、右Clix】
U10採用特殊規格USB Port,而Clix則是採用了標準Mini的USB Port。
當初U10使用特殊規格的USB Port,目的是要因應外接底座的需求,並非設計功力開倒車。但是……滿足了功能上所需,但卻苦了消費者;哪天急著用傳輸線卻掉了或忘了帶,實在相當傷腦筋。Clix設計時一併考量了此點不便,順水人情地採行普遍使用的標準USB規格,隨處可取得的線材讓Clix便利性高出U10許多。
而外接底座提供放音、傳輸的便利,也巧妙地解決了,從韓國官網的商品照可見一斑。
圖:底座組合照
(二)D-Click System改進為Advanced D-Click System :
操作介面大幅度改善外,還能發揮創意個人創意。
(三)造型外觀:
U10略顯方正的身材此刻遭遇挑戰,最後迫棄不用。
原因之一是iriver近來樂於向Slim程度挑戰,其二據說是設計者熱衷打造一流手感,而在日常用品中尋覓,最後以「使用過後的香皂」概念創造出Clix的圓滑弧度。
設計概念圖片來源:PConline.com.cn太平洋電腦網
(四)體積縮小:
Clix約55g,與U10相比又大幅減少14g的重量。
U10配戴在身上,時間長了還是有些負擔,Clix就沒有這種問題。甚至可說:Clix放在上衣口袋感覺跟放支筆差不多吧。
(五)反應時間加快
哈,爽度100%,手指頭輕輕一按就換畫面了。U10有時會有Lag的感覺。新晶片、新線路設計真的是太棒了。
(六)螢幕表現
螢幕色彩對照圖:上是U10、下是Clix
上方是U10的QVGA TFT-LCD螢幕,下方是Clix 2的螢幕,能看出差別嗎?
兩款皆是少見的優秀螢幕:都省電、色彩鮮豔,任誰看了都會愛不釋手。
但從上圖的Log Jam遊戲畫面中觀察:胖胖老爹那紅潤的臉孔、背後湛藍的天空、腳下青翠的草地、木頭上字體更為立體。
不可否認Clix較U10更加優異,無論是畫面的艷麗度、銳利度或是色彩飽和度是屬於更上層的佳作,Clix的屏幕表現即使說成畫面「蹦到眼前」都不為過。26萬色屏幕在實際表現力上甚至優於1600萬色的屏幕!
AMOLED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是具自發光特性的有機螢幕素材,可以自行發出RED、GREEN、BLUE等顏色的光,無需背光、濾光設計,所以構造相對於QVGA TFT-LCD簡單不少、厚度變薄、整體成本也得以降低。
哼哼,iriver Clix更是第一個將2.22吋三星AMOLED螢幕使用在MP3播放器上的廠商。AMOLED讓Clix打破了「要有好螢幕就不能長時間播放」的迷思,還讓Clix可視角度高達170度,幾乎可說是沒有視角的限制,與麻吉一族分享影像不再需要頭擠頭啦~
(八)支援Flash
U10支援Flash Lite 1.1,而Clix支援最新的2.1,好玩的遊戲多更多。
(九)其他孔位比較
RESET孔位的設計
Hold鍵的設計:這裡得誇一下U10,可頂高螢幕的Hold鍵對當按鍵使用的螢幕來說,更能延長壽命。
音量加減鍵:
Clix的音量加減後,與U10只用數字表示不同,而是個喇叭顯示擴音範圍的圖示,相當可愛。
小結:小白鼠U10雖敗猶榮,因為Clix青出於藍、更甚於藍。
七、整體評價:
(一)優點:
採用標準Mini USB規格的USB Port孔位
同時支持MSC和MTP,可以搭配身處環境來選擇使用方式。
(二)缺點:
沒有LINE IN LINE OUT功能
影片檔支援格式較少,有特殊規格限制。
(三)選購評價
外觀:更微型的MP3、MP4並不是沒見過,但搭載26萬色AMOLED而更顯得輕盈的Clix,沒實地見識不知道它能美到這種程度。螢幕及機背滿是順滑觸感,質料佳不容易弄髒。聽說美國近期還要推出側腰線有Red Light顯示燈版本,更是妙哉!給10分。
操作:進化完成的Advanced D-Click System讓Clix比U10更好上手,而且操作反應不lag,「連阿嬤也會用」跟Wii媲美。一定要給10分啦。
功能:該有的當然不會少,不過人是貪心的,總覺得功能數永遠不到頂:像是支援Line-in、Line-out、更多的影片支援格式…等,挑剔的給9分。
價格:依照中國內地市場定價2G人民幣1499原來推算,約為台幣5800左右,仍相當合算;但如果台灣2G價格控制在NT.5000元上下,對發燒友將具有相當殺傷力。優秀的商品值得多掏一點錢,給8分。
結論: 9.25分,非買不可、無敵必敗機,偶投降!!!
By the way,好的配件更能提升Clix的質感齁~
韓國已經推出的各種保護套
高科技感的外接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