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為了這支寶貝,煞費苦心拍攝很多Model照呀...(太辛苦了導致一堆都是原圖沒修過)
本該上個月就要完成的這篇開箱,還硬是拖到煲機至一個程度才想補完...唉!
如果有"傷眼"或"不夠看"的圖片,就請大家多多見諒囉!
IE80介紹部分由於可能會落落長,宅龜兒將分成【開箱篇】與【試聽篇】介紹。
那麼,請接續觀看以下開箱吧~
▼主圖乍看很不吸引人我瞭...XD

一如之前X10預告,「下一次」的耳道一定會衝另個品牌動圈旗艦,在「天人交戰」過後,我終究選擇了它──一支早就夢寐以求的動圈耳道『Sennheiser IE80』,這支耳道是在去年(2012)推出的,與它的類前身『IE8』同樣,至今也獲得不少的好評,只不過這次森海學了點「小聰明」,除了更加提昇低音效果與音質調校外,在耳道主體外觀上也採科技化、金屬拉絲的銀色殼身,可說是「內外兼顧」。
音色方面留待之後的試聽篇談,咱們先來從開箱看起囉。
從外盒上,IE80就跳脫先前IE系列的「硬殼」,改採簡單、可直接看到內容物的包裝設計。相較於IE8的外盒,IE80的盒貌更顯得有北歐精品的「扮勢」。
▼這次盒子沒有像X10一樣"殘花敗柳"了哦!

▼無線控,所以不僅蘋果家系列,其它音源亦通通適用。

▼盒側大大標示著「2年保固」,揪感心。

▼盒背有著非常鉅細靡遺的簡介和主體圖。(那還要說明書幹啥?)

▼採用磁扣式盒蓋,光是盒子就不知道花多少成本...
▼打開來後,除了看到它的收納盒外,盒蓋背還有簡易說明低頻調整指示。

接下來,把內容物通通拿出來。森海家的盒子果然都很「鋼鐵」,每次要取出物品都是一種考驗,不過想想,滴水不漏也是好事。
▼「第一時間」的內容物:IE80耳機、收納盒、不同Size耳塞多副、銀紙盒。

▼銀盒裡面就是多國語言說明書及耳機線夾。

IE80在光線的照射下,主題的銀色光芒更顯亮眼。

▼金屬髮絲紋路,透露出動圈界王者不凡的沉穩氣質。

▼不同角度的光線,便讓IE80閃亮更劇。
▼翻開至內側,左右耳指示小而清晰。

▼把耳塞取下,是非常粗的耳道管還有一層金屬膜,穿透與傳導力量佳。

IE80配戴的方式依然是專業、不易甩開的繞耳式,故在配戴上會花一些功夫。
▼頭髮太多看不到線了...從圖可以看得到有孔縫吧?

由於宅龜兒的耳朵軟(好吧耳根子也軟咱自招...)沒耳骨、耳孔也稍小,沒有適當Size的耳塞,耳機會撐不起來,這種繞耳式的耳機是最好的選擇。
再來是耳機線的部份。IE80為可換線設計,也就是說,倘若是日後線斷裂、或有打算換上更好的線材,那麼這點可說是非常方便又擴展性大。
▼耳機線中間的分道連接點,宅龜兒覺得這邊設計得有點陽春說。

▼耳機線總長1.2 m,尾端則是通用的3.5 mm直角接頭。通常直角接頭受損率會比較低...

沒有很低,低那麼一滴點而已XD
▼畢竟沒玩過可換式,這感覺真的很特別!

▼接頭硬,有點難拔。如果沒有要換線時還是建議不要常插拔以免GG。

▼主體不算大顆沒錯,但真的很沉甸甸......

▼耳塞排排站,裡面是另附的不同Size替換耳塞。

▼雙截式耳塞,大、中、小Size都有。

▼這款耳塞咱是第一次看見,要好好研究測試一下。

▼左邊就是一般型的了。

▼海綿耳塞,看材質來說應該是不像Comply家的容易耗損。

▼雙截式耳塞套上主體樣子。

▼IE80專屬耳機收納盒。

▼與耳機主體一樣,單印著聲海標記以及有著髮絲紋的低調奢華感。

▼開法比較特殊,是由側邊如抽屜般拉開。
▼使用時將尾端接頭固定於右邊卡榫,然後小心地把線纏繞在中間兩側凹槽處,最後線留剩一點連帶耳機主體扣置於左邊有耳機形狀的海綿固定處。

▼這是收納盒主體背面,右邊是調整棒的固定處,左邊像電池槽的地方裡面有乾燥劑(耳機與單眼同樣待遇),但咱發揮了"巧思"順道當個替換耳塞置放處。

這種耳機收納盒的收納方法咱始終不習慣,其一是隨身攜帶盒子過大不便,其二就是無法輕易拿取,連收起來也頗為不便,故不適合長期在外使用的玩家。
▼調整棒示意圖。

▼主體背上的圓點就是可調整低頻重量的旋鈕處。

宅龜兒是目前的操作模式是讓這隻怪獸自然地慢慢煲,聽什麼類型就RUN什麼曲子,不管是前身IE8或現今的IE80也都是出了名的難推,即使它們有著低阻抗、高靈敏度的內在......本來咱的Touch現在早已沒做其它用途,僅用來聆聽,不過想想還是讓隻怪獸再接觸更濃郁的配備,故目前訊源部分又從iPad跳到iPod Vedio了。
現在已煲約200小時,日後會繼續補上試聽文。詳細全文可以來咱的部落格觀看~~
噢,對了~現在想要考慮新增一條發燒線,因為小妹本人原聽嘻哈的曲風較多,近期則是加上以電音為主、鄉村與管弦女聲為輔。目前是看中奧菲斯的MK3,大大們覺得OK嗎?或是有其它可以麻煩推薦一下,感謝!!
也感謝大家收看~~